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特色文化开发研究的思考

    江业国;

    特色文化的开发研究,不能只注重应用性的研究,而应该同时注重基础性的研究。要从认识论和方法论的视角对特色文化的开发研究作些思考,探讨什么是特色文化,为什么要开发研究特色文化,以及如何从辩证联系的文化整体观上深化特色文化的开发研究。

    2006年02期 1-4+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77 ]
  • 壮族农事祭祀节日系统的文化属性和功能

    刘文俊;

    壮族的农事祭祀节日系统内容十分丰富。在文化属性上,它体现了鲜明的稻作文化或说“那”文化特征,反映了壮族宗教信仰的内涵,展示了壮族的认识水平和民族心理。壮族的农事祭祀节日系统具有多方面的功能。

    2006年02期 5-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下载次数:5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73 ]
  • 圣竹·神鼓·虎龙山·招魂礼——广西那坡彝族非物质文化载体之探究

    王光荣;罗波;张嘉欢;

    竹子、铜鼓、虎龙及其生长、盛行之地与广西那坡彝族先民生息密切相关。其优美动人的传说对后世生活有着深刻的影响,是当地一种非物质与口头文化载体。圣洁的竹子,是彝族人民生存、生活的精神支柱;神秘的铜鼓,是彝族人民奋发向前的鼓动力量;源远流长的招魂礼,记载着彝族人民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巍峨的虎龙山,深深地印下当地彝族先民漫漫迁徙的脚印。研究竹子、鼓乐、招魂礼仪、虎龙山及其在广西那坡彝族地区特殊关系,挖掘其中丰富的文化内涵,对于抢救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民族文化,振奋民族精神,具有深刻的意义。

    2006年02期 1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次数:3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69 ]
  • 隐藏在民间哭嫁与哭嫁歌中的女性意识

    彭谊;

    哭嫁是流传于民间的一种习俗,有着极为丰富的内涵,其中充满了女性意识的自我表述。首先,通过哭嫁歌对压迫女性的夫家进行直接控诉;其次,哭嫁歌在很大程度上突出了女姓的性别意识;最后,通过哭嫁歌,女性在对男权制度下的婚姻形式进行批判的同时,表达了自己朴素的婚姻观。

    2006年02期 17-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下载次数:5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84 ]
  • 中学思想政治课渗透研究性学习的探讨

    许欢科;

    研究性学习是近年国际教育界倡导的新型学习理念和学习模式。中学思想政治课渗透研究性学习是为了弥补过去封闭性教学模式的缺陷,给学生提供一个已有知识和经验加工及综合运用知识的机会,以便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必须把研究性学习渗透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充分运用教材、多媒体网络技术等手段,引导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验证问题,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思想政治课的实效性。

    2006年02期 2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57 ]
  • 对大学生进行爱情婚姻教育的理性思考

    雷湘竹;

    对大学生进行爱情婚姻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它们是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爱情婚姻教育目的在于形成健康的爱情观、婚姻观;爱情婚姻教育的内容包括恋爱观教育、婚姻家庭观教育及现代性别观教育。

    2006年02期 27-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下载次数:11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80 ]
  • 论孔子的素质教育思想

    杨伟蓉;

    孔子的教育对象观、教育目标观、教育方法观以及他的因材施教的教育实践,都体现出素质教育的特征,我们应当重视并借鉴,以便更好地为我们今天的素质教育服务。

    2006年02期 3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下载次数:1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78 ]
  • 关于比较文学学科归属的定位

    吴锡民;

    关于比较文学学科归属的定位,“文学研究的分支”是学术界的主流观点。可是,它让人觉得“文学研究”的身份比较模糊,容易造成比较文学隶属于文艺学的错觉。在现代科学系统理念的层面上,恰切的认定应当是:比较文学是具有集合性质的科学———文学研究的特殊分支。

    2006年02期 34-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1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5 ]
  • 流浪·交流·超越——20世纪德语犹太文学的基本品格

    张骁;陈召荣;

    20世纪德语犹太文学,从卡夫卡到耶利内克这一创作群体,在远古的犹太文化传统里找到了原型支撑,又在现代精神方面承继和拓展着表现主义之后的超前性,自然地展示了文学价值观念形态上的多元分化和两种文化本质上的深度融合。现代与传统相生、遮蔽与彰显同构、反叛与回归并置、超越与固守共存,成为一体化时代异质文化交流互渗、相反相成的文化样本。从整体上显示了代表德语犹太文学普遍性的品质特征。

    2006年02期 40-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下载次数:3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60 ]
  • 同化与回归——浅析托尼·莫里森小说中的民族性

    孙银娣;

    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在她的作品中探讨了黑人精神解放的问题。黑人抛弃或割舍黑人的文化传统,对白人文化的盲目顺从,只会使他们遭受愚弄和欺骗。更重要的是,黑人与自己本民族的文化传统的离异,其后果势必要导致黑人种族的主体意识的丧失,并危及到黑人种族自身的存在问题。黑人民族只有保持住自己的民族性,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达到真正的民族解放。

    2006年02期 45-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3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81 ]
  • 论现代主义小说的意识流文体

    刘加媚;

    意识流文体注重表现人物内心真实,展示人物的主观感受、印象和各种意识流动过程,尤其注重显示人物的潜意识。意识流小说家大量运用内心独白、自由联想、时序颠倒、幻觉梦境、象征暗示等意识蔓延手法,将过去、现在与未来融合在一起,表现西方现代社会异化人性、变态心理和扭曲性格,使意识流成为现代文学创作独特的思维模式和不可或缺的艺术手法,在世界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2006年02期 49-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下载次数:6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72 ]
  • 爱的雏声 性的缺席——陈衡哲作品新议

    胡芳;

    在“五四”时期新旧文化交替的大背景下,陈衡哲以横空出世的姿态登上了现代文坛,她挣脱心灵的镣铐,关注情爱世界;她对爱的歌唱,开创了现代女性文学的一个基本母题,有力地反叛了封建礼教。然而,这种反叛受时代及作家本人认识的限制,只发出了爱的雏声,而无性的出席。

    2006年02期 54-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1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60 ]
  • 论宗教文化对古代东方文学的影响——东方文学比较研究之一

    谢永新;

    由于历史和地域的原因,东方一些国家的人民笃信宗教,具有浓厚的宗教感情,因而这些国家的文学受宗教文化影响较深,主要表现为原始宗教、印度宗教、犹太教和伊斯兰教等对文学的影响,这是古代东方文学的一大特点。这种影响有一个演化过程,我们应用历史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这种宗教文化对东方文学的影响。

    2006年02期 58-62+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9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71 ]
  • 文学与经学的交流——以汉赋为例

    周群华;

    汉赋所处时期正是文学逐渐走向成熟、儒学传统正式奠定的时代,与当时经学相比,辞赋的政教传统与讽谏精神相对孱弱,如此辞赋文学也就深受经学之影响,其自身也不断地向政教精神靠拢,但此种文学与经学的交流最终却归于失败。

    2006年02期 63-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1K]
    [下载次数:3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55 ]
  • 宇宙情怀的衍生——“知人论世”谈金批《西厢记》序文

    唐开强;

    金圣叹一生致力于文才以追求功名。而时局的变迁,使他追求功名的方式发生了从“科举”到“立言”的变化。这一变化则促成金圣叹在承上启下、沟通文史的过程中形成自觉或不自觉的宇宙情怀。

    2006年02期 67-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下载次数:1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62 ]
  • 论《左传》“逸诗”的属性问题——兼驳前人对“古诗三千余”说的质疑

    韩国良;

    由一系列的考证得知:《左传》中的“逸诗”并不是整部《诗经》的剩余,它们应来自部分政治上的显贵地区。司马迁的“古诗三千余”说并没有错,实是后人误读了《史记》。

    2006年02期 70-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下载次数:1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71 ]
  • 庶务纷纶,因书乃察——《文心雕龙》应用写作理论概说

    莫恒全;

    刘勰对应用写作的重视,基于对应用文社会作用的深刻认识,基于可贵的学术观念和自觉的历史使命;刘勰对应用文的历史考察,反映了齐梁以前我国古代应用文得以产生、发展、变化的历史,也反映了古代文书工作的概貌;刘勰所构建的应用写作理论,是齐梁以前我国历代应用写作和文书工作实践的理论结晶,是值得珍视的写作文化遗产。多年以来,学界同仁对《文心雕龙》应用文理论部分的批评是不妥当的。

    2006年02期 75-79+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2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51 ]
  • 桂北平话语音演变的一些遗迹

    梁敏;张均如;

    在我们过去广西平话的一些文章中,除了介绍平话的一般情况外,还根据各地语音的不同把它们分为桂南平话和桂北平话两片。桂北平话又可以分为融柳(融水、柳江)和灵龙(灵川、龙胜)两个小区。融柳小区与桂南平话的语音比较接近;灵龙小区(有同志称为两灵区———两江、灵川)的平话因韵尾变化合并较多而显得差别较大。文章刊出后,有些同志对这种观点表示认同;有些同志(如韦树关)认为融柳平话与桂南平话相同,应该是有别于粤方言和其他汉语方言的一个独立的汉语方言,而桂北平话(他指的是灵龙小区)韵尾简化特多,应属湘方言。还有些同志(如詹伯慧)认为桂南平话应属粤方言,而桂北平话还不能下结论,但反正不能归入湘方言。本文主要是从桂北平话的历史发展过程来说明灵龙区平话早期发展的情况与融柳区平话是一致的,桂北各地壮话中的汉语老借词读音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至于平话为什么不是粤方言的一支这个问题,我们将另文探讨。

    2006年02期 80-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5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70 ]
  • 石门方言词汇(下)

    李玉;

    2006年02期 86-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2K]
    [下载次数:1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56 ]
  • “侮”字归部辨正

    杨建忠;

    侮”字的归部在上古音研究中是个争论不体的问题,从《说文》“古文从母”及马王堆帛书通假字来看,当归之部;《诗经》中“侮”与侯部通押说明它在《诗经》时代已转入侯部。《楚辞》中从“母”之字归之部。“侮”字归部问题给我们的启示是:在讨论某字归部时,应综合考虑时、空因素。

    2006年02期 92-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下载次数:1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52 ]
  • 中日语言文化对比——以汉字为例

    梁丽娟;

    中日两国同属汉字文化圈,汉字产生于中国,传入日本作为一种表记方法,记录了日本的历史,对日本文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两国都使用汉字,但是汉字所产生的联想意义,两国的爱用语以及常见的四字成语都有所不同。

    2006年02期 95-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K]
    [下载次数:4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54 ]
  • 小议《马氏文通》对汉语词类研究的理论贡献及影响

    傅京;

    词类划分及划分标准自《马氏文通》以来在汉语研究中一直存在着争议。现在对《文通》的客观评价使得我们对其内容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认识到《文通》划分词类的标准并不是根据意义。其对汉语词类的划分就表现出了很大的先进性,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和词的语法位置划分汉语词类等这些当今的理论都可以在《文通》中找到影子。

    2006年02期 99-101+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下载次数:4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60 ]
  • 手机短信语中的仿拟修辞

    胡芳;曾瑜薇;

    手机短信语是现代人信息交流的新途径。短信编写者在短信写作过程中大量使用修辞格。本文以网易、新浪网上的短信留言为基本素材,分析了作为手机短信语中常用修辞手段之一的仿拟辞格,指出短信编写者在制作短信语的过程中常仿拟其他体裁格式,达到新颖别致,幽默风趣的言语效果。

    2006年02期 102-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4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43 ]
  • 公共政策价值合法性危机探析

    王建文;

    公共政策价值指向是政策科学的元范畴,是理解与研究公共政策的阿基米德点。公共政策作为政治系统的输出,其自身蕴藏着社会共同的善(common good)、正义(公正)和效率三重价值向度和价值指归。然而,日常的政策活动往往隐藏着一定的政策价值合法性危机,作为政策价值危机的降解途径,善治、多中心公众参与和竞争性政策体制不失为降解乃至消解公共政策价值合法性危机的一剂良方。

    2006年02期 105-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2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56 ]
  • 列宁社会主义改革思想的“民本”特质

    戴锐;

    列宁领导下的苏维埃政权在1921年开始实行的新经济政策,实际上是社会主义实践史上的第一次重大改革。在列宁对这场改革运动所进行的思考和探索中,体现了“以民为本”的社会价值观,其改革思想蕴含着丰厚的“民本”特质,这种特质在列宁对改革的动因、目的、标准、主体选择以及政策措施设计等方面都有充分的反映。这种精神特质在一定意义上正是中国共产党人“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一宗旨的重要泉源。

    2006年02期 109-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下载次数:2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62 ]
  •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理论意义分析

    张志昌;王振亚;

    政治文明理论的提出是符合马克思主义发展逻辑和社会主义实践的,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当前,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从基本原理上体现了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从系统论角度是三大文明协调发展的需要;从组织建设上是立党建党的根本。我们有必要进一步探讨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径。

    2006年02期 113-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下载次数:1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62 ]
  • 所有权保留的性质分析及其制度设计

    莫雅兰;

    19世纪以来,随着信用经济的兴起,所有权保留制度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所有权保留的性质如何,直接影响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关于所有权保留的性质,学术界主要有部分所有权移转说、担保权说和双重所有权说等几种观点。本文认为,所有权保留是一种附停止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最后,本文基于对所有权保留是一种附停止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的认识,提出了所有权保留的制度设计。

    2006年02期 118-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下载次数:2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51 ]
  • 论遗产债务的清偿

    蒙冬梅;

    我国现行《继承法》对如何进行遗产债务的清偿没有作出详细规定,司法实践中出现很多纠纷。为了保护遗产债权人的利益,立法上有必要对遗产债务清偿作出详细的规定。笔者认为,遗产债务的范围应包括继承费用、被继承人生前所欠债务、遗产酌给债务、遗赠债务等,遗产债务的清偿顺序应当是继承费用、被继承人生前所欠的债务、遗产酌给债务、遗赠债务等。

    2006年02期 123-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下载次数:4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50 ]
  • 中华书局版《东华录》校勘指疑

    蒋椆媛;

    《东华录》是清代著名史学家蒋良骐编修的重要史书,有重要的史学价值,向来为史学界看重。1980年中华书局出版的由林树惠、傅贵九两位先生点校的蒋氏《东华录》是很完善的版本。但是,美玉微瑕,仔细研读,仍能发现其中校勘上的不足,而这些不足多是属于校对的技术性错误。

    2006年02期 128-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6K]
    [下载次数:1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40 ]
  • 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思想与社会发展主体论

    刘灵光;周丽萍;

    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主体论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探索社会发展规律之时对人自身及其与世界的关系进行审视得出的重要理论成果,其主要观点是:人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人的活动是社会前进的动力,人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社会发展的价值是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思想,坚持了社会发展主体论的基本原则和价值观念,充分体现了社会发展主体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主体论。

    2006年02期 132-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下载次数:3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76 ]
  • 略论陈三立学术思想与特点

    孙虎;

    陈三立是近代文学史上著名诗人、学者,学术界早已研讨他在戊戍变法中和诗歌史上的地位,但极少关注他的学术思想。陈三立在经学、诸子学、程朱理学和阳明学、以及史学方面,都有独到的见解和深刻的反思。他的学术思想不仅直接影响了他的文化心态和政治实践,而且客观地反映了近代士大夫的一般知识、文化倾向和政治溯求,是近代史上一笔极为珍惜的人文思想资源。

    2006年02期 137-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7K]
    [下载次数:1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64 ]
  • 论形上迷失与异化劳动

    张小伟;蓝常周;

    形上迷失即终极关怀的缺失,它的内在原因是人的意识,但意识在人类诞生之初仅提供给形上迷失以先在的前提条件,真正导致形上迷失产生的是把人类从他的物质家园———自然中分离出去的异化劳动。在异化劳动的推动下形上迷失跨越史前时代、古代文明和轴心期这三个历史阶段,从偶然的可能开始经由现实的可能最终达到其完全的现实。与此同时在轴心期,人类的精神家园也随之而彻底建立。

    2006年02期 143-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69 ]
  • 对电视片节奏的再认识

    党东耀;

    本文对电视片节奏的内涵和形式进行了阐述,尤其是对新技术下对电视片节奏的拓展进行了探讨,并研究了如何把握好电视片的节奏。

    2006年02期 146-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1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43 ]
  • 学校因素对中小学生思想道德的影响及其对策

    熊孝梅;欧启忠;

    中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高低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本文分别从学校重智轻德、学校重课堂教学轻社会实践、学校管理、教师师德等因素对中小学生思想道德的影响进行分析,并指出学校教育所应采取的对策。

    2006年02期 150-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下载次数:1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83 ]
  • 论新时期高校共青团工作的现代化

    龙妮娜;

    现代化是新时期高校共青团工作与时俱进的必然要求和具体体现,外部环境和工作对象的变化是新时期高校共青团工作现代化的现实依据。高校共青团工作实现现代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高校共青团工作观念现代化,高校共青团工作机制现代化,高校共青团工作内容现代化,高校共青团工作方法现代化。

    2006年02期 153-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2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64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