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 v.36;No.145(03) 131-138

[打印本页] [关闭]
本期目录(Current Issue) | 过刊浏览(Archive) | 高级检索(Advanced Search)

主体的双重缺失——社会治理视角下1930年代广西基层干部考核
On the Double Absence of the Main Subject——An Assessment of the Grass-root Administrators in Guangxi during the 1930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cial Governance

张爱华

摘要(Abstract):

1930年代广西公务人员考核的重点在乡镇村街长这些基层干部。考核的主要内容是政务的办理、遵守法令纪律状况和其他表现,主要依据是在上级政府监督之下,乡镇村街政府填写的数量浩繁的政务报告表和上级政府及其派出人员的各种视察、所填写的视察报告。具有统制型施政模式的广西当局对乡镇村街干部进行了经常、认真的考核。广西基层干部考核和施政过程中的主体是上级政府,本应作为地方治理主体的地方社会和基层干部则缺失了主体地位。

关键词(KeyWords): 乡镇村街干部;考核;治理主体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广西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与民族地区社会管理创新研究中心开放课题:广西近现代革命精神研究(2014MSB016)

作者(Author): 张爱华

DOI: 10.16601/j.cnki.issn1002-5227.2015.03.022

参考文献(References):

扩展功能
本文信息
服务与反馈
本文关键词相关文章
本文作者相关文章
中国知网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