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接受美学的维度看影视剧中曹操形象的塑造A Survey on the Screen Image of Cao Cao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ceptionAesthetics
齐学东
摘要(Abstract):
中国史传文学发达,历史人物常常成为文学、戏曲等艺术描绘的对象。由于受不同时代的历史氛围、审美思想、道德评判、个性创作等因素的影响,历史人物的艺术形象很难做到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完美统一,往往存在或多或少的差异,这给当代影视改编带来很大困惑。尤其像曹操这样的历史人物,其历史形象和艺术形象呈现不同向度的矛盾,历来存在争议,在影视创作时,影视作者对其影视形象的定位就非常困难。《三国》题材的影视作品多达百部,大多直接或间接描写曹操这一人物,其影视形象也呈现出丰富、复杂、矛盾的面貌。从接受美学的维度看,曹操影视形象的塑造,正是影视编剧、导演、演员对其历史形象和艺术形象的接受。
关键词(KeyWords): 曹操;影视形象;接受美学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齐学东
DOI: 10.16601/j.cnki.issn1002-5227.2014.05.014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陈寿.三国志·魏书[M].北京:中华书局,1982.
- [2]杨伯峻.论文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0.
- [3]朱一玄,刘毓忱.三国演义资料汇编[G].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83:293.
- [4]陈寿.三国志·蜀书[M].北京:中华书局,1982:955.
- [5]郭素媛.三国演义诠释史论[D].济南:山东大学,2009:154.
- [6]eNet游戏.《铜雀台》今日公映八大看点引爆国庆大片热[EB/OL].搜狐娱乐.2012-09-26[2014-04-10].http://games.enet.com.cn/article/A6920120926069_0.html.
- [7]陈辽.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和文学原著之比较[J].电视研究,1995(3).
- [8]宋健.曹操影视形象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3:1.
- [9]陈寿.三国志·魏书[M].北京:中华书局,1982.
- 1魏国郎中鱼豢所著,共50卷,已佚,为《后汉书》、《三国志》、《太平御览》等书所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