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国文学与文化

  • 乡土精神的坚守与文学审美的深化——暨南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贺仲明教授访谈

    贺仲明,李伟

    “乡土文学”是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一个重要创作类型,对于它的历史、现状,特别是未来发展前景存在着一定争议。贺仲明教授在这次访谈中,全面详细地阐释了“乡土文学”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探讨了乡土文学在中国现代的发展和演变历史。并论述了乡土文学的独特美学价值,以及乡土文学与乡村伦理、与地域性和民族性,与文学本土化、文学生活研究之间的复杂关系,还阐述了对乡土文学未来发展的看法,特别阐释了“乡土精神”的内涵及其在未来乡土文学发展中的价值和意义。

    2017年1期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5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16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84 ]
  • 地域性:超越城乡书写的文学品质

    贺仲明

    人们大都习惯将文学地域性理解为是乡村书写的特点。实际上,地域性也是城市书写的重要魅力所在。当前中国的乡村书写日渐衰微,地域性特征更严重弱化,城市书写应该强化地域意识,追求对城市的个性化表现。文学家要在地域性上有所成就,需要真切细致的生活刻画,需要构建深入、完整的文学世界,还需要对地域性持久长期的关注。这些都需要以对地域的尊敬和热爱为前提,但并不是要求作家放弃批判精神,而是应该坚持独立的自我主体,将地域性与深刻的思想性相统一。当然,地域性内涵繁博而精深,对地域性的深入书写,本身也可能孕育出独到深入的思想。

    2017年1期 7-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9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10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8 ]
  • 赵树理:百年中国新文学独异的审美经验存在

    张丽军

    赵树理,以语言大众化和思想先锋性为中国现代文学确立了一个不同于鲁迅等新文学经典作家传统的另一种“农民文学传统”,建构了融民间文艺资源、五四新文学精神血脉与“农民文学”大众化追求于一体的新中国文学叙述经验,成为新世纪中国文学极为重要的精神资源。作品显示出赵树理作为五四精神培育下的农民作家的人道主义精神和敏锐批判意识。遗憾的是,赵树理小说叙述所展现的新乡村政治生态的“思想先锋性”品质,遮蔽于语言大众化的形式结构之中,鲜有人论及。

    2017年1期 13-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2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11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1 ]
  • 左翼乡土小说人物形象塑造的局限

    田 丰

    左翼乡土小说家除了少数人之外,大部分都没有农村革命或者苏区生活的经历体验,他们只能根据自己以往的革命体验和耳食到的一些材料对农村革命进行文学想象。无论作家的想象能力多么强大,作为想象性活动的文学艺术毕竟同现实隔着一定的距离,也就是说,左翼乡土小说家在小说文本中所作的革命想象毕竟不能完全等同于现实世界,而是一个想象中的革命世界,由此使得左翼乡土小说家在想象革命时难免会存在一些局限和不足,集中表现在人物想象塑造方面。

    2017年1期 18-22,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6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10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7 ]
  • 诗性正义没有缺席——解析莫言的《爆炸》和《弃婴》

    杜 昆

    莫言的中篇小说《爆炸》《弃婴》均取材于敏感复杂的社会问题,分别书写了计划生育带来的堕胎和弃婴事件,呈现出作者最痛彻的人生经验与恒久不变的传统生育伦理。在感觉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对照中,在历史理性与人文关怀的张力中,莫言表达了对个体生命的同情和怜悯,对人的异化的愤怒和无奈。莫言凭借文学见证个人灵魂,介入社会现实,批判人的功利主义和冷漠自私,使得两部小说蕴含了鲜明的时代色彩和诗性正义。

    2017年1期 23-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7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7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9 ]
  • 生态关系与民族文学规律

    袁鼎生

    关系生发文学与理论。从历史看,依生、竞生、共生、整生关系,相应地生发了各时代的民族文学与理论系统。从逻辑看,民族文学多层级的生态关系,分别生发了民族文学的理论质点、理论质线、理论网面、理论网体与理论网络。生态关系、民族文学系统、民族文学理论三位一体地旋升,成为民族文学基本的生发规律。

    2017年1期 28-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4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12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8 ]

政治学研究

  • 全球伦理对人类发展的政治影响

    曹 兴,黄李莉

    因日益严重的全球问题威胁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以解决全球问题为使命的全球伦理也就应运而生了。全球伦理对当代人类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它把人类文明引向良性发展的轨道,改变了人类伦理的核心价值,有助于解决威胁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全球问题;把当代国际行为体的追求目标从单纯的利益驱动引导为在维护全球正义的正确方向。

    2017年1期 34-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6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10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4 ]
  • 中国智库的国际化与未来展望

    沈进建 ,夏 宇 ,马 岩

    智库的国际化建设是摆在新型智库建设面前的重要任务。在智库专业化建设的过程中,更要突出加强中国新型智库的国际化建设,提升中国智库的国际知名度和国际影响力。通过总结中国智库国际化走过的历程,系统地梳理和分析中国智库国际化中存在问题的历史原因和现实困惑,探索中国智库国际化的途径。通过分析认为,中国智库国际化是当前智库建设任务中的重中之重的紧迫任务。当前,中国智库国际化程度不高,有历史积累下来的原因,也有跟不上和不适应的思想禁锢,应高度重视中国新型智库建设中的国际化建设,要统筹规划,政策指导,也要解放思想,开拓思路,改革创新,加快提升中国智库的国际影响力。

    2017年1期 4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6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9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6 ]
  • 中国—东盟博览会对外宣传中广西文化符号体系研究

    张晓鹏

    广西是一个文化资源丰富的地区。广西文化符号体系的构建在中国—东盟博览会对外宣传中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凸显广西文化的文化内涵和文化体系,同时展现出中国文化的多元性和文化辐射的软实力。文化符号是文化话语的载体,文化符号体系具有象征性、系统性和高度认同感等三个明显特征。笔者从广西文化符号中的四个方面,即花山壁画、那文化、壮族口头文学和历史人物,对广西文化符号中的人文符号体系进行了个案研究,为该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野。

    2017年1期 47-50,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8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12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3 ]
  • 我国农村群体性事件的乡土化特征及破解

    金 辉 ,陶建平

    当前,我国农村群体性事件在客观上表现出不同于城市群体性事件的特点,如乡土化特征,这种特征根植于农村的差序格局,故农村的群体性事件往往并不具有耦合性,其聚集人群往往具有血缘和地缘关系,导致农村的群体性事件处置难度往往更大。化解农村群体性事件的乡土化特征必须从根源上入手,致力于瓦解其依附的社会互动结构,可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着手:宏观上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进一步推进城镇化进程,通过解放生产力改变生产关系;中观层面上要培育和发展农村社会组织,使农民能够通过社会组织与政府部门对话,表达利益诉求;微观层面上要加强对农民的教育,注重提升其道德修养,培养公共精神,使农民树立法治意识,做到知法、懂法、守法,从道德和法治的层面约束其行为,进而弱化血缘和地缘关系,改变人们的社会互动方式。

    2017年1期 5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2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9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0 ]
  • 高校旧校区置换研究——以广西为例

    李图仁,何红力

    以广西为例,通过对高校旧校区置换中的有关问题进行研究,从解决办学困境、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增加教育投入等方面,论证高校旧校区置换的必要性;从土地性质、国家法律政策以及各地实践等方面,论证高校旧校区置换的可行性;在分析了几种置换模式利弊的基础上,提出采用土地收储方式、土地招拍挂方式或两种方式相结合进行旧校区置换,并应当把所得的收益在扣除必须上缴国家的有关规费和资金后,全部返还给学校用于新校区建设。

    2017年1期 55-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6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9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3 ]

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

  • 非物质文化遗产符号化演绎的反思——以彝族撒尼人?阿诗玛?遗产为例

    吴兴帜 ,巴胜超 ,唐婷婷

    物质商品的符号化消费渗透到文化领域之后,在权力化与商业化共谋情况下,因消费者与文化拥有者在目标诉求、价值取向等方面的差异,造成了遗产的符号化存续,导致遗产主体的边缘化、遗产时空的错位化、遗产整体的碎片化和遗产传承的流水化等。文章以撒尼人《阿诗玛》遗产在文化旅游所呈现的符号形态和变异,反思遗产符号化对遗产本身所造成的影响,进而指出《阿诗玛》遗产存续应该以地方人群共同体为主导,以整体的文化体系为内容,以多样的文化形态为表征,以社会价值为诉求,实现其活态、原真存续。

    2017年1期 59-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0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10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2 ]

经济学研究

  • 对接“一带一路”,推进广西新型城镇化——“‘一带一路’与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格局变化与协同发展”学术研讨会综述

    傅东平

    论文综述了2016年11月18—20日在广西南宁举办的“‘一带一路’与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格局变化与协同发展”学术研讨会7场特邀报告及论坛,本次会议就“一带一路”对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的影响、广西新型城镇化的空间布局及推进方式等问题展开深入、热烈的讨论,专家学者们各抒己见,自由发表自己的学术观点,一些学术前沿的新理论和新问题得到探讨,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会议为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出谋划策,重点关注广西的新型城镇化建设问题。

    2017年1期 7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1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12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2 ]
  • 民族地区新型特色小城镇发展模式与路径研究——以广西边境凭祥、东兴为例

    王新哲,陈 田

    与中东部其他地区相比,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明显滞后。鉴于特定的历史、地理等因素,新型特色小城镇是实现民族地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特别是实现国家精准扶贫的良好载体。广西边境民族地区的凭祥市与东兴市作为边境口岸城镇,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依托边境贸易,新型特色城镇化建设取得瞩目成就,经济社会发展很快。在未来发展中,凭祥、东兴宜实施不同产业经营的组团式发展带动战略,促进广西边境民族地区整体发展。凭祥、东兴模式的成功为民族地区新型特色小城镇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实践路径,民族地区新型特色小城镇的建设要积极融入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大潮中,化区位劣势为区位优势,精准市场定位,加速经济要素流动,为新型特色小城镇发展开辟新的空间。

    2017年1期 75-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9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12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8 ]
  •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的中国制造业发展研究

    程 皓,阳国亮,欧阳慧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中国制造业发展是中国“十三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通过对供给侧大背景与制造业发展的内在联系和现状的分析,认识到中国制造业发展必须轻装上阵、激活存量和培育增量,以求为产业结构调整腾出空间,为产业结构升级提供条件和动力。政府可以通过推进体制机制改革、树立系统理念、立足科技前沿来引导和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中国制造业发展。

    2017年1期 85-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0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9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6 ]
  • 旅游者购买意愿和满意度模式研究—基于旅游行为构造的视角

    李 刚 ,黄 朕

    首先,基于旅游行为构造的视角,运用文献研究和比较研究等方法从研究旅游者的旅游行为的意义和形态入手,对旅游行为的主体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类;其次,通过分析旅游者的购买意愿和满意度的模式来解释旅游行为构造下的旅游需求;最后,就旅游者的心理和行动的诸多表现进行了相关的分析和论述。研究目的在于通过分析旅游者购买意欲的模型,推导出其满意度的形成过程,进而诠释旅游主体即游客的内在心理需求活动与欲望反映出的种种行为,以期为开发和拓展国(境)内外客源市场,充分和合理地利用旅游资源,以及在旅游产品及旅游线路的开发设计方面提供一个初步的理论框架研究参考。

    2017年1期 93-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2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10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2 ]
  • 知识密集型产业无形资产的内部审计解析

    杨 煜 ,王苗苗 ,黄 艳

    通过对深圳证券交易所60家上市公司报表数据进行分析,总结出知识密集型产业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对此提出相应的对策,重点对知识密集型产业中无形资产内部审计形式进行探究,希望在完善知识密集型产业无形资产内部审计管理方面提供帮助。

    2017年1期 101-103,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5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6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5 ]

中国——东盟教育研究

  •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东盟边境职业教育联盟建设的战略构想

    梁 裕

    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背景下,中国与东盟国家职业教育合作交流成为重要战略选择。从中国—东盟边境职业教育现状来看,边境地区职业教育开展合作交流具有良好的人脉、地缘等优势。由广西、云南边境地区职业院校、行业、企业、科研院所等联合组建中国—东盟边境职业教育联盟,创新国际合作交流机制,建立合作交流新平台,对于推动中国—东盟职业教育合作交流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联盟将探索多元化合作交流平台、校企合作培养本土化人才、职业教育标准及企业新技术推广试点等路径,提升与东盟国家职业教育合作水平。

    2017年1期 104-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5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11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8 ]
  • 基于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改革研究

    黄丽娟,邹春芳,朱 慧

    目前中国电子商务应用人才的巨大缺口,已直接影响到了我国电商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和国际竞争力!而高校传统的电子商务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数量和质量上都难以符合我国现代社会对电商应用人才的需要。本文从产学研协同创新的角度出发,从人才培养目标设置、协同创新平台规划、三段式培养模式、专业主干课程建设体系、校内实验教学和校外实践教学等6个方面对电子商务本科教学改革的理论和实践进行探讨。本项目涉及的产学研合作单位共10个,初步研究成果已经应用于广州大学与岭南国际电子商务产业园合作推动的电商人才定向培养模式(即“企业订单式”)探索与实践,并获得广东省教学成果奖重点培育一等奖项目资助。

    2017年1期 108-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2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10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3 ]
  • 新形势下民族地区双语教师培训研究

    苏 德,王思人

    民族地区双语教师培训是提高民族地区双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主要途径,是切实提升民族地区双语教师素质的有效手段,也是当今民族师资队伍建设中的重中之重,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工程。采用问卷、访谈的研究方法,以青海省G中学为个案对双语教师培训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研究发现在海南州的双语教师队伍存在“引不进、下不去、留不住”的现象,“一缺二低”的问题格外突出,双语教师成为制约当地双语教育发展的最大瓶颈。双语教师培训的现状表现为培训机制不健全,培训基地多但缺乏效果跟踪,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与时效性,涉及本民族文化少,培训师队伍能力等问题。

    2017年1期 113-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0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11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2 ]
  • 云南“直过民族”学生学习动机不足的原因及策略分析

    张 良,袁 梅

    “直过民族”特指新中国成立后,未经民主改革,直接由原始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民族。将关于学习动机的研究推广到“直过民族”学生中,描述了“直过民族”学生学习动机不足的具体表现,并从学生自身、家庭、学校和社会四个方面分析了导致民族学校学生学习动机不足的原因。针对问题,提出了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以期转变民族学校学生的学习态度、激发其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动机,帮助其获得较高的学业成就。

    2017年1期 120-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2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10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9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