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史记》对偶艺术On the Use of Antithetical Parallelism in Sima Qian's Historical Notes
何凌风
摘要(Abstract):
对偶是《史记》散文诸多修辞手法中数量巨大的一种。它的广泛而成功的运用 ,对《史记》语言总体风格的形成产生了积极而显著的影响。
关键词(KeyWords): 《史记》;对偶;语言风格;修辞美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何凌风
DOI: 10.16601/j.cnki.issn1002-5227.2000.01.018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①若剔除被疑为伪作的《孝景》、《孝武》两篇中 2 5对对偶 ,篇均数亦大致相同。
- ②引自上海古籍出版社编《古典文学三百题》第 2 7页。
- ③采用“句”为计量单位 ,可避免以“对”计算多句联对 (即排偶 )时重复计算的问题。
- ④此分类以律诗对仗的基本原则为依据 (见席金友《诗词基本知识》第 78页 )。
- ⑤“联”的计算以对偶的连贯组合为 1个单位 ,1“联”中对偶的数目或多或少。限于篇幅 ,《史》《汉》诸书对偶联对数目的统计、比较只好省略。出于同样的原因 ,本文还省略了《史》《汉》诸体对偶数量最多之篇章之比较表、以及《史》《汉》等书对偶用字情况同类之比较之续表。
- ⑥“多对之联”系指 1联中对偶数超过 3对以上者。
- ⑦《汉书》百篇文章中对偶数 (不包括引文部分 )超过 1 0 0对的就有 1 5篇之多 ,其中超过 3 0 0对的有 4篇 ,竟占对偶总数的 55% ( 3 1 3 1 /574 8) ;而《史记》 1 3 0篇文章中超过 1 0 0对的却只有 4篇 ,其对偶数只占全书的 1 6% ( 655/4 0 2 1 )。
- ⑧名词分类可参见季绍德《古汉语修辞》第 1 64页。
- ⑨参见北师大中文系编《简明中国文学史》 (第 72页 )及章培恒、骆玉明主编《中国文学史》 (第2 2 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