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 (05)

[打印本页] [关闭]
本期目录(Current Issue) | 过刊浏览(Archive) | 高级检索(Advanced Search)

“默片”和“声片”孰高孰低?——略探早期中国电影的有声无声之争
A Brief Analysis on the Battle Between the Early Chinese Silent Film and Sound Film

吴迎君

摘要(Abstract):

20世纪30年代,中国电影业开始有声电影的创作和生产,电影声音问题引起广泛而持久的讨论,由于种种原因形成的中国无声电影较长时间存在,推动了有声无声问题讨论的多方位和多层面。基于电影工业生产和基于电影本体思考的声音问题探讨,都无法归结于单一的肯定或否定,而万籁天等诸多批评者提出的富于启发性的电影观念,推进了中国电影美学的继承和创新。

关键词(KeyWords): 有声电影;无声电影;默片;声片;电影声音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电影美学的本土建构”(11YJC760087)

作者(Author): 吴迎君

参考文献(References):

扩展功能
本文信息
服务与反馈
本文关键词相关文章
本文作者相关文章
中国知网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