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与前瞻:媒介与文化认同关联研究Retrospect and Prospect:On the Associations between Media and Cultural Identity
张小刚,王莹莹
摘要(Abstract):
近年来文化认同成为跨越学科界限的新的话语方式和研究范式。文章对媒介视域下的文化认同研究进行了历史描述和理论分析,对这一领域相关研究的主题、对象、内容、方法、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了评述。认为这一领域的研究存在着关键概念的界定分歧较大且含混不清;理论研究相对薄弱,实证研究成果相对较多;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体与文化认同的关联研究尚嫌不足等问题。
关键词(KeyWords): 媒介;文化认同;跨学科
基金项目(Foundation): 2013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项目;; 新疆医科大学博士科研项目“维吾尔族大学生媒介接触与文化认同的实证研究”(13YJCZH257);; 2014年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维吾尔族青少年媒介接触与国家认同的调查研究”(14BXW045)
作者(Author): 张小刚,王莹莹
DOI: 10.16601/j.cnki.issn1002-5227.2015.04.014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郭磊.全球传播下的文化趋同[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5(3):43-46.
- [2]刘建明.“全球化传播”笔谈——文化全球化与地方文化认同在全球化时代[J].湖北大学学报,2005(3):460-461.
- [3]彭伟步.全球化对少数族群传媒权益维护与族群认同的影响[J].世界民族,2009(5):27-30.
- [4]张秀敏.媒体与城市文化认同[J].传媒观察,2009(2):32-33.
- [5]石义彬.熊慧.媒介仪式,空间与文化认同:符号权力的批判性观照与诠释[J].湖北社会科学,2008(2):171-174.石义彬.从几个不同向度看媒介新技术的文化影响[J].湘潭大学学报,2010(1):83-87.
- [6]南长森.阅读识别身份:数字时代阅读方式变革与文化身份认同研究[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0(2):69-75.
- [7]韩震.大众传媒大众文化与民族文化认同[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0(4):70-74.
- [8]刘康.寻找新的文化认同:今日中国软实力和传媒文化[J].文艺研究,2010(7):13-20.
- [9]朱剑虹.我国主流媒体与中国文化的认同[J].新闻传播,2011(4):25-27.
- [10]袁瑾.媒介转型与当代认同性的变迁[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11(1)120-125.袁瑾.媒介想象与地域主义[J].江西社会科学,2009(2):226-229.
- [11]刘振怡.试论媒介文化的冲击和影响[J].北方论丛,2006(4):56-59.
- [12]周翠芳.网络媒介对公民身份的文化建构[J].社会科学论坛,2008(4):161-167.
- [13]何纯.传媒舆论引导与生活方式——多元的文化认同与文化实践[J].湘潭大学学报,2008(4):106-109.
- [14]张晓峰.张放.民族文化认同的建构:一种解读体育传播政治功能的视角[J].现代传播,2009(2):24-26.
- [15]吴世文.石义彬.我国受众的媒介接触与其中国文化认同——以武汉市为例的经验研究[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4(1):10-16.
- [16]张国良等.媒介接触与文化认同——以外籍汉语学习者为对象的实证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1(5):176-179.张国良等.沟通与和谐:汉语全球传播的渠道与策略研究[J].现代传播,2011(7):48-55.
- [17]刘然.媒介传播在湖南地区留学生对待中国文化态度的影响调查报告——以长沙3所国家211重点工程建设高校为例[J].经营管理者,2010(19):260-266.
- [18]许旸.跨文化视角下大学生媒介接触和流行文化认同研究[J].江淮论坛,2009(3):140-144.
- [19]赵平喜.春晚受众心理与传播效果:江西个案[J].重庆社会科学,2011(1):88-91.
- [20]陈静静.文化认同与少数民族电子网络媒介[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9(2):87-92.陈静静.互联网与少数民族多维文化认同的建构--以云南少数民族网络媒介为例[J].国际新闻界,2010(2):13-18.
- [21]邵培仁.范红霞.传播仪式与中国文化认同的重塑[J].当代传播,2010(3):15-18.
- [22]袁光锋.媒介话语、市场话语与文化符号的生产和传播——“中国福娃”的几个关键词[J].文史博览,2005(Z2):32-33.
- [23]廖卫民.城市媒介的地理印记与文化认同:对多伦多的媒介地理学分析[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2008(5):48-52.
- [24]许向东.一个特殊群体的媒介投影——传媒再现中的“农民工”形象研究[J].国际新闻界,2009(10):42-45.
- [25]沈爱君.华文媒体与中华文化认同之建构——以《世界日报》为例[J].学术交流,2011(7):198-202.
- [26]颜春龙.海外华文传媒与华人文化认同研究[D].四川:四川大学,2006:8-20.
- [27]魏宝涛.《文艺报》与“十七年”作家自我批评空间建构——以“检讨书”为中心[J].辽宁大学学报,2008(5):46-51.
- [28]张举文.影视民俗与中国文化认同[J].温州大学学报,2011(2):51-61.
- [29]李芹燕.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电视呈现探索——以清明节为例[J].电视研究,2009(7):40-41.
- [30]耿波.相声艺术的群落认同及文化想象[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0(1):42-48.
- [31]何丽.纪录片与民族文化认同[J].现代视听,2011(7):51-53.
- [32]朱国庆.新媒介环境下祭孔仪式的传播悖论[J].东南传播,2012(12):18-25.
- [33]邓庄.媒介地方感与城市文化认同——以佛山为例[J].传播与版权,2013(4):23-28.
- [34]周根红.亚运会媒介事件与城市文化认同[J].现代视听,2011(3):38-41.
- [35]李岩.全球文化认同过程中“文化身份”的妥协与抵制——美国总统布什清华演讲事件的透析[J].浙江大学学报,2004(1):140-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