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传统工艺当代表达的路径研究——以融水非遗产业化实践为例Path of Contemporary Expression for Traditional Craft Heritage under Rural Revitalization:a Case Study of Industrialized Practice in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at Rongshui County
方世巧,周徐帆
摘要(Abstract):
传统工艺由于主体创新动力不足、载体表现方式陈旧等原因而不能与时俱进,部分甚至濒临失传。但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传统工艺有了突破传承困境的契机。基于在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对传统工艺保护和传承进行的3年跟踪调研,该文归纳了传统工艺传承在现代语境下所面临的生存困境,总结了乡村振兴背景下融水传统工艺从传承方式、传统技艺、生产方式、销售渠道和传播方式5个方面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实现其当代表达的路径,并提出可从政府有关部门、传统手艺人和市场这3个角度建立传统工艺可持续当代表达的保障机制。
关键词(KeyWords): 传统工艺;当代表达;乡村振兴;广西融水;非遗产业化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广西地表过程与智能模拟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广西地标作物时空分布特征和最佳旅游研学内容关系的挖掘及其信息化”(NNNU-KLOP-K1934)
作者(Author): 方世巧,周徐帆
DOI: 10.16601/j.cnki.issn2096-7349.2022.02.003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1.
- [2] 张贺.国办转发《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N].人民日报,2017-03-25(3).
- [3]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8-02-05(1).
- [4] 宋健.传统手工艺的转换和当代发展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中国传统工艺的当代价值研究”正式启动[J].新美术,2017,38(11):117-121.
- [5] 李碧红.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当代艺术中的创新表达[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15(3):171-177.
- [6] 潘鲁生.保护·传承·创新·衍生:传统工艺保护与发展路径[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18,176(2):46-52.
- [7] 陈平,马熙逵.从中华文化复兴谈传统手工艺的现代转化与再生设计[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43(2):102-108.
- [8] 左铁峰.少数民族剪纸艺术在建筑空间界面设计中的应用[J].贵州民族研究,2016,37(7):68-71.
- [9] 杨勇,任宇.传统手工艺的再设计:巴渝家居木雕艺术创新设计研究[J].生态经济,2014,30(8):193-196.
- [10] 王焕.传承与突破:当代设计介入传统手工艺的意义:以成都银花丝工艺的传承与发展为例[J].艺术评论,2020(11):140-148.
- [11] 陈岸瑛.从苏绣能否成为当代艺术谈起[J].艺术设计研究,2018(1):5-8.
- [12] 章莉莉,李姣姣.新时代国潮热视域下的刺绣传统工艺创新设计[J].美术观察,2021(2):18-20.
- [13] 芮琼.产业化激发非遗“活起来”[J].人民论坛,2019(30):134-135.
- [14] 薛诗怡,朱强.云南民族非遗产业化发掘与边疆治理的多维耦合机制探索[J].云南社会科学,2021(6):155-160.
- [15] 胡妍妍.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业化问题探析[J].中州学刊,2015(8):87-89.
- [16] 习近平.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0-08-25(2).
- [17] 吕屏,彭家威.传统工艺与现代商品:文化产业进程中壮族绣球的传承与变迁[J].广西民族研究,2008(1):186-191.
- [18] 刘喜山,邓星华.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模式及其变迁[J].体育学刊,2016,23(1):22-26.
- (1)资料来源:融水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融水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广西柳州融水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 (2)访谈对象的姓名均用汉语拼音字母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