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第419条:抵押权存续期间的解释论Article 419 of the “Civil Code”:Interpretations of the Mortgage Existing Period
徐方亮
摘要(Abstract):
民法典第419条关于抵押权存续期间的规定,承继了物权法第202条,但一些法律适用问题并未获得融贯解决,主债权诉讼时效届满后的抵押权效力状态之"消灭说"和"存续说"两说并存即为例证。民法典的颁行意味着可采取的解决之道是法律解释路径,即遵循法学方法论的基本范式,围绕法律条文之立法目的、条文间的体系和文义乃至立法史等进行解释,以寻求妥当结论。从法律解释视角看,民法典第419条的立法目的在于兼顾当事人利益,因此不能简单地等同于诉讼时效或者除斥期间,而应将其理解为一种将抵押权行使挂钩于诉讼时效的特殊制度安排。就法律效果而言,针对主债权诉讼时效届满时抵押权的效力状态,"消灭说"和"存续说"均有其不合理性。为促使立法目的得以实现,应当采取"抵押人意思说",即此刻抵押权效力状态取决于抵押人的意思;当事人之间约定的抵押权存续期间,应当认定为无效。民法典第419条抵押权存续期间的规定,不具有类推适用于动产质权和留置权的同一基础,而基于动产质权和留置权抽象出来的担保人诉请实现担保权的权利,可以借助于总体类推适用于抵押权。
关键词(KeyWords): 民法典第419条;抵押权;存续期间;诉讼时效;法律解释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股权让与基础理论研究”(14FFX019)
作者(Author): 徐方亮
DOI: 10.16601/j.cnki.issn2096-7349.2021.05.010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 邹海林.抵押权时效问题的民法表达[J].法学研究,2018,40(1). [2] 最高人民法院民法典贯彻实施工作领导小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物权编理解与适用:下[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20. [3] 黄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物权编解读[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20. [4] 最高人民法院民法典贯彻实施工作领导小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民法总则编理解与适用:下[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20:967-973. [5] 梁慧星.中国物权法草案建议稿:条文、说明、理由与参考立法例[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658-659. [6] 高志新.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立法进程资料汇编[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0. [7] 胡康生.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释义[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441. [8]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民法室.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条文说明、立法理由及相关规定[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9] 王闯.冲突与创新:以物权法与担保法及其解释的比较为中心展开[M]//欧慧星.民商法论丛:第40卷.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 [10] 高圣平.担保物权的行使期间研究:以《物权法》第202条为分析对象[J].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09(1):13-22. [11] 廖炜冕.担保物权不因主债权诉讼时效结束后2年的经过而消灭从个案谈对《担保法司法解释》第12条第2款的理解[J].法律适用,2005(6):82-83. [12] 翟远见.债权的时效完成对担保物权的效力[J].研究生法学,2007,22(3):7. [13] 陈华平,樊艳丽.协同治理视阈下的营商环境建设:内在治理逻辑及优化路径[J].南宁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1(2):61-67. [14] 罗帅.目的论下抵押权期间规则的解释:以《民法典》第419条为中心[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6):80-87. [15] 朱岩.德国新债法:条文及官方解释[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52. [16] 拉伦茨.德国民法通论:上册[M].王晓华,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335. [17] 罗结珍.法国民法典[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0:549-550. [18] 尹田.法国物权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9:530-531. [19] 陈卫佐.德国民法典[M].3版.北京:法律出版社,2010. [20] 梅迪库斯.德国民法总论[M].邵建东,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103. [21] 谢在全.民法物权:第2册[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1:819. [22] 全国人大网.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草案)》审议结果的报告[EB/OL].(1995-06-23)[2021-07-05].http://www.npc.gov.cn/wxzl/gongbao/1995-06/23/content_1480112.htm. [23] 王利明.抵押权若干问题的探讨[J].法学,2000(11):22-41. [24] 翟云岭.论抵押期限[J].政法论坛,1999(2):27-30. [25] 孙鹏.论担保物权的实行期间[J].现代法学,2007(6):83-91. [26] 车辉,蒋新华.论抵押期限制度[J].法律适用,2005(11):83-86. [27] 潘琪.美国统一商法典[M].北京:中国对外贸易出版社,1990:241-242. [28] 拉伦茨.法学方法论[M].陈爱娥,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29] 崔建远.物权:规范与学说:下册[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973. [30] 史尚宽.民法总论[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18-19. [31] 高一飞.时间的“形而下”之维:论现代法律中的时间要素[J].交大法学,2021(3):52-68. [32] 朱庆育.民法总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542-543. [33] 王泽鉴.民法总则[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411. [34] 谢晖.论人的“文化—精神性”及其制度表达[J].南宁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1(3):12-36. [35] 龙卫球.民法总论[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602. [36] 吴香香.中国法上侵权请求权基础的规范体系[J].政法论坛,2020,38(6):172-181.
- (1)破产撤销自不必言,唯应当注意的是债权人能否撤销时效中断的债权,我国并未明确规定,比较法上有准许撤销和不准许撤销之两种意见,参见崔建远《论债权人撤销权的构成要件》,载于《清华法学》2020年第3期。 (2)有学者主张应当将除斥期间理解须行使权利的存续期间,进而主张其适用对象应不限于形成权而可包括任何权利,但尚未形成通说,参见耿林《论除斥期间》,载于《中外法学》2016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