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 v.43;No.186(02) 35-49

[打印本页] [关闭]
本期目录(Current Issue) | 过刊浏览(Archive) | 高级检索(Advanced Search)

小空间与大社会: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阈下闽南打城戏文化空间叙事研究
Small Space and Large Society:a Narrative Study on the Cultural Space for Dacheng Opera in Southern Fujian Province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王荟

摘要(Abstract):

闽南打城戏是福建地区特有的地方剧种,被列入我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福建泉州,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自称“打城人”,表演“打城戏”,携带“打城音乐”,传承“打城文化”,并且构筑一个充满“打城文化符号”的“打城空间”。作为根植于“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戏曲,其文化空间的研究具有诸多价值。该文通过区域研究法和多点民族志研究法,聚焦闽南地区的地方性艺术符号——打城戏,从戏曲人类学的视角讨论打城戏空间的群体组织与关系网络,包含师父与徒弟、官方与民间、演员与观众三组群体在传统社会、现代社会中的互动转变与遗产叙事,特别是从戏曲情感认同和戏曲生产实践双视角关注空间内部组织结构的流变与互动关系,解读戏曲群体在不同时期社会空间结构中的文化叙事与角色嬗变。无论过去还是当下,艺术生产者、表演者、戏迷在不同的社会语境里,均不是一个自然静止的状态,而是处于一个流动的空间里。在这个空间中,不同群体与外部社会不断地互动与博弈,并表达着各自的诉求与理念。

关键词(KeyWords): 打城戏;文化空间;遗产叙事;内部结构;关系网络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2021年度“我为建设新福建献良策”(统一战线专项)课题“两岸心灵契合研究——以闽台传统音乐共同体为例”(JAT21013);; 集美大学博士科研启动项目“打城戏音乐的脉络追溯”(C618020);集美大学研究生教学改革项目“以艺载德,以艺冶情:基于三全育人格局下‘音乐思政’融入研究生教育的有效路径研究”(YJG2024/Z121128);; 厦门市社会科学调研课题“闽台传统音乐共同体建设下的厦台融合发展创新模式研究”(厦社科研[2022]14号);; 厦门市集美区社会科学调研课题“后疫情时代视阈下‘集美文创’发展现状与创新模式研究”(集社科研[2022]11号)

作者(Author): 王荟

DOI: 10.16601/j.cnki.issn2096-7349.2022.02.004

参考文献(References):

扩展功能
本文信息
服务与反馈
本文关键词相关文章
本文作者相关文章
中国知网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