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毛庆先生对当代屈原研究之贡献——以《屈原与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之前二章为中心A Brief Review of Mao Qing's Contributions to the Contemporary Studies of Qu Yuan——Based on the First Two Chapters of Qu Yuan and the Chinese Culture and National Spirit
力之
摘要(Abstract):
毛庆对当代屈原(屈骚)研究之贡献是多方面的。就其大端言,则主要有二:一,是对屈原与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关系之新探索;二,是对屈骚艺术所作的系统而深入之研究。这分别集中地体现在其本世纪初出版的《屈原与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与《屈骚艺术研究》两部厚实的著作中。毛庆这两方面的重要贡献不仅见之其成果本身,就研究方法层面言,亦大有启迪吾人之智者在。可以说,其研究标志着"屈学"在新世纪向纵深发展与研究方向的某种意义上之转变。毛庆的屈原(屈骚)研究之成功经验,甚值得我们好好地总结。
关键词(KeyWords): 毛庆;当代屈原研究;中华文化;民族精神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力之
DOI: 10.16601/j.cnki.issn1002-5227.2015.04.003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李川.中西文化平等对话的佳作:毛庆《屈骚艺术研究》读后[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10(1).
- [2]毛庆.屈原与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8.
- [3]何九盈.语言丛稿·乾嘉时代的语言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282.
- [4]王安石.临川先生文集:卷三一[M].上海: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59:341.
- [5]卞僧慧.陈寅恪先生年谱长编(初稿)[M].卞学洛,整理.北京:中华书局,2010:363.
- [6]王国维.古史新证:王国维最后的讲义[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4:2.
- [7]傅斯年.诗经讲义稿(含《中国古代文学史讲义》)[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139.
- [8]韩兆琦.《史记》笺证[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4(2009修订):卷首.
- [9]薛凤生.汉语音韵史十讲[M].北京:华语教学出版社,1999:8.
- [10]陈奇猷.吕氏春秋校释[M].上海:学林出版社,1984:498.
- [11]大冢幸男.比较文学原理[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5:4.
- [12]闻一多.艾青和田间[M]//朱自清,等,编.闻一多全集:三.上海:开明书店,1948:51.
- [13]李光地.榕村语录:卷29·诗文一[Z].北京:中华书局,1995.
- [14]谭戒甫.墨辩发微[M].北京:中华书局,1964.
- [15]姚淦铭,王燕.王国维文集:上[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7:200.
- [16]张渭毅.中古音论[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6:卷首.
- [17]戴震.戴震文集:卷九·与是仲明论学书[M].北京:中华书局,1980.
- [18]毛庆.屈骚艺术研究[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6:427.
- ①毛庆,当代著名学者,中国屈原学会名誉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