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学与艺术再思索
吴锡民
摘要(Abstract):
本文认为西方后现代主义文化大潮中涌现出来的文学艺术上的“新奇玩意”作为后工业社会的诞生、当代西方社会形形色色的哲学思想的泛滥的产物,无不透现出一种明显的纲领性的折衷主义的审美趋向,其本质上在于反抗西方这个“异化”的社会。它既有糟蹋、摧毁文学艺术的一面,亦有为文学艺术的繁荣与发展带来某种新的因素的一面。
关键词(KeyWords): 后现代主义;文学与艺术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吴锡民
DOI: 10.16601/j.cnki.issn1002-5227.1997.01.008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①[法]让佛·朗索瓦·利奥塔:《后现代状态;关于知识的报告》,转引自《后现代主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3年,第66页。
- ②[荷兰]杜威·佛克马:《初步探讨》,转引自《走向后现代主义》,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第2页。
- ③⑧[苏」图甘诺娃:《后现代主义及其哲学根源》,转引自《后现代主义文化与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第203页,第196页。
- ④⑤[美]斯蒂芬·亨利·莫道夫:《绘画中的后现代主义》,转引自《后现代主义文化与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第418页,第423页。
- ⑥(11)[美]约翰·罗素:《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转弓:自《后现代主义文化与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第330页,第333页。
- ⑦[德]J.奥尔克斯: 《后现代主义的复归》,转引自《后现代主义文化与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第 190~191页。
- ⑨⑩[德]古汉塔夫·勒内·豪克:《绝望与信心──论20世纪末的文学和艺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第24页,第4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