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漕运与东京人口
周建明
摘要(Abstract):
<正> 关于北宋东京人口的数额,历来是个谜。由于史料记载的阙如,引起了古今史学家们的种种猜测。酒运与东京人口数,似乎是两个截然不同的问题,但实际上漕运在北宋的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漕粮数额的多少,与东京人口数有着内在的必然的联系。本文试图运用系统论的方法进行分析,从漕粮数额的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一些探讨,以期使结论更接近于历史事实。
关键词(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周建明
DOI: 10.16601/j.cnki.issn1002-5227.1989.02.010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① (50) 《宋史》卷九十三《河渠志》三,汴河。
- ②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十八,至道元年九月。
- ③ 《范太史集》卷二十,《封还臣僚论浙西赈济事状》。
- ④ 《宋会要》《方域》四之二三.
- ⑤ 《东京梦华录》卷五。
- ⑥ 陈振《十一世纪前后的开封》,《中州学刊》1982年第1期。
- ⑦ ⑾ 吴涛《北宋都城东京》第37、 38页。
- ⑧ 周宝珠《宋代东京开封府》第30页;木田知生(日)《关于宋代城市研究的诸问题--以国都开封为中心》,《河南师大学报》1980年第2期。
- ⑨ 陈昌远《北宋时期开封城市经济的繁荣》,《史学月刊》1959年第6期。
- ⑩ 日野《唐代邸店的研究》。
- ⑿ 《中国城市统计年鉴 1985》第515页。
- ⒀ 《梦溪笔谈》卷十二,官政二。
- ⒁ 金观涛、华国凡《控制论和科学方法论》第79页.
- ⒂ 《宋会要》《食货》四六之九。
- ⒃(38) 李濂《汴京遗迹志》卷七,河渠,五丈河。
- ⒄ 《宋会要》《职官》四二之三一。
- ⒅ 《汉书》卷二十九,沟洫志。
- ⒆ 据《宋史》卷九十五《河渠志》五,河北诸水条记载,神宗熙宁八年九月,提举出卖解盐张景温言:“陈留等八县碱地,可引黄、汴河水淤溉。”同时,“淤田司引河水淤酸枣、阳武县田,已役夫四五十万。”为淤田役夫四五十万,其规模浩大,可见需要淤溉的土地不在少数。
- ⒇ 《宋史》卷九十五,《河渠志》五,河北诸水。
- (21) 《梦溪笔谈》。
- (22)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百三十六,元丰六年闰六月。
- (23) 关于淤田用于赏赐官僚地主,据《宋史》卷九十五《河渠志》五河北诸水条记载,神宗熙宁六年九月,“赐侯叔献,扬汲府界淤田各十顷。十月,命叔献理提点刑狱资序,周良孺与升一任,皆赏淤田之劳也。”便是一例。另外,据记载兴德禅院一次也被赏赐淤田三十顷(参见周宝珠《宋代北方的淤田》,《史学月刊》1964年第10期)。北宋从太祖杯酒释兵权开始,便推行一条鼓励官员占田的政策,这些淤灌后的大片土地,实际就成为北宋政府拉拢官僚的筹码了。
- (24) 《宋史》卷一百七十三,《食货志》上一,农田。
- (25) 《宋史》卷九十四,《河渠志》四。
- (26) 《宋会要》《食货》六一之九七;《食货》七之一九。
- (27) 除漕粮外,在丰收年景,汴京附近多少也能提供一些粮食。据《宋会要》记载,太宗淳化三年六月诏,“京畿大穰,物价至贱,分遣使于京城四门置场增价以来,令有司虚近仓贮之,命曰常平,以常参官领之,岁歉减价以粜,用赈贫民,以为永制。”((宋会要》食货五三之六常平仓)但这部分粮食在汴京人口的食粮中所占的比例不会太大,大约只是作为漕粮的补充,如果汴京附近的粮食能满足京师的需要,则无需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去从事漕粮的运输,漕运问题也不会是“至急至重”了。而且关于京畿附近粮食供应汴京食粮的记载并不多见,且无具体数额,可见它们在汴京的食粮中并不占有重要的地位。
- (28) 全汉升《北宋汴梁的输出入贸易》,《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8本2分。
- (29) 《曲洧旧闻》卷九。
- (30) 《文献通考》卷一百五十七,《兵考》校阅。
- (31) 《建炎以来朝野杂记》甲集卷十八,三衙废复。
- (32) 《古今图书集成》《食货典》卷一百五十七,漕运部。
- (33) 梁方仲《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田赋统计》第288页。
- (34) (49) 《汴京遗迹志》卷十二,宋财赋总数。
- (35) 同上,卷六,张方平论汴河;《历代名臣奏议》总目卷二百六十一,漕运。
- (36) 《隆平集》卷三。
- (37) 《梦溪笔谈》卷十一。
- (39) 《宋史》卷一百七十五《食货志》漕运。
- (40) 周密《癸辛杂识》续集上。
- (41) 司马光《国文正公文集》卷二十三,论财利疏。
- (42) 《宋史》卷一百九十四,廪禄之制。
- (43) (44) (45) 《东京梦华录》卷三、卷四、卷二。
- (46) 《宋会要》食货二○之九,酒曲。
- (47) 《文献通考》卷二十五《国用考》三,漕运。
- (48) 《宋史》卷二百七十六《陈从信传》。
- (51) 《乐全集》卷二七,论汴河利害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