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体育精神融入大学生健康体育行为培养研究——以某医学类高职院校为例Research on Integrating Chinese Sportsmanship into Cultivating Healthy and Physical Manner of College Students:Take an Example of a Health Rehabilitation Vocational College
吴小彩
摘要(Abstract):
秉持“健康第一”的体育教育理念,弘扬中华体育精神,是健康体育教育实践的要求。该文根据中华体育精神和大学生健康体育行为的概念设计问卷,对某医学类高职院校进行调研,分析了样本大学生在对中华体育精神的总体感知及其在体育运动中实际做法的差异。结果显示:大学生可能都普遍认同中华体育精神,在其体育运动中遵纪守法、积极竞争、热爱祖国等方面体现得尤为突出,但有的大学生“喜看不喜动”,在团结协作、顽强拼搏、自我挑战、锐意创新等方面的体育能力还有待加强。因此,高校应当以中华体育精神为培养大学生健康体育行为的重要目标,有意识地从体育运动文化环境、课内外体育运动组织方式、“校、家、社”合作并举等方面着手,在体育活动中帮助大学生形成健康的体育行为,促进大学生弘扬中华体育精神。
关键词(KeyWords): 体育健康行为;大学生;培养实践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四川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中心专项课题“健康教育理念下大学生健康体育行为培养研究”(GZY17B33);; 自贡市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职业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科研课题“新时代中华体育精神在职业教育中的培育路径研究”(ZYJY21-07)
作者(Author): 吴小彩
DOI: 10.16601/j.cnki.issn2096-7349.2022.03.009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 李斌,李铮.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N].人民日报,2013-09-01(1).
- [2] 习近平.在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2-04-09(2).
- [3]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体育强国建设纲要的通知:国办发[2019]40号[EB/OL].(2019-09-02)[2022-01-10].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9-09/02/content_5426485.htm.
- [4] 林德韧.明确“弘扬中华体育精神” 关注青少年近视肥胖等问题:体育法修订草案再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EB/OL].(2022-04-18)[2022-04-20].http://www.news.cn/legal/2022-04/18/c_1128571173.htm.
- [5] 张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2018-09-11(1).
- [6]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第八次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有关情况介绍[EB/OL].(2021-09-03)[2022-03-20].http://www.moe.gov.cn/fbh/live/2021/53685/sfcl/202109/t20210903_558262.html.
- [7] 黄柳倩,黄翔,温宗林,等.影响广西大学生健康体育行为的因素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7(1):42-47.
- [8] 唐新宇,周爱国,宋海滨,等.社会经济地位对贵州少数民族大学生健康体育行为的影响[J].中国学校卫生,2019(8):1151-1154.
- [9] 辛哲,吕晓东,赵畅,等.中华体育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和战略路径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22(1):43-49.
- [10] 张世远,杜胜林.新时代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和坚定文化自信的关系初探[J].田径,2021(4):59-61.
- [11] 赵洪波,高晴晴.大学生体育意识与体育行为影响因素及培养对策研究[J].福建体育科技,2021(1):77-80.
- [12] 黄喆.大学生体育精神培育的路径与方法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5(10):81-82+9.
- (1)在题项的词语前加上序号,方便之后进行分析。下同。
- (2)样本大学生对中华体育精神7个词汇所描述的实践做法认同度的计算方法:把题项的“比较认同”和“非常认同”的比率之和进行简单平均。比如:“(5)竞争”有两个题项,“您是否充分尊重对手,尊重裁判”的“非常认同”和“比较认同”的比率之和是(74%+18%=)92%,“您是否做到诚实守信、公平竞争”的“非常认同”和“比较认同”的比率之和是(77%+18%=)95%,这两比率之和的简单平均值93%即为“(5)竞争”的实践做法认同度。各词汇所描述的实践做法认同度的计算结果及其排序的分析见“三、分析结果”的第(三)部分。
- (3)该题为多选题。
- (4)样本大学生对中华体育精神的总体感知率是多选题“您对中华体育精神的理解是什么”各选项的选择比率。
- (5)样本大学生对中华体育精神7个维度的实践做法认同度计算方法,见“三、分析结果”第(一)部分的脚注。
- (6)本段小括号中的“+n”/“-n”代表该维度的实践做法认同度排序比总体感知率排序更前/更后n位。
- (7)这也间接印证了样本大学生“喜看不喜动”和集体性运动需求有待满足的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