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积木原理”的高等学校课程小组构建研究Study on the Establishment of Course Group in University——Based on the Building Block Principle
刘惠好,马少健,谭春枝
摘要(Abstract):
随着高等教育新形势的发展,作为高校基层教学组织的教研室因其管理与改革尚未得到重视而出现了许多与高等教育新形势不相适应的突出问题。而基于"积木原理"的课程小组能促进宽口径专业的建设、能提高教师资源的配置效率、优化教师的分工与协作,并能增强教学科研的协同效应。因此,新形势下要逐渐淡化教研室模式,在吸收高校教研室的优点并规避其缺点的基础上,以某类课程为基础,组建适合高等教育发展需要的课程小组。在课程小组的具体构建中,首先确定其理论架构与实现机制,然后制定构建方式与构建原则,第三是课程小组成员的选择及规模的确定,最后从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程及专业领域课程三方面给出具体的构建实例。
关键词(KeyWords): 高等教育;教研室;课程小组;积木原理
基金项目(Foundation): 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立项项目“基于‘积木原理’的高等学校课程小组建设研究”;; 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十一五”第四批立项项目(2008C059)
作者(Author): 刘惠好,马少健,谭春枝
DOI: 10.16601/j.cnki.issn1002-5227.2013.03.033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封金鹏,马少健,莫伟.高等学校教研室管理模式现状剖析[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6):162-163.
- [2]丁钢.教师的专业领导——专业团队计划[J].教育发展研究,2004(10):5-10.
- [3]李惠仙.论高校课程群建设[J].江苏高教,2006(6):73-75.
- [4]张亚维,刘波,费新.教师学历、课堂规模、课程性质与学生评教成绩的实证分析[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9(10):20-25.
- [5]常秀芹,李艳艳.教师合作的内涵、特征与意义[J].中国成人教育,2008(3):96-97.
- [6]曾克娥.浅谈课程小组在课程建设中的作用[J].高等教育研究,1992(4):93-95.
- [7]李巨光,李璐.科研团队适宜规模初探[J].人力资源管理:学术版,2009(5):169-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