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和谐社会的建构——从和谐社会到中国梦实现的基础及机制On the Construction of Harmonious Society——On the Realizing Foundation and Mechanism from Harmonious Society to China Dream
王志远1,3,周章买2
摘要(Abstract):
自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出之后,许多学者从理论与实践的不同方面进行了探索与研究,为和谐社会的建构提供了理论支撑与智力支持。然而,进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构,需要首先回答一个根本性的认识问题,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否能够成功建构?基于逻辑的视角和人们认识的基本基础,通过对“和谐社会”建构的相关概念与基本思想分析,推导出该问题的确定性答案是,在遵循理性法则的基础上,各个层面内部以及各层面之间的一致性能够达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终能够成功构建,最终会导致中国梦的实现。这是理性使然,并且在理论上具有可靠保证。
关键词(KeyWords): 和谐社会;中国梦;逻辑机制;奥曼定理;一致性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9BZX015);广西高等学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工程(桂教人\[2013\]16号);云南财经大学引进人才资助项目(YC2011D31)
作者(Author): 王志远1,3,周章买2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ZK(〗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5.〖ZK)〗
- [2]〓〖ZK(〗邓伟志.论“和谐社会”\[J\].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4(6):2229.〖ZK)〗
- [3]〓〖ZK(〗朱力.对“和谐社会”的社会学解读\[J\].社会学研究,2005(1).〖ZK)〗
- [4]〓〖ZK(〗俞可平.和谐社会面面观\[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5(1):45.〖ZK)〗
- [5]〓〖ZK(〗吴新颖,皮伟兵.和谐社会构建的理论思考\[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6.〖ZK)〗
- [6]〓〖ZK(〗何君陆.哲学维度下的和谐社会\[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 23.〖ZK)〗
- [7]〓〖ZK(〗张忠家.多学科视角下的和谐社会及其构建\[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 14.〖ZK)〗
- [8]〓〖ZK(〗乌杰.和谐社会与系统范式\[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31.〖ZK)〗
- [9]〓〖ZK(〗虞霞静.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哲学思考\[J\].资治文摘,2007(7): 22.〖ZK)〗
- [10]〖ZK(〗于金龙,李成智.和谐社会的系统理解范式\[J\].系统科学学报,2011(2).〖ZK)〗
- [11]〖ZK(〗金崇碧.实践视阈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J\].人民论坛,2011(5):4445.〖ZK)〗
- [12]〖ZK(〗Aumann R J. agreeing to disagree \[J\]. Annals of Statistics, 1976(6).〖ZK)〗
- [13]〖ZK(〗潘天群.论辩博弈与不一致性意见的消除\[J\].哲学研究,2007(12).〖ZK)〗
- [14]〖ZK(〗潘天群.认知命题集合的逻辑构造及其相互关系\[J\].哲学研究,2005(3):102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