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客体到主体的转换——托妮·莫里森小说的文化意蕴A Transition from Object to Subject
谢永新
摘要(Abstract):
对黑人文化价值失落的描绘和对自我的寻找以及对自我文化之根的追觅 ,是莫里森小说创作的主要内容。莫里森在作品中力图表明 :黑人的文化艺术决非是低劣的 ,相反 ,它对人类有普遍和深刻的艺术魅力。因此 ,对那种阻塞人的心智 ,扼杀人的良知 ,压制人的潜能的白人文化必须予以摒弃 ,从而冲破逻各斯话语中心的樊篱 ,实现黑人文化从客体到主体的转换
关键词(KeyWords): 客体;主体;转换;莫里森小说;文化意蕴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谢永新
DOI: 10.16601/j.cnki.issn1002-5227.2000.03.013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① [美 ]伊莱恩·肖瓦尔特 :《我们自己的批评 :美国黑人和女性主义文学理论中的自主与同化现象》 ,《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2年版 ,第 2 60页。
- ②康正果 :《女权主义与文学》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4年版 ,第 113页。
- ③⑧ [美 ]托妮·莫里森著 ,陶洁译 :《令人不安的护士 ,心地善良的鲨鱼》,《世界文学》1994年第 3期。
- ④“黑人性”理论由西非著名诗人塞内加尔的莱奥波尔德·塞达·桑戈尔倡导。
- ⑤⑥ [美 ]托妮·莫里森著 ,吴洪、邓中良译 :《最蓝的眼睛》 ,《外国文艺》 ,1994年第 1期。
- ⑦⑩《世界文学》1994年第 3期。
- ⑨ [美 ]莫尔斯·鲁阿斯著 ,斯默译 :《托妮·莫里森访谈录》 ,《外国文学动态》1994年第 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