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撠”
滕志贤;
摘要(Abstract):
<正>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救斗者不搏撠”之“撠”,今人训诂约有四解: 1、如“戟”的“繁文”,即古代兵器。(陈直《史记新证》122页) 2、剌。(《辞海》修订本)又,击剌。(《辞源》修订本) 3、弯起胳膊去拉住东西。(郭锡良主编《古代汉语》文选《孙膑》注) 4、以手指叉人。(韩兆琦《史记选注集说》,江西人民出版社,82年)诸家之说虽异,其源盖本于唐司马贞、清段玉裁二人的训诂。
关键词(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s): 滕志贤;
DOI: 10.16601/j.cnki.issn1002-5227.1986.03.014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① 《史记》2164页,中华书局标点本。
- ② 此据朱骏声的解释,见《说文通训定声》“”字注。
- ③ 《说文解字注》601页,上海古籍出版社,81年版。
- ④ 《字林》“撠,挶也。” 《字林》早迭,此据任大椿辑《字林考逸》卷七。
- ⑤ 陆宗达、王宁《训诂方法论》108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83年。
- ⑥ 王筠认为“撠乃汉字,许君不收,肖该音义引字林:挶,撠持也。知吕氏(吕忱)始收之。”见《说文句读》“挶”字注。
- ⑦ 说见《说文诂林》1214页。
- ⑧ 见《说文通训定声》“”字注。
- ⑨ 据《字林考逸》卷七。
- ⑩ 说见《字林考逸》序。
- (11) 参郭锡良主编《古代汉语》上册277贡,北京出版社,81年。
- (12) 《说文释例》卷四。
- (13) 《说文》 “”字注。
- (14) 《说文》“陟”字注。
- (15) 见《说文段注订》叙。
- (16) 见《说文》“攫”字注。
- (17) 据《广雅疏证》,见四部备要线装本,卷三下,14页。
- (18) 详晏炎吾《释‘趌(走曷)’》,《语言研究》创刊号。
- (19) 同上。
- (20) 引自《说文》“赢”字段注。
- (21) 据《字林考逸》卷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