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包统配”的高校单位化运作机制On the Running System of Unified Assignment by Universities
戚务念;
摘要(Abstract):
我国曾长期实施大学毕业生"统包统配"体制(统一分配体制)。国家为了使这一顶层的制度设计得到有效实施,在高校层面遵循单位化运作机制。制度的变迁是以组织重建为条件的。新中国成立之际,高等学校统统被纳入社会改造工程之中,并完成了单位化改造,毕业生分配体制也依科层化方向演变。为规范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多采用通过高校组织对毕业生进行思想改造与动员教育。加之劳动力市场的消解切断了体制外就业的可能,这亦是对极少数不服从分配者的处罚。正是在多方制度设计下,大学毕业生"统包统配"体制得以落到实处。知古鉴今,了解新中国高校组织制度运行的原点,有利于今天以及后续的高校体制改革。
关键词(KeyWords): 统一分配体制;单位制;高等院校;制度分析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s): 戚务念;
DOI: 10.16601/j.cnki.issn1002-5227.2016.05.025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赵炬明.精英主义与单位制度:对中国大学组织与管理的案例研究[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1):173-191.
- [2]周国华.“单位制度”与公立大学的组织特征[J].辽宁教育研究,2007(12):1-4.
- [3]戚务念.就业率统计制度执行与高校单位制延续[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87-93.
- [4]戚务念.高校行政化归因与出路借鉴:组织社会学的分析[J].教育学术月刊,2011(2):49-53.
- [5]胡建华.中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分析[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75-80.
- [6]胡建华.现代中国大学制度的原点:50年代初期的大学改革[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 [7]石婷婷.高等教育制度变迁60年[J].当代社科视野,2009(10):21-28.
- [8]别敦荣.我国高等学校管理权力结构及其改革[J].辽宁高等教育研究,1998(5):39-43.
- [9]郑刚,孔晓东.建国以来我国高等学校内部领导体制的回顾及反思[J].现代教育科学,2006(3):102-105.
- [10]杨春茂.五六十年代大学毕业生分配工作记实[J].人才开发,1997(10):24-26.
- [11]《江西省教育志》编纂委员会.江西省教育志[M],北京:方志出版社,1996:397-398.
- [12]杨伟国.转型中的中国就业政策[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1-20.
- [13]李朝军.大学毕业生统一分配制度研究(1950—1965年)[D].上海:复旦大学,2007.
- [14]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上卷)[M].林荣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 [15]什托姆普卡,P.社会变迁的社会学[M].林聚任,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154-155.
- [16]庞守兴.20世纪50年代初我国高校院系调整的几点辩证[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1):35-40.
- [17]许美德(Ruth Hayhoe).中国大学:1895—1995一个文化冲突的世纪[M].许洁英,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119-120.
- [18]新华社.加强对应届高等学校毕业生的思想教育工作,讲明国家需要,自觉服从分配[N].人民日报,1959-06-16.
- [19]徐晓艳.建国以来大学毕业生就业政策的历史演进与现状分析[D].苏州:苏州大学,2007.
- (1)《关于全国公私立高等学校本年度暑期毕业生工作安排的通令》。时年,仍有学生在冬季毕业,直到高校开学全部改为8月(1950年开始)或9月(1954年开始)以后,暑期毕业生的做法始成定局。
- (1)直到1954年6月中央才撤销大行政区建制。
- (2)1950年《通令》和1951、1952年《指示》都明确规定教育部以外管理的各行政部门管辖的院校不纳入统一分配的计划当中。1953年开始,所有高校毕业生的分配完全纳入国家统一计划之中。但实际上,各业务部门的管理权限并没有缩小。由于国家强调发展独立学院,结果部门办学数量增加,1953年确立了部门办学方式。各业务部门自行制定分配计划在全国计划中得到充分反映。如1953年《指示》规定“业务部门领导的高等学校毕业生,基本上分配给各业务部门,系以‘多留少抽’的原则为根据。”强调由各部门采取“纵向”的毕业生分配方式,在于贯彻“学用一致”的原则(大塜丰,1998.现代中国高等教育的形成[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3)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文件《关于一九五三年暑期全国高等学校毕业生统筹分配工作的指示》。
- (1)其实,关于毕业分配的思想教育并不仅仅在毕业生阶段进行,在笔者的访谈中发现,即使在大学新生入学时就开始了。我是1962年5月进校(入学)的,我们一进校啊,那还是新生教育的时候,系主任就跟我们在全系大会上宣布三大纪律,是指大学生的三大纪律,第一条又红又专,这条非常抽象,没什么好说的。第二条,绝对服从分配,注意是绝对哈,第三条不准恋爱不准结婚。其实这三大纪律就变成了一条,就是不准谈恋爱不准结婚。如果在大会上领导点名说某某某要注意啊,违反了三大纪律,那就是指第三条。第一条肯定谈不上呀,第二条分配的时候又没有到,肯定也不是。那就是第三条。(张老师,1962年进入江西师范学院物理教育专业学习。2011-03-23下午访谈。)
- (1)人民日报,1950-7-14。
- (2)人民日报,1951-7-11。
- (3)关于“学用一致”,蒋南翔主要讲了两点:一是,实现学用一致的原则,必须和为谁服务的问题联系在一起来看。实行学用一致的原则,决不是为了个人自我满足,决不是仅仅要求自己所学的知识技能,得有销售的机会;更重要的先决条件,必须把自己所学的知识用之于人民,更有效地为人民服务。服从政府制定的统一工作分配是保障“学用一致”的前提。二是,学用一致的原则,必须认识学用之间总还会有一定距离。要求每一个人的工作都不超出他在学校中所学习的范围,这是不可能的。只要所做的工作与自己所学的学科不是相距很远,或是即使相距较远,但自己的实际能力可以在逐渐学习的过程当中适应和熟练起来,也就应该算是不违背学用一致的原则了。
- (4)人民日报,1950-7-11.
- (5)人民日报,1950-7-23。
- (1)中国大学生在线.五、六十年代的“专业”与“职业”的选择[EB/OL].http://www.univs.cn/newweb/channels/service/special/general/2009-09-21/1253500451d9295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