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路径——基于情境学习理论的视角Practical Path of Forging a Strong Sense of Community among the Chinese People in Minzu Universities: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Situated Learning Theory
苏德,韩天骄
摘要(Abstract):
民族高校作为培育民族高素质人才的教育主阵地,要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学校教育工作的主线,全面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情境学习理论关注“人的社会性学习本质”为研究焦点,强调知识是情境互动的产物,学习是“合法的边缘性参与”。该文以情境学习理论作为研究视角,阐释民族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识论与方法论,并在此基础之上提炼出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打牢民族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情境底色;以思政育人为重要载体,打造泛在式民族团结共同体;以交往交流交融为基本形式,营造互嵌互融的校园环境;以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为核心要义,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KeyWords): 情境学习理论;民族高校;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路径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民族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研究”(20VSZ091)
作者(Author): 苏德,韩天骄
DOI: 10.16601/j.cnki.issn2096-7349.2022.02.006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2017-10-27)[2022-01-15].http://www.gov.cn/zhuanti/2017-10/27/content_5234876.htm.
- [2] 习近平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强调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EB/OL].(2021-08-28)[2022-01-15].http://www.qstheory.cn/yaowen/2021-08/28/c_1127805028.htm.
- [3] 张京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民族高等教育新发展[N].光明日报,2018-12-24(6).
- [4] 杨胜才,余凤.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础论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1):31-33.
- [5] 钟海青.民族院校履行使命的理性选择[J].民族教育研究,2015,26(6):12-16.
- [6] 麻国庆.民族研究的新时代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44(6):21-27.
- [7] 李静.共同认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心理途径之一[J].中国民族教育,2020(9):18.
- [8] 李静.共同的情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心理途径之二[J].中国民族教育,2020(10):17.
- [9] 李静.共同的思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心理途径之三[J].中国民族教育,2020(11):21.
- [10] 李静.共同的记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心理途径之四[J].中国民族教育,2020(12):22.
- [11] 李静.共育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心理途径之五[J].中国民族教育,2021(1):10.
- [12] 郝亚明.社会认同视域下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探析[J].西北民族研究,2020(1):19-26.
- [13] 严庆,王锋,姜术容.关于我国中小学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状况的调查分析:以对十五所高校本科一年级学生的抽样调查为例[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5(6):157-163.
- [14] 钱民辉.从“意识三态观”看国家知识、民族教育与文化身份的关系:兼评阿普尔与伯恩斯坦的教育知识社会学思想[J].民族教育研究,2018,29(1):5-11.
- [15] 包银山,王奇昌.民族地区高校推进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探析[J].民族教育研究,2019,30(4):64-68.
- [16] 商爱玲.铸牢大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J].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18,20(1):3-8.
- [17] 贾义敏,詹春青.情境学习:一种新的学习范式[J].开放教育研究,2011,17(5).
- [18] 在全社会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教育[EB/OL].(2021-05-26)[2022-01-15].http://www.chinadevelopment.com.cn/news/zj/2021/05/1727538.shtml.
- [19] 兰德曼.哲学人类学[M]张乐天,译.北京:工人出版社,1988:210.
- [20] 李翠白.西方情境学习理论的发展与应用反思[J].电化教育研究,2006(9):20-24.
- [21] 朱梦华.论三种学习理论视角下的教师身份建构路径[J].教师教育研究,2019,31(1):12-17+23.
- [22] 蒋红.促进人人、时时、处处的泛在学习:上海开放大学服务学习型城市建设的实践探索[J].开放教育研究,2014,20(4):2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