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凝农村题材小说研究综述A Summary on the Research of Tie Ning's Rural Novels
李晓艳;
摘要(Abstract):
铁凝在30年的创作生涯里写下了大量的农村题材小说,其中短篇《哦,香雪》、《孕妇与牛》,中篇《麦秸垛》、《青草垛》、《棉花垛》等"三垛"系列和长篇《笨花》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的反响。铁凝生长在城市而与农村结缘,其笔下的农村题材小说以女性为主,风格由纯净而凝重,洋溢着鲜明的女作家色彩,对中国女作家农村题材小说的创作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KeyWords): 铁凝;农村题材;小说研究;综述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s): 李晓艳;
DOI: 10.16601/j.cnki.issn1002-5227.2009.03.014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铁凝.诱惑我一生的体裁[J].当代作家评论,2005,(1).
- [2]孙犁,成一.孙犁、成一谈铁凝新作《哦,香雪》[J].青年文学,1983,(2).
- [3]杨现钦.深情的眷恋与艰难的抉择——《边城》与《哦,香雪》之比较.[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8).
- [4]郝朝帅.踟躇的先行者——论《人生》和《哦,香雪》的文学史意义[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
- [5]陈映实.深刻传神的生命写真——评铁凝新作《孕妇和牛》与《对面》[J].小说评论,1994,(3).
- [6]张德明.重读铁凝的《孕妇和牛》[J].名作欣赏,2006,(14).
- [7]崔道怡.令人落泪的短篇小说——我读铁疑的《秀色》[J].名作欣赏,1998,(3).
- [8]冯可可.《秀色》:当代“神话”的重构与颠覆[J].名作欣赏,1999,(1).
- [9]蔡骥鸣.《秀色》:一篇现代的寓言[J].名作欣赏,1999,(1).
- [10]西慧玲.情感的退位与理性的反驳——铁凝小说《秀色》解读[J].北方论丛.1998,(2).
- [11]闫红.“天地之间有大美”——荷花淀派与铁凝早期创作论[J].名作欣赏,2006,(10).
- [12]铁凝.自由与限制同步[J].今日中国(中文版),1985,(5).
- [13]陈敏.从《麦秸垛》和《棉花垛》看铁凝小说中的女性形象[J].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
- [14]闫红:论铁凝“三垛”对五四女性文学的继承和超越[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03,(9).
- [15]褚洪敏:叙事学视野下的铁凝“三垛”[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
- [16]赵修广.从贞贞到小臭子——《我在霞村的时候》和《棉花垛》中女性命运的比较解读[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05,(3).
- [17]张瑷.性.母性.女性身份的文化反省——论王安忆的“三恋”、铁凝的“三垛”[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7).
- [18]陈卫萍,倪瑞红.女性在实现性自主之后——铁凝《棉花垛》、《玫瑰门》解读[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
- [19]陈晓润.遮蔽与还原——解读《红高粱》与《棉花垛》中的女性形象[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2).
- [20]陈超,郭宝亮.“中国形象”和汉语的欢乐——从铁凝的长篇小说《笨花》说开去[J].当代作家评论,2006,(5).
- [21]吴雪丽.乡村、本土与日常美学——论《笨花》在乡土小说史上的意义[J].理论与创作,2006,(6).
- [22]程桂婷.未及盛开便凋零——铁凝的《笨花》批判[J].当代文坛,2006,(5).
- [23]铁凝,王干.花非花人是人小说是小说——关于《笨花》的对话[J].南方文坛,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