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主体的历史转型——以湖北民间叙事长诗的传承为个案On the Historical Transformation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s Inheritance Subject——A Case Study of the Inheritance of Long Folk Narrative Poems in Hubei
孙正国
摘要(Abstract):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思潮在中国的兴起,不足10年。然而,这一思潮却深刻影响了中国文化制度的设立与变革。政府主导下的多主体参与制度,成为保护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要力量。湖北民间叙事长诗得到很好的关注与发掘,同时,也经受着社会变迁的巨大考验,尤其是传承主体的历史转型,成为我们研究湖北民间叙事长诗文化传承的核心命题之一。转型带来了严峻挑战,生活方式的转型改变了传承主体的文化生态,失去了传承的良好土壤;转型也带来了新的机遇,传承主体置放的权力结构已经从地方体系升格为国家体系,这正是历史转型带给传承主体的最根本的影响。
关键词(KeyWords):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主体;历史转型;湖北民间叙事长诗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中国博士后基金面上项目“湖北民间叙事长诗的文化传承研究”(20120471200)
作者(Author): 孙正国
DOI: 10.16601/j.cnki.issn1002-5227.2015.04.002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孙正国.湖北民间叙事长诗极富文化价值[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12-25.
- [2]刘锡诚.传承与传承人论[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06(5).
- [3]萧放.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认定与保护方式的思考[J].文化遗产,2008(1).
- [4]彭兆荣.仪式叙事的原型结构——以瑶族“还盘王愿”仪式为例[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8(5).
- [5]高艳芳.日常需求与文化创意:“生产性保护”的观念与路径[J].民俗研究,2014(3).
- [6]刘守华.鄂西古神话的新发现——神农架神话历史叙事长歌《黑暗传》初评[J].江汉论坛,1984(12).
- [7]张岱年.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J].齐鲁学刊,2003(5).
- [8]王咏刚.论傣族叙事长诗中的生命意识[J].民族文学研究,1989(1).
- [9]郭彩侠.“主体生成”及其现代性想象[D].上海:上海大学,2013.
- [10]祝小涵.两种成长模式及其与成长母题的联系——《圣经》中的“浪子回头”与《好小伙儿布朗》之对比研究[J].名作欣赏,2007(1).
- [11]文化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暂行办法[EB/OL].[2008-05-14]http://www.ihchina.cn/show/feiyiweb/html/com.tjopen.define.pojo.feiyiwangzhan.FaGuiWenJian.detail.html?id=8f77f815-574b-4a21-acd6-eb3514d86958&classPath=com.tjopen.define.pojo.feiyiweb.faguiwenjian.FaGuiWenJian.
- [12]贾磊磊.文化体系建构与国家文化软实力[J].电影艺术,2008(1).
- ①选自中国民研会湖北分会编《湖北民间叙事长诗、唱本总目提要(第1集)》,内部资料,1986年。
- ①② 选自中国民研会湖北分会编《湖北民间叙事长诗、唱本总目提要(第1集)》,内部资料,198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