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 (4)

[打印本页] [关闭]
本期目录(Current Issue) | 过刊浏览(Archive) | 高级检索(Advanced Search)

非遗视阈下的桂东南客家大幡醮仪——兼论民间信仰之性质及其与儒释道之结构关系
On the Big Banner Ritual in Hakka Area of Southeast Guangxi from the Prospective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The Nature of Folk Belief and its Relation to the Confucianism, Buddhism and Taoism

刘道超

摘要(Abstract):

桂东南客家聚居区至今传承的大幡醮仪,发端于汉末,形成于南北朝,完善于唐,盛行于明清,古老而神秘。从“非遗”视角观察,大幡醮仪具有多方面的艺术价值、深刻的历史文化价值以及显著的社会价值。其中尤其珍贵者,乃仪式之传承者闾山教道公,蕴含着中国传统宗教儒、释、道、巫四教合一的深刻内涵,堪称研究传统宗教之活化石。

关键词(KeyWords): 大幡醮仪;闾山教;非物质文化遗产;客家;道公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社科一般性项目“广西客家族群民间信仰与乡村社会稳定研究”(11BJZ027);广西文科中心团队建设项目《客家文化研究》(TD2011016)

作者(Author): 刘道超

扩展功能
本文信息
服务与反馈
本文关键词相关文章
本文作者相关文章
中国知网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