• 双峰並峙 各显峥嵘——试论鲁迅与茅盾短篇小说的艺术构思

    刘焕林;

    <正> 万丈高楼平地起。无论建筑雄伟壮观的高楼大厦或幽雅别致的亭台楼阁,都得靠能工巧匠的精心设计与营造。如果把文学比作建筑,鲁迅和茅盾,便是两位天才的建筑师。他们运用神思妙笔创作出来的许多短篇小说,就象一座座精巧美丽的亭台楼阁,千姿百态,独具异采,耸立在世界建筑之林,为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事业增添了不少光辉。学习这两位艺术大师的作品,探索他们构思短篇小说的艺术经验,不但可以进一步了解这两位艺术大师在艺术上的卓越成就,而且可以从中吸取丰富的艺术营养,对提高写作水平,繁荣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学创作,具有深远的意义。

    1982年02期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5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63 ]
  • 试论陆地四十年代的小说创作

    欧阳若修;

    <正> 陆地,原名陈克会,曾用名陈寒梅,壮族,广西绥渌县(今扶绥县)人。自幼爱好文学,在中学阶段,深受鲁迅、茅盾、高尔基等作家作品的影响,并开始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他走上文学道路和革命道路打下了基础。这期间开始在校刊和报纸副刊发表短诗和散文,揭露农村土豪劣绅鱼肉乡民的黑暗现实,抨击当时的教育制度。一九三六年写的《期考的前夜》,是他文学创作初期有代表意义的作品。

    1982年02期 9-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4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3 ]
  • 桂林文化城的壮丽画卷——读长篇小说《在密密的书林里》

    杨益群;

    <正> 在那烽烟弥漫的抗战年代,桂林曾一度以文化城而著称中外。回顾、总结这一段历史,从中找出于今有益的东西,无疑是极为迫切而有意义的工作。艺术再现当年的历史,使青少年读者从中了解当年桂林文化城的战斗历程,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更是值得探索的一大课题。最近,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长篇小说《在密密的书林里》(作者欧阳文彬、费三金),正是在这方面尝试后结出的果实。《在密密的书林里》以皖南事

    1982年02期 16-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1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4 ]
  • 浅谈我国散文的民族风格

    常江;

    <正> 文学作品的风格问题,涉及到一系列比较复杂的理论问题。一部灿烂的文学史,都是由各个时代许多独具风格的作家和作品融汇而成的。散文是文学的轻骑兵,研究散文的风格是文艺理论的一个不容忽略的问题。它对于繁荣社会主义文艺,尤其是提高散文的创作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别林斯基说过:“每个民族的诗都带有

    1982年02期 23-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4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1 ]
  • 南宋爱国词人张孝祥桂游石刻研校

    林半觉;

    <正> 桂林山水清绝,地多瑰宝,各山岩历代石刻,摩崖殆遍。郭沫若同志曾评:“桂林金石富”,非过誉也。清代金石家叶昌炽在其所著《语石》中也说过:“唐宋题名之渊薮,以桂林为甲,其次即为五溪”。桂林历代题名之多,尤以宋代为甚,明清则很少。宋人何以“新诗不作只留名”?当时社会动荡,党派之争,和战之争最烈,文人学者士大夫守口如瓶,免滋挂碍,如是“到此一游”,蔚成风气,此种颓风,在当时是无法阻挡的。

    1982年02期 29-36+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1K]
    [下载次数:1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49 ]
  • 就《归去来兮辞》两个“归去来兮”的解释问题答复叶晨晖同志

    彭泽陶;

    <正>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分前后两个“归去来兮”叙述。泽陶按:两个“归去来兮”中的“来兮”二字,都是无意义的语助词。“归去来兮”,犹言“归去啊!”兮字作语助词解,众所周知,我不谈。现在我只谈来字的问题。清王引之《经传释词》云:“来、句末语助也。《孟子》:‘盍归乎来’,《庄子·人间世篇》:‘尝以语我来’,又:‘其有以语我来’,来字皆语助。”是其确证。

    1982年02期 37-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1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5 ]
  • 漫谈中国古代史学的优良传统

    许凌云;

    <正> 在我国古代史学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许多优良传统。它无疑是我们应当“承继”的“一份珍贵的遗产”。笔者仅据自己的肤浅之见提出如下六点,求教于专家学者。 (一) 在中国史学悠久的历史上,出现了丰富的历史典籍,而这些典籍,大体是衔接不断,完备而又系统的。

    1982年02期 39-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6K]
    [下载次数:2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41 ]
  • 试论黄宗羲的民主主义思想

    黄健荣;

    <正> 黄宗羲是我国十七世纪杰出的思想家。他处在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社会急剧动荡的时代,从切身的体验中痛感封建专制政治的腐败和专制君主的昏庸,因而以大无畏的抗争精神,横眉冷对清初高压统治的淫威,通过总结明亡的教训,无情地抨击封建专制制度,提出了闪耀着民主主义光华的政治改革方案。他激进的民主主义思想,犹如惊雷,

    1982年02期 47-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4K]
    [下载次数:1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35 ]
  • 论洋务运动的目的

    梁颖;

    <正> 为着“批判剥削阶级”,长对间里,史学界几乎众口一词认定,洋务运动的目的就是出于镇压农民起义。据此,每当提及,很少有人不将其斥之为“反动”的。洋务运动的目的果真如此吗?近年来,不少论者就此提出了质疑。固有的观念毕竟难以束缚历史研究的前进步伐,“洋务派之办洋务主要是出于民族意识”。这种新的见解终于向传统的观念进行了大胆的挑战,科学沦争的杠杆必将使学术水平获得进一步的提高。

    1982年02期 54-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5K]
    [下载次数:1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35 ]
  • 孙中山发展实业振兴中华的思想

    马冠武;

    <正> 孙中山先生是一位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他不仅为中国革命建立了丰功伟绩,而且在哲学、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思想等方面也留给我们许多宝贵的财富。笔者以为,认真研究孙中山关于发展实业、振兴中华的光辉思想,总结和继承其中有益的东西,对于加速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是很有意义的。

    1982年02期 63-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8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42 ]
  • 五卅运动与爱国华侨

    杨美琳;

    <正> 发生在一九二五年的五卅运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运动的组成部分,是一个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反帝爱国运动。广大爱国华侨,在海外积极开展斗争,从各个方面支援五卅运动,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1982年02期 72-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1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0 ]
  • 右江根据地土地革命初探

    袁竞雄;蒋文华;

    <正>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广西右江革命根据地和全国各革命根据地一样,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这是党领导的土地革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土地革命中,中共红七军前委书记邓小平同志吸取了中央苏区土地革命的经验和教训,结合右江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正确的方针和各项政策,在比较短的时期内领导和发动右江

    1982年02期 78-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6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48 ]
  • 关于桂林制药厂实行经济责任制的调查报告

    王慰庭;邹一焕;

    <正> 我们带领政治系77级部分学生对桂林市工交系统实行经济责任制的情况进行了调查。该市一般工矿企业是从一九八一年九月一日开始实行经济责任制的,但桂林制药厂实行最早,从一九八○年十一月开始已有一年的历史。在这一年里,他们不断总结,探索前进,使经济责任制逐步完善。

    1982年02期 86-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6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5 ]
  • 传统语文教法初探

    陈培干;

    <正> 一、研究传统教法,促进语文教学改革。近几年来,中学语文教学在逐渐改进。一些学校,一些教师,正在踏踏实实地进行改革教材和教学方法的试验,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从全国来看,改革的进展不够平衡,教材的改革进行得比较迅速,教学方法的改进则显得缓慢一些。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对语文教学方法,向来没有系统地研究过。从一九○六年废科举设学校的

    1982年02期 95-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2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7 ]
  • 语文课必须突出语言规律

    李浩添;

    <正> 中学阶段的语文课大约有一千多个学时。按现行教材的安排,这些课时大部分得用于讲读课上,即用在分析和讲述各自独立的篇章(课文)上,真正用于语文知识教学的学时是不多的。因为每个学期只有语文知识短文两三则,课时很少。加上语文知识短文相当分散,语言知识的教学也只能是蜻蜒点水,前后不易连贯,难于形成系统的知识。如果老师在讲读课中不突出语言规律,

    1982年02期 102-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0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9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