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革是振兴中国的唯一出路

    陈忆忠;

    <正> 赵紫阳同志在党的十三大所作的“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报告中明确指出;“改革是振兴中国的唯一出路,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不可逆转。”这一段话,至少包含以下四层意思:一、改革是振兴中国的出路,二、改革是振兴中国的唯一出路;三、改革是符合民心,为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所拥护的;四、改革的大势是不可逆转的。本文拟以改革为什么是振兴中国的唯一出路为中心,谈谈自己的体会和看法。

    1988年03期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7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8 ]
  • 略论生产力标准和实践标准的相互关系

    陈游天;韦新祺;

    <正> 党的十三大提出了关于生产力标准的问题,这不仅在理论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而且对于进一步解放思想,把改革引向深入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什么是生产力标准?党的十三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在初级阶段,为了摆脱贫穷和落后,尤其要把发展生产力作为全部工作的中心。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应当成为我们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离开生产力标准,用抽象原则和空想模式来裁判生活,只能败坏马克思主义的声誉。我们承认并且充分重视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巨大反作用,但是,只有承认生产力的决定作用,承认生产力是

    1988年03期 8-10+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0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8 ]
  •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理论与唯物主义

    袁似瑶;

    <正> 革命道路问题是我们革命能否取得胜利的关键。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所形成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的理论,揭示了现代中国革命的规律,指明了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唯一正确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正是由于能够遵循这条道路的结果。由于国民党反动派篡夺革命的果实及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的错误。中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了。当时敌人的势力比较强大,但是中国的社会仍然是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帝国主义列强的操纵下,各派军阀各据一方,为了争夺地盘的矛盾重重,不时爆发内战。

    1988年03期 1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1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7 ]
  • 论《边城》的意境美

    黄仕超;

    <正> 乡土作家沈从文,在他所有的以湘西边陲生活为题材的小说创作中,最能赢得读者喜爱的,是那篇在艺术上堪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相媲美的《边城》。由于作者“对于农人与兵士,怀了不可言说的温爱”,①意图对湘西村镇、码头的“人事哀乐,景物印象,试作综合处理,看是不是能产生点散文效果”。②所以他把诗的意境移进小说里,用散文的笔法去写小说;用亲切、素淡而又优美的语言编织充满湘西地方色彩的美

    1988年03期 16-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7K]
    [下载次数:4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7 ]
  • 源流 轨度 纵横——徐祯卿《谈艺录》述评

    祝峰;

    <正> 徐祯卿,字昌谷,一字昌国,是弘治七子的中坚人物。其诗作以风格秀朗,丰骨超然见称,与李梦阳、何景明鼎足而三;但终因境界不宽,涉世稍浅、间露模拟之痕,在明诗坛上地位不算太高。然而,他那篇仅两千言的《谈艺录》却在当时和后世发生了相当大的影响。且不说前后七子及其追随者们对它备加称誉,就连以扫荡前后七子著称的钱谦益,也一反他对李、何诗说的鄙薄态度,对徐祯卿这篇诗论大加赞赏,称之为“专门诗学,究订体裁,上探骚雅,下括高岑,融会折衷,备兹文质,取充栋之草,删百存一,至今海内,奉如圭壁”,“斯良工独苦者与”(《列朝诗集》)。清初标举“神韵”、海内风从的诗坛领袖王士祯也表

    1988年03期 25-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7K]
    [下载次数:1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0 ]
  • 论王国维的美术范畴

    陶虹;

    <正> 近年来,我国近代著名国学大师王国维的意境范畴成了艺术理论研究的聚焦点。学者多以为意境范畴是王国维美学理论的里程碑,其要旨精义即是美的欣赏论或美的形态论(实质上应为美的创造论),这自然不乏启人思迪之见。然而,由于过分瞩目于意境范畴,自然就未能在总体上把握王国维美学理论的发

    1988年03期 29-34+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6K]
    [下载次数:1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40 ]
  • 浅谈现代散文的欣赏

    陈敢;

    <正> 这里的散文是指以记叙抒情为主并与诗歌、小说、戏剧并列的纯文学散文(不含新闻文学、历史文学、科普文学和杂文)。较之别的文学样式,散文的欣赏较难。因为它无定体,如行云流水,“随物赋形”,难以把握。诚然,通观现代散文创作,发现散文欣赏还是有“迹”可循的。我们认为,欣赏散文应主要从这三方面入手:真实美、自然美和诗意美。唯此三者的和谐统一方为上品。

    1988年03期 35-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1 ]
  • 含泪滴血的“巡礼”——评黄药眠的长诗《桂林底撤退》

    董馨;

    <正> 历史经历了无数坎坷才进入今天,对于我们这一代,抗日的烽火已遥不可见,日寇的铁蹄声已渺不可闻。但是,沿着黄先生的笔迹,沿着他用血和泪筑成的路阶,我就象对抗战时期的桂林、抗战时期的中国进行了一次长长的“巡礼”:我也和诗人一道,眼中含着泪,心中滴着血,在“难民”与“将军”、“夕暮”与“月亮”、“肯叛”与“溃散”、“乱离”与“变幻”……所构成的巨幅图画中领略了一次可怕的世界灾难,

    1988年03期 37-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8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2 ]
  • 试论巴金知识分子题材小说的创作特色

    韩公陶;

    <正> 在我国现代小说作家中,写知识分子的题材是极为普遍的,不少作家像巴金这样执着于这一题材,这样广泛地描写各类知识分子的生活、命运,这样忠实地反映他们的思想性格和对人生的探索和理想的追求。他真是描写知识分子出色的有特殊才能的作家。正如巴金所说:“中国知识分子的世界是我最熟悉的世界”,①因而塑造了各种类型的知识分子形象,有的是具有世界意义的不朽的典型形象,这是巴金给中国现代文学和世界文学宝库的珍品。巴金塑造了旧中国形形色色的知识分子形象,尤其出色地描写了“五四”以来,小资产阶级知识青年在不同时期的痛苦挣扎和愤怒的反抗。从二十年代末期的杜大心,到四十年

    1988年03期 41-46+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8K]
    [下载次数:3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86 ]
  • 试论王鹏运的《庚子秋词》

    马飚;

    <正> 一词,源于隋,成于唐,盛于宋,衰于元明,中兴于清。清词总的成就虽不如宋词,而其数量之多、流派之众,却是空前的。在星汉灿烂的清代词坛上,居清季四大词人之首的王鹏运尤其引人注目。王鹏运,字幼遐,自号半塘老人,晚号鹜翁、半塘僧鹜。原籍浙江山阴,后定居广西,家住桂林杉湖边,宅名燕怀堂,颇擅园林之胜。清道光二十九(1849)年生,同治九年(1870)举人。后北上应进士第不举,从此梄迟京华,浮沉宦海,历官内阁侍读、监察御史、礼科给事中。光绪二十八年(1902)南归,主扬州仪董学堂。三十年六月,卒于

    1988年03期 47-53+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5K]
    [下载次数:1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41 ]
  •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濛雨赤奇——苏轼山水诗的动态美探析

    唐卿斓;

    <正> 一提到苏轼,人们多是从他的词的成就方面来评论他。而评论他的山水诗,特别是山水诗中的动态美者不多。本文试从这方面作些探讨。莱辛说过:“诗想在描绘物体时能和艺术争胜,还可以用另外一种方法,那就是化美为媚。媚就是动态中的美……这是一种稍纵即逝而又令人百看不厌的美,它是飘来忽去的。”①瞬息多变的物体,往往虽容易消失,又容易感动人。而在苏轼的山水诗中,莱辛所说的那种“媚”看来就充分地表现在它的动态美上。那么,诗人在具体的创作中是如何把握这种美,并使作品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的呢?

    1988年03期 54-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3K]
    [下载次数:2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6 ]
  • 试论《老乞大》里的助词“着”

    陈志强;

    <正> 《老乞大》是历史上在朝鲜流传的汉语读本,是帮助朝鲜人学习汉语的会话手册,基本上反映了元明时代北京口语的面貌。研究它,对了解当时的北京话,进而了解近代汉语及从近代汉语到现代汉语的发展等方面的情况,都有着比较重要的意义。我们曾探讨过《老乞大》里助词“将”、“的”的用法(见《广西师院学报》1988年第一期),这里,再研究它的另一个助词——“着”。《老乞大》里的助词“着”,共有两百来个。这些助词,从大的方面来分则可分两类。一类是用在动词后的;一类是用在全句后,表达全句的各种语气的。从小的方面,则可分为若干种。

    1988年03期 62-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3K]
    [下载次数:3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60 ]
  • 平南环城方言的音韵特点

    李玉;

    <正> 环城是平南县的一个乡,人口十三万,位于平南县城郊区,环城方言属粤方言桂南系。它跟广州话比较起来显著不同的有三点:一是无ts、ts‘声母,中古精、从、心、邪诸母字今全读为[s](或[φ])。清母部分字也读[s](或[φ],部分字读[t‘],其次是有自由变体浊声母[d],出现于中古浊声母,再有便是两字连读,头一个字如果是阳平则变为阳去调。

    1988年03期 71-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7K]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62 ]
  • 浅论现代汉语个体量词的一种特殊现象

    黎江影;

    <正> 在汉藏语系诸语言的词汇系统中,有一类比较特殊的词,这类词在其他语系(如印欧语系,亚非语系等)的语言中并不多见,这便是量词。汉语是汉藏语系中最大的一支语言,现代汉语的量词极为丰富,使用相当普遍,它能使表意明确,具有区别同音词的功能,还具有形象化的表达手段,能起到良好的修辞效果,因而“现代汉语中量词的普遍使用是语言发展的一个好方向是可以肯定的。”①由于其独特性和它在汉语运用中的有效性,因此,历来都受到中外语言学家的特别重视。

    1988年03期 82-83+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K]
    [下载次数:1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69 ]
  • 浅谈英语“主动结构,被动意思”种种

    邱汉屏;

    <正> 英语的被动语态是主动语态之对,它具有突出动作的承受者。行为者不明确或礼貌措词隐晦行为者,或使句子更有条理等作用,因此被广为使用。例如: 由于被动语态在英语中使用广泛,所以稍懂英语的人都熟悉它的结构,即由助动词be+动词的过去分词构成。但并非含被动意思的都非用被动结构不可,有些情况不用被动结构也含有被动之意。下面列举几种情况: 一、有些动词在作谓语时,形式上用的是主动结构,但却含有被动的意思。这类动词用

    1988年03期 84-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5 ]
  • 论中越宗藩关系与清朝保藩固边

    彭大雍;范宏贵;

    <正> 近年召开的中法战争史学术讨论会,有人提出:中越宗藩关系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然而,由于思想上的疑虑,耽心此涉外问题旧事重提,会有碍于中越两国人民友好的历史关系,故避而不谈。也由于认识上的偏见,把这种关系看成是“无关轻重的历史残迹”早已名存实亡,故漠然视之。因此,这是一个虽值得重视,却长期被忽视的问题;很有必要议一议,论述近代中越宗藩关系究竟是怎么回事?清朝政府在中法战争期间为了保藩固边,进行援越抗法是否正确?本文管窥蠡测,期待读者教正。

    1988年03期 89-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7K]
    [下载次数:4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44 ]
  • 我国近代科学技术落后的原因探微

    黎志隆;

    <正> 我国的科学技术,在历史上曾有过一段光辉的历程。当欧洲处于中世纪黑夜时,在我同是从南北朝到明代,正是封建社会和科学技术繁荣时期。火药、指南针、造纸、印刷术四大发明是我国古代技术发明的光辉业绩,是我国人民引以为自豪的伟大创举。在天文历法方面,我国是世界上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早在四千年前就有可考证的星象文字记载,是世界上天文记录持续时间最长的国家。如太阳黑子,公元前140年《淮南子》上就有记载;慧星在公元前613年《春秋》上就有记载,国外关于哈雷慧星的记载比我国晚五百多年。东汉天文学家张衡发明的浑天仪,唐代张遂与机械师合作研制的测量太阳运行的黄道游仪和表示日月

    1988年03期 97-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4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9 ]
  • 树立教书育人的教育思想

    罗保钲;

    <正> 教书育人是我国教育的优良传统,也是教育界经常谈论的问题。根据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教育的要求,进一步研究、重新认识这个问题,对于各级各类学校端正教育思想,培养合格的“四有”人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一、从国家建设总体布局的战略高度,认识教书育人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指出:

    1988年03期 103-106+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2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3 ]
  • 论大学生的心理特点与品德教育

    宋书文;

    <正> 人的一生,是人的生理、心理在社会中发育、成熟然后衰退的过程。身体、智力发展和思想品德形成的高峰阶段,是青年期。青年期是人生最宝贵、最富有特色的黄金时期。也就是十七、八岁到二十四、五岁这个时期,相当于大学教育阶段。在这个阶段里,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如何?对他们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规律是什么?这在当前国家需要培养合格的建设人才、学校需要教书育人的情况下,是人们特别加以关注的问题。本文拟就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思想品德教育问题,试图加以探索和论证。

    1988年03期 107-114+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9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67 ]
  • 电化教育之我见

    胡大雨;

    <正> 早在二、三十年代,国外就有“视觉教育”和“听觉教育”之说,后来又发展成为“视听教育”。由于这种视听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具有直观的特点,在教学上取得明显的效果。于是我国一些教育工作者,把它引进教学中来,同样取得良好的效果。这便是发展到今天的运用影象和录音等手段进行教学的“电化教育”。因为种种原因,直到1978年以后,我国的电化教育才有一些发展。特别是五、六年来,一些习惯于“一支粉笔、一块黑板”讲授的教师逐渐认识到电化教学是一门正在兴起的学科,是现代教育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许多教师经历了这样一个“怀疑电教、试用电教、离不开电教”的实践过程,并开始重视这一新的教学手段。

    1988年03期 115-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2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4 ]
  • 当前高校后勤队伍思想政治工作琐谈

    李育孙;

    <正> 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切实抓好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我们的革命、建设能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当然,在改革的形势下,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抓好我们高校后勤队伍的思想政治工作更显得尤为重要。

    1988年03期 120-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6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7 ]
  • 浅谈高校后勤管理干部的德与才

    邓润祯;

    <正> 一后勤管理是高等学校管理的三根支柱之一,但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对待后勤管理干部是只管使用,不管培养,造成后勤管理干部队伍青黄不接,后继乏人,年龄老化、文化程度偏低,缺乏科学的管理方法。一些学校的领导对后勤管理干部的政治、业务素质的提高重视不够,认为学校后勤,管物管钱,无须学问,只凭经验,把一些文化水平低,管理能力差的干部安排在后勤部门,加上旧的传统观念的影响,把后勤工作当作是侍候人的工作,使一部分有较高文化程度的后勤管理干部不安心后勤管理工作;学校的后勤管理工作处于被动状态,一些学校的领导不得不整天忙于处理后勤工作,分散了集中抓教学科研的精力,直

    1988年03期 125-128+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2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2 ]
  • 浅谈高等学校系资料室的改革

    苏佐球;

    <正> 目前,我国高等学校各系普遍设有专业资料室,并配有专职人员从事资料工作,它是教学和科研的重要组成部分。系资料室服务的主要对象是教师和高年级的学生,服务范围少,人数不多,他们都是同一专业的教学和科研工作者,知识水平相差不大,并有较高的知识水平和学术水平,对文献资料的要求在内容上比较明确,比较专门。因此,资料室的工作人员对这些服务对象应掌握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题而异的需求规律。系资料室是为本系的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它只能围绕本系教学和科研人员在专业教学和科研中的需要,从事某学科和专业方面图书资料情

    1988年03期 129-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5 ]
  • 略谈《山地回忆》中妞儿的形象塑造

    则志;

    <正> 一九四九年十二月,孙犁创作的短篇小说《山地的回忆》充分凸现出作者创作的艺术特色:他那充满浓郁的诗情和隽永的诗意,以及语言清新、朴素、自然、洗练,富有鲜明的感情色彩;他那通过平常生活挖掘不平常思想内容的艺术手法,曾引起文坛的注目。作品以“我”陪一位从阜平山乡来的农民代表参观天津工业展览会,“我”想买几尺布送给他为开端,引出“我”对一九四一年冬在阜平山地生活的回忆,抒写革命根据地人民群众的美好思想情操。作品通过“河边斗嘴”、“送袜子”、“买织机”等情节,生动地表现了难苦的战斗岁

    1988年03期 132-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2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0 ]
  • 学术情报资料

    <正>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从事情报资料服务工作已有30年历史,专从国内外中文报刊上选收社会科学的学术论文和有关信息,并编有索引,部分学科还有文摘卡片。资料集中、系统、连续,是海内外学者和广大社会科学爱好者的助手和益友。其主要品种如下列。一、复印报刊资料从国内3000多种中文报纸、杂志上选辑优秀和有代表性的论文,并附有全面的索引,按学科或方面分编为100个专题,其中有:

    1988年03期 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