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春秋时代宗法制度成因试探
梁颖
摘要(Abstract):
<正> 马克思主义认为,父系家长制家庭公社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阶段,而宗法的最主要特征是父权和族权,这种父权和族权在各国早期阶级社会的家长制家庭中是普遍存在的。因此,宗法也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大多数民族所共有的。但是,象我国西周春秋时代那样严密的宗法制度,在世界历史上却属罕见。西周春秋时代,我国原始的宗法制度不仅与政治制度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而且全面地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何以如此?显然,它必然具有特殊的历史成因。探索这一问题,不仅有利于我们进一步研究原始宗法制的情况,
关键词(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梁颖
DOI: 10.16601/j.cnki.issn1002-5227.1989.02.009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① 恩格斯《论住宅问题》,《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第537页。
- ② ③ ⑧ ⑨ ⑩ ⑾⑿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单行本第160、 24、 157、 161、 163、 109-111 、117页。
- ④ 斯大林《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斯大林选集》下卷第445页。
- ⑤ ⑥ 《周礼·地官·司徒》.
- ⑦ 《国语·周语》。
- ⒀ 《国语·鲁语(上)》。
- ⒁ 《尚书大传·大战篇》。
- ⒂ 《尚书·大诰》。
- ⒃ 《尚书·多士》。
- ⒄ 顾炎武《日知录·武王伐纣》。
- ⒅(27) 《左传》定公四年。
- ⒆ 《史记·宋微子世家》。
- ⒇(22) 《韩非子·说林》。
- (21) 《孟子·滕文公》。
- (23) (28) (29)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 (24) 《恩格斯致约·布洛赫》,《马克思恩格斯集》第四卷第477-478页。
- (25) 《左传》桓公二年。
- (26) (30) 《左传》昭公十四年。
- (31) 《左传》僖公四年。
- (32) 《诗·崧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