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谈鲁迅与左联的关系
刘开明
摘要(Abstract):
<正> 在学习中国现代文学的过程中,我们逐渐发现鲁迅与左联的关系远非目前史家以及论著、回忆录所说的那么简单,许多流行的结论经不起史实的验证。由于它的涉及面很广,情况也很复杂,我们只能对其中的一部分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以此就教于方家。一流行的不少说法认为左翼文艺队伍内部的宗派主义在左联成立后已经克服,鲁迅与左联主要成员的某些私怨在新的形势下得到了较好的解决,左联内部虽有一些小论争,但大致上
关键词(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刘开明
DOI: 10.16601/j.cnki.issn1002-5227.1989.01.005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① 《冯雪峰谈左联》,载《新文学史料》第六辑。
- ② 鲁迅《故事新编·序言》。
- ③ 福本和夫:日本马克思主义社会思想家;那巴斯图:二十年代苏联文艺界的极左派。
- ④ ⑤ 阳翰笙《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的经过》,《文学评论》1980年第2期。
- ⑥ 参见阳翰笙(同上)、冯乃超《左联成立前后的一些情况》,载《鲁迅研究资料》第六辑。
- ⑦ 《鲁迅书信集,致章廷谦(1930. 3. 27) 》。
- ⑧ 《鲁迅书信集,致肖军、肖红(1934. 12. 10夜)》。
- ⑨ ⑿ 楼适夷《为了忘却,为了团结--读夏衍同志〈一些早该忘却而未能忘却的往事〉》,载《鲁迅研究年刊》1980年。
- ⑩ 冯雪峰《论民主革命的文艺运动》,《冯雪峰论文集》(中)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 ⑾ 参见夏济安《五位烈士之谜》,载《黑暗的闸门:关于中国左翼文学运动的研究》,华盛顿大学出版社,1968年,第163-233页。
- ⒀ 《鲁迅书信集,致肖军、肖红(1934年12月6日)》。
- ⒁ 《鲁迅书信集,致曹靖华(1935年1月26日)》。
- ⒂(26) 《鲁迅书信集,致曹靖华(1935年2月7日)》。
- ⒃⒇(32) 《鲁迅书信集,致胡风(1935年9月12日)》。
- ⒄ 《鲁迅书信集,致杨霁云(1934年12月18日)》。
- ⒅ 这是鲁迅1933年3月写的《题彷徨》一诗中的两句,也能反映鲁迅当时的心境。
- ⒆ 参阅《冯雪峰文集》第四卷第508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 (21) (29) 夏衍《关于左联成立的回忆》,载《鲁迅研究资料》第5辑第159-160页,天津人民出版社1980年。
- (22) 参阅冯雪峰、冯乃超等人的回忆录。
- (23) 据夏衍、冯乃超的回忆,筹备组在起草好纲领和拟定发起人名单后才象征性地征求鲁迅的意见。
- (24) 冯雪峰《革命与智识阶级》1928年9月25日《无轨列车》创刊号。《瞿秋白访问记》载《国闻周报》第十二卷第26期。
- (25) 冯雪峰《关于1936年我到上海工作的任务以及我同文委和“临委”的关系》,载《鲁迅研究资料》第4辑第186页,天津1980年。
- (27) (31) 《冯雪峰谈左联》,载《新文学史料》第六辑。
- (28) 参阅王观泉《席卷在最后的黑暗中--郁达夫传》天津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210页。
- (30) 丁景唐《关于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大会的盟员名单》,载《中国现代文艺资料丛刊》第五辑第47页,上海文艺出版社 1980年。
- (33) (34) 冯雪峰《关于鲁迅、“左联”等问题的谈话》,载《鲁迅研究资料》第2辑,文物出版社 197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