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时期李文彩领导的壮族农民起义
张山
摘要(Abstract):
<正> 1851年,在广西永淳、横州地区爆发了一场声势甚大的壮族农民起义。壮族英雄李文彩率领义军转战桂、粤、湘、黔、川、滇、鄂七省边界州县,坚持斗争二十一年,沉重打击了清朝在地方上的反动统治,在近代农民革命斗争史上写下了重要的一页。特别是义军1861年入黔参加太平军后,与贵州各族农民起义军并启战斗,长达十年,有力地支援了咸同年间的贵州各族农民起义。它在太平天国天京陷落、全国农民革命处于低潮的情况下,仍高举太平军旗号,坚持斗争达八年之久,是最后失败的一支太平军。它的失败比西捻军还晚四年,从史学的角度看,它把太平天国革命的下限由通常的1868年延长到
关键词(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张山
DOI: 10.16601/j.cnki.issn1002-5227.1985.03.012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① ⑨ (23) 民国《横县志》第五编,第10、 3、 16页,见《太平天国革命时期广西农民起义资料》(以下简称《资料》)。
- ② ③ ⑥ 《永淳县地方治乱纪要》,中央民院藏手抄晒蓝本。原书无页码。
- ④ 民国《桂平县志》卷二十九,第二页。
- ⑤ 西川喜久子:《太平天国前夜广西土地所有制与阶级关系》,《广西民族学院学报》1984年第2期。
- ⑦ ⑩ ⒅ 《抗租记》,《资料》第328、 329、 331页。
- ⑧ 民国《陆川县志》卷四,第22页。
- ⑾ 民国《灌阳县志》卷二十一,第26页。
- ⑿ 民国《邕宁县志》卷十四,第5页。
- ⒀ 光绪《平南县志》卷十一,第5页。
- ⒁ 光绪《容县志》卷二十八,第5页。
- ⒂ 光绪《永安州志》卷二,第38页。
- ⒃⒄⒇(22) 《永邑十三屯壮为过暨李七作乱纪略》,《资料》第305、 307--308、 309、 312页。
- ⒆ 《永淳县主刁汝元禀》,《资料》第315页。
- (21) 同治《浔州府志》卷五七,第25页;光绪《贵县志》卷六,第13、 16页。
- (24) 民国《邕宁县志》卷三十八,第29页。
- (25) 《文宗实录》卷二三三,第25页。
- (26) 民国《灵山县志》卷八,第105页。
- (27) 《平桂纪略》卷三,第8页。有的文章认为李文彩参加了石镇吉的太平军,这是不确的。目前尚未见及能说明问题的材料。现有史料证明李与石仅有此次联合行动,同月石即西攻百色而去,而文彩则仍率其众在永、横一带活动,直到进入贵州后才加入了太平军李福酞部。
- (28) 光绪《迁江县志》卷四,第52页。
- (29) 《穆宗实录》卷十,第4页;《平桂纪略》卷四,第3--4页。
- (30) 贵州巡抚韩超奏:《军机处录副奏折》。
- (31) 《骆文忠公奏稿》卷五,第86页。按李文彩起义军入黔后,既已转而成为太平军的一(?)分,故以下行文概以太平军称之。
- (32) 据罗文彬:《平黔纪略》卷九,第17页;《骆文忠公奏稿》卷六,第30页;《穆宗实录》卷四十三,第7页;黎庶昌:《播变纪略》。
- (33) (34) (35) 《骆文忠公奏稿》卷五,第45、 59、 60、 61、 82、 86页。
- (36) 《穆宗实录》卷七十,第22页。
- (37) 《骆文忠公奏稿》卷六,第30页。
- (38) 《平黔纪略》卷十,第21页;光绪《黎平府志》卷五下,第101页。
- (39) 王先谦:《东华续录》同治二十七,第63页。
- (40) 《黎平府志》卷五下,第101页。下温,《平黔纪略》误作下溜。
- (41) 光绪《古州厅志》卷七,第46页。
- (42) 《平黔纪略》卷十,第23、 26页。
- (43) 《平黔纪略》卷十一,第14页;《穆宗实录》卷一二八,第31--34页。
- (44) 见徐庆坚《号军》一文,《史学月刊》1957年第5期。
- (45) 唐炯:《援黔录》卷三,第12页;《平黔纪略》卷十五,第15页。
- (46) 《援黔录》卷三,第22页。
- (47) 《平定苗匪纪略》,《贵州通志》前事忘三十七,第29页。
- (48) 《平定苗匪纪略》。又:《平黔纪略》谓李“死乱军中”;《苗疆闻见录》谓“先于三月弃苗疆而逸,不知所终”;而《平定苗匪纪略》与《武军纪略》皆云受伤被擒。按后者为当事人奏报,所叙事实亦甚具体,当更可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