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生成逻辑——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创新On the Generative Logic of Xi Jinping's Thought of Human Destiny Community:The Melding Innovation of Marxism and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杨柳新;张夏蕊;
摘要(Abstract):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创新的新理论、新视野、新领域。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中,作为共同体责任主体和核心要素的"人",是理解二者理论契合的切入点。首先,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都是从共同体本位来理解"人",这为二者的融合奠定了伦理基础。其次,马克思主义的"自由人的联合体"思想、共产主义思想,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大同世界、天下主义等对人类社会的构想都蕴含着共同体思想,在这些经典描述中可以看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构雏形。最后,人类关系的三重维度——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人与自身的关系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理应关切的重要问题,也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创新赋予了阐释空间。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与人和谐互利、人与自身内外和谐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共通之处。总之,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理论契合的重要体现,也为解答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如何实现融合这一问题提供了一种阐释路径。
关键词(KeyWords): 人类命运共同体;马克思主义;中国传统文化;融合创新;德性文明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研究”(2015MZD014)
作者(Authors): 杨柳新;张夏蕊;
DOI: 10.16601/j.cnki.issn2096-7349.2020.01.005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推动全球治理体制更加公正更加合理为我国发展和世界和平创造有利条件[N].人民日报,2015-10-14(1).
- [2]道德经[M].李正西,评注.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2002.
- [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 [4]礼记[M].崔高维,校点.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
- [5]孟子[M].万丽华,蓝旭,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006:511.
- [6]杨新铎.德性文明论古典儒家礼乐教化及其当代价值[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8.
- [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 [8]周易[M].宋祚胤,注释.长沙:岳麓书社,2000.
- [9]都培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关系辨析[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3(10):51-57.
- [10]恩格斯.自然辩证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311.
- [1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59-560.
- [12]荀子[M].张觉,校注.长沙:岳麓书社,2006:200.
- [13]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545.
- [14]罗素.中国问题[M].秦悦,译.上海:学林出版社,1996:167.
- [15]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2.
- [16]习近平.之江新语[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