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学批评对文论逻辑原点的调适On the Adjustment of Logic Origin of Literary Theories by Network Literary Criticism
欧阳友权;
摘要(Abstract):
网络文学批评作为一种观念的表达,其背后是基于特定文学观念的设定与支撑,终而指向文学的某些逻辑原点建构。20余年网络文学的发展,让"什么是文学""文学写什么""文学怎么写""文学干什么"等文学的基本观念出现了某些变化甚至转型,而网络文学批评的职能就在于回应创作实践,以达成对文论逻辑原点的理性调适。
关键词(KeyWords): 网络文学批评;文论逻辑原点;理性调适
基金项目(Foundation): 2016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我国网络文学评价体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16ZDA193)
作者(Authors): 欧阳友权;
DOI: 10.16601/j.cnki.issn1002-5227.2018.04.002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欧阳友权,等.网络文学论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147.
- [2]欧阳友权.数字媒介与中国文学的转型[J].中国社会科学,2007(1):143-156.
- [3]王一川.网络时代文学:什么是不能少的[J].大家,2000(3):200-202.
- [4]张抗抗.网络文学杂感[N].中华读书报,2000-03-01(3).
- [5]黄鸣奋.女娲、维纳斯,抑或魔鬼终结者[J].文学评论,2000(5):77-86.
- [6]欧阳友权.文艺边界拓展与文论原点位移[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07(4).
- [7]敬文东.网络时代经典写作的命运[J].小说评论,2001(3):38-45.
- [8]宋晖,赖大仁.文学生产的麦当劳化和网络化[J].文艺评论,2000(5):26-32.
- [9]阎真.网络文学价值论省思[J].文艺争鸣,2005(4):77-80.
- [10]欧阳婷,欧阳友权.网络文学的体制谱系学反思[J].文艺理论研究,2014(1):90-98.
- (1)这方面的批评文章可参见吴晓明的《“超文本”的兴起与网络时代的文学》(《中国社会科学》2007年第3期)、陈定家的《网络文学创作述论》(《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第4期)、黄燕妮的《论网络文学对传统文学秩序的新建构》(《当代文坛》2002年第4期)、黄春玲的《新写作时代下的网络写作》(《当代文坛》2008年第6期)、何志钧的《网络文学类型化写作管窥》(《学习与探索》2010年第2期)、欧阳友权的《数字媒介与中国文学的转型》(《中国社会科学》2007年第1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