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理论和实践是正确认识和处理民族问题的指南

    曾道宏;

    <正> 伟大导师马克思逝世即将一百周年了。在这一百年里,马克思主义取得了伟大胜利,共产主义运动在全世界蓬勃发展。我们纪念马克思,重温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理论和实践,对于正确认识和处理民族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在,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瓦解了,但新老殖民主义的枷锁仍然是新独立国家和人民向前发展的严重障碍。苏、美霸权主义者激烈争夺

    1982年03期 2-9+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6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1 ]
  •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对马克思主义的贡献初探

    林雨如;

    <正> 马克思主义学说产生于一般资本主义社会。它揭示了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然而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究竟怎样进行革命,却是马克思主义学说创立以后,现代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中的新课题。早在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以后不久,列宁就对东方民族的共产党人说过:“你们面临着一个全世界共产主义者所没有遇到过的任务,就是必须根据欧洲各国所没有的特殊情况来运用一般的共产主义理论和共产主义措施,必须看到农民是主要的群众,要反对的不

    1982年03期 10-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0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4 ]
  •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国外影响

    农方团;

    <正> 毛泽东同志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是无产阶级文艺革命的宣言书,也是二十世纪中期马列主义文艺思想发展的里程碑。《讲话》的诞生,不仅对中国革命文艺的发展起着无可置疑的决定性的指导作用,而且对世界各国进步文艺工作者和革命文艺运动也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毛泽东同志的《讲话》很早就译传国外。《讲话》正式公开发表于1943年10月19日,时

    1982年03期 21-24+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6K]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82 ]
  • 文艺的民族形式创新的根本要求和途径

    彭会资;

    <正> 探讨文学艺术的创新问题,需知思想内容上的创新是首要的,但是,只研究内容的创新,而不研究艺术形式的创新,却是不够全面的。作品中的社会主义内容,不仅带有全国的普遍性,而且还带有国际的普遍性,只是具体的表现形式不同罢了。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在实践中的表现形式,各国应有所不同。在中国,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要和中国的革命实际相结合。十月革命就是俄国革命的民族形式。社会主义的内容,民族

    1982年03期 25-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3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0 ]
  • 典型·质朴·锋芒内敛——谈艾芜抗战时期的几篇讽刺小说

    雷锐;

    <正> 一九三七年,以芦沟桥的枪声为导火线,点燃了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熊熊烈火。但是,这场神圣的民族自卫战争在中国大地上,竟然出现了截然相反的情景:一面是团结奋起、艰苦卓绝的浴血战斗,一面却是荒淫无耻的生活,制造摩擦,破坏抗战。随着战争的延续,人们抗战初期的热情逐渐被冷静的观察和难以抑制的愤怒所代替。这反映在

    1982年03期 30-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9K]
    [下载次数:1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55 ]
  • 论茹志鹃小说创作艺术风格的发展

    梁新;

    <正> 五十年代就以自己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登上当代文坛的女作家茹志鹃同志,她以《百合花》的发表,而赢得了声誉。《百合花》一反当时通行的只用黄钟大吕的调子正面表现铁马金戈场面的风气,从另一个角度、用另一种方式,淡淡如水墨画般地表现了解放战争的烽火硝烟,有如骄阳之下出现了一股晶莹的细泉,使人为之耳目一新。这篇小说正象一朵纯洁秀丽的鲜花,色泽雅致,香气清幽,韵味深长,历久难忘。今天,作家在经历了十多年复杂动乱的生活以后,生活的视野大大开扩、思想的触角进一步深入。经过这十多年的沉思和严肃

    1982年03期 35-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7K]
    [下载次数:2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6 ]
  • 论何为的散文创作

    林道立;

    <正> 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何为同志曾以不足两千字的《第二次考试》蜚声五十年代的文坛,一跃而为引人瞩目的散文作家。整整二十年过去以后,当我国刚刚开始一个新的历史转折的时候,他又以《临江楼记》再次赢得了广大读者。有口皆碑,它是坚冰消融文苑复苏之后,散文花圃中一朵珠光闪耀的报春奇葩。这样,在散文领域里辛勤劳作的何为同志,便越

    1982年03期 45-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7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3 ]
  • 简论《白夜》

    王庚年;

    <正> 《白夜》是俄国著名作家费多尔·米哈依洛维奇·陀思妥耶夫斯基(1821—1881)早期创作阶段十分值得重视的作品。其思想内容、人物形象以及艺术风格,颇多新意,对于研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早期创作很有价值。

    1982年03期 54-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9K]
    [下载次数:4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30 ]
  • 壮族方块字的创造和运用

    黄绍清;

    <正> 壮族是我国社会主义大家庭中的重要一员。在我国五十多个少数民族中,壮族是一个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根据一九七七年统计,全国壮族共有一千二百多万人。其中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有一千一百多万人(主要聚居在南宁、百色、河池、柳州四个地区);分布在云南省文山等州(县)的有八十二万多人;分布在广东省连山县等地的有三万五千多人;分布在贵州省黔东南地区的有一万多人;散居在湖南省江华县的有四千人。在历史的发展进程

    1982年03期 63-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9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62 ]
  • 玉林方言的声调及其变化

    李谱英;

    <正> 玉林,原称鬱林。北方话“玉”、“鬱”同音,民间俗写作玉林,玉林地处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南部,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政区单位。唐时即没有南流县(因南流江流经县境而得名),明入鬱林州,辛亥革命成功,推翻清室,建立民国,于一九一三年改为鬱林县。全国解放后沿用旧名,并将原兴业县并入,辖区扩大。一九五五年简化地名用字,经中央人民政府批准正式改为玉林(不作“郁林”)县。玉林县目前是玉林地区党政领导机关所在地,是地区公路

    1982年03期 66-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5K]
    [下载次数:1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49 ]
  • 综论明代广西各族人民的起义

    覃延欢;

    <正> 地处祖国南疆的广西,是汉、壮、瑶、苗、侗等各族人民杂居之地。在明王朝的残暴统治下,广西各族人民不断起义,此起彼伏,从未间断。为什么明代在广西不断爆发各族人民的起义?其历史作用和意义是怎样的?笔者拟就此发表一些浅见,以求教于史学界。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有矛盾就有斗争。明代广西各族人民起义,是阶级矛盾和民族

    1982年03期 72-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9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48 ]
  • 关于石达开在凉山州的史料集辑

    廖文煜;

    <正> 近年来,我们在四川凉山州境内各县考古调查和访问群众,接触到不少有关太平军的资料,对于研究太平天国后期情况,特别是石达开进入四川凉山后的一些情况,及其兵败紫打地后的一系列史实,从而进一步准确地评价其人其事,都是非常有用的。现将搜集到的碑刻、家谱资料,以及有关县志的纪载,摘要抄录,汇编成《关于石达开在凉山州的史料集辑》,供同志们研究参考之用。

    1982年03期 81-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2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9 ]
  • 试探广西辛亥革命失败的主观原因

    卢仲维;

    <正> 二十世纪初,地处祖国西南边陲的广西爆发的辛亥革命,也同全国各地一样,最终遭到了失败。辛亥革命是由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领导的,是异于以前任何反清斗争的一场“较明确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因而它的失败首先是民族资产阶级的失败,失败

    1982年03期 88-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7K]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4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