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视阈下的桂东南客家大幡醮仪——兼论民间信仰之性质及其与儒释道之结构关系On the Big Banner Ritual in Hakka Area of Southeast Guangxi from the Prospective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The Nature of Folk Belief and its Relation to the Confucianism, Buddhism and Taoism
刘道超
摘要(Abstract):
桂东南客家聚居区至今传承的大幡醮仪,发端于汉末,形成于南北朝,完善于唐,盛行于明清,古老而神秘。从“非遗”视角观察,大幡醮仪具有多方面的艺术价值、深刻的历史文化价值以及显著的社会价值。其中尤其珍贵者,乃仪式之传承者闾山教道公,蕴含着中国传统宗教儒、释、道、巫四教合一的深刻内涵,堪称研究传统宗教之活化石。
关键词(KeyWords): 大幡醮仪;闾山教;非物质文化遗产;客家;道公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社科一般性项目“广西客家族群民间信仰与乡村社会稳定研究”(11BJZ027);广西文科中心团队建设项目《客家文化研究》(TD2011016)
作者(Author): 刘道超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刘道超.筑梦民生:中国民间信仰新思维\[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320.
- 王易萍,崔雁鸣.去神圣化:桂东南乡村社会的道公研究\[J\].吉首大学学报,2013(1):6768.
- 叶明生,郑安思.古田临水宫志\[M\].香港:香港天马出版有限公司,2010:122.
- 刘晓春.第七届民间文化青年论坛“民间信仰与文化遗产”学术研究会综述\[J\].文化遗产,2010(1).
- 萧放.文化遗产视野下的民间信仰重建\[J\].探索与争鸣,2010(5).
- 路遥,等.中国民间信仰研究述评序言\[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
- 张志刚.宗教学是什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117.
- 张光直.中国青铜时代\[M\].北京:三联书店,1999:487.
- 贺学军.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思考\[J\].江西社会科学,2005(2).
- 覃德清.人保护文化抑或文化拯救民族\[J\].广西民族研究,2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