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育民;
本文认为,二十世纪乃是人类文学发展的一个重大转折点,文艺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服务已经成为一股不可阻挡的潮流。毛泽东文艺思想正是顺应这股历史和美学潮流而诞生的.在漫长的岁月中,它经历了自己的酝酿诞生期、成熟发展期、后发展期,并在两次和来自极左和极右方面的错误思潮的激烈斗争中,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充实和发展,并向中国和世界显示了自己伟大的生命力。
1992年02期 1-9+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9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87 ] - 江业国;
本文阐述了毛泽东文艺思想从文艺创作主体、文艺作品与文艺接受主体的斗争实践和精神需求之间的关系来确定的文艺的三个价值取向.强调了毛泽东文艺思想关于文艺应该从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相统一的高度表现、确证、肯定人民群众的革命斗争实践和革命精神,使人民群众观照到自身的本质力量的文艺价值观;强调了毛泽东文艺思想关于艺术家思想感情上的革命性要求,目的在于使艺术家有更大的审美创造主动权,使作品有更深刻的审美意蕴.
1992年02期 10-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9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71 ] - 霞光岩;
本文从正面论述了坚持社会主义文艺党性原则的必要性,并着重从必须坚持党对文艺事业的领导,社会主义文艺必须为千千万万的人民群众服务、坚持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等三个方面展开了具体的论证.
1992年02期 18-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7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3 ] - 彭庆山;
本文认为“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原则在毛泽东文艺思想体系中具有总体涵盖性的理论地位和严谨深刻的科学内涵;当前,应认真总结历史经验,排除错误思想干扰,联系人民群众文艺生活的新态势,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要地位,在艺术表现和美学追求上端正方向,并通过健全文艺生产运行机制使之谐调发展。
1992年02期 24-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7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0 ] - 危磊;
针对“‘两结合’是大跃进的产物”及“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如何能够结合?”等不同意见,从中外文艺创作的历史实践、唯物辩证法的高度、文艺对社会生活的反映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认为“两结合”既不是大跃进的产物,更不是“左倾思潮”、“浮夸风”的派生物。两种艺术方法不仅需要,而且也能够结合成为一种新的艺术方法,文章还对“两结合”的发展趋向进行了探讨。
1992年02期 31-36+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1K]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87 ] - 海之;
本文主要论述《讲话》对中国现代文艺大众化进程的推动。简略回顾了“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的“文艺大众化”趋向,指出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有待于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出现。《讲话》明确地指出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推动了文艺大众化的进程,对整个革命文艺产生深远的影响。
1992年02期 37-4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7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59 ] - 吴隐林;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是一部光辉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文献。建国四十二年来,尽管受到了右和左的干扰,《讲话》的精神仍然得到了贯彻,当代文学仍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文章从当代文学与人民群众的密切关系、当代作家的成长、当代文艺作品的大量涌现等方面论述了《讲话》基本精神的正确性,对在贯彻《讲话》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也进行了分析。
1992年02期 42-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3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4 ] - 黄伯谋;
本文着重从诗人抒发革命豪情壮志,把诗词当作革命斗争武器和塑造雄奇的艺术形象三个方面,论述毛泽东诗词是毛泽东文艺观的具体实践,具有丰瞻的内涵和精湛的艺术,是祖国的文化珍宝.
1992年02期 48-5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3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1 ] - 夏德勇;
本文从时代特点和作家自身两方面,探讨了前期创造社作家接收浪漫主义、唯美主义、表现主义等外国文学影响的原因。认为同样处于过渡的时代、不满现存的社会秩序,这种时代精神是创造社作家接收以上诸外国文学潮流的外部原因。又从作家即接受主体自身出发,分析了前期创造社作家接收外国文学的内在原因,指出这批作家在接触外国文学以前,就因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形成了包括文艺上重主观抒情偏爱感伤情调的审美趣味、生活上偏爱老庄自然天放人生哲学等方面在内的特定的文化心理结构,正是这种心理驱使他们选择那些与此相似的流派和作家。另外,在性格气质方面接收主体和客体之间也有相似之处,这也导致了前者对后者的亲近和接收。
1992年02期 52-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0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9 ] - 何谷;
本文把台静农的乡土小说置于“五四”时期特定的文化氛围中,以鲁迅和其它乡土小说作家作为参照,进行评价。台静农以其初步的阶级分析观和师承鲁迅先生的小说风格,展现了皖地西北农村小人物命运的多蹇,并对国民劣根性和封建宗法制度罪恶的痛陈和解剖.台静农以其阴冷沉郁的文风和多元化的艺术手法,为早期的乡土文学增添了力度和深度。
1992年02期 59-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2K] [下载次数:5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44 ] - 雁翎;
玛拉沁夫作为一位少数民族作家,既有长篇名世,在短篇小说创作方面也不乏辉煌之作。他的短制,既蕴涵着强烈的时代精神,又极富蒙古民族的率真情趣和草原的瑰丽色彩。形象地表现了作家对曾一度失落了的人性美的追求。在艺术上,玛拉沁夫善于选择角度、注意构思的精巧,提炼生动精炼的语言,这就使他获得了一种整体的精炼。
1992年02期 65-70+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4K] [下载次数:1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48 ] - 彭宁;
新时期女作家在其创作题材的选择上大都呈现一个明显的特点,即选用自我经历化题材或与自己有关的日常生活的题材。本文从作家的主体意识和创作题材的内在属性两方面探求新时期女作家偏重于自我表现的选材动因,较为完整地阐述了新时期女作家偏重于自我表现的选材倾向产生的原因:即不仅与女作家的心理机制及其主观素质有关,同时也是由这类题材的思想蕴含、艺术特质及对应属性决定的。
1992年02期 71-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5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1 ] - 钟兆祥;
《文选》对我国传统文化的选择主要表现在:其一,赞扬明君之民主德治,谴责昏君之残酷暴政,提倡符合大多数人愿望的君臣、君民一致共同治理国家的思想。其二,赞扬举用贤能、知人善任、从善如流的帝王兴邦之策;赞扬思贤若渴的明君和率志不谋其报的忠臣。其三,肯定传统精神美德,其中包括忧国忘家、捐躯济难、勤俭节约的精神,施人勿念、受施勿忘、坚持正义、解人危难而不计报酬的美德和处夷虑险、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等。总之,《文选》荟萃了不少中华民族文化中的优秀部分,值得研究和整理,吸取其精华,古为今用。
1992年02期 79-85+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0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0 ] - 黄中梵;
宋代文坛巨匠欧阳修一生写下了大量的碑志文,这是他散文创作中不可忽略的部分,这些碑志文在内容上大都能反映出他的政治理想和为政原则,体现出其较为先进的妇女观,同时生动地透射出他卓然独立的人格道德光彩。而在形式上,则较为成功地摆脱了碑志文作为古代应用文之一的僵化模式,不少篇章写得情感深挚,语言朴实流畅,人物形象各具特色,从而显示出更强的文学色彩。
1992年02期 86-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1K] [下载次数:2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49 ] - 覃可霖;
本文对语文教育学学科建立进行思考探索,着重论述了语文教育学学科的性质、理论来源、理论特色和基本体系,从而说明了语文教育学学科建立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1992年02期 92-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7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6 ] - 孙小力;
我国古典文学名著《金瓶梅》中的园林描写有许多精彩之笔,明确提到园林的即有十四处。这说明私园的构筑在明代已经相当普遍。本文着重从园林的实用功能和文化功能两个方面展开论述。
1992年02期 99-104+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6K] [下载次数:1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57 ] - 本刊记者;
<正> 由广西写作学会、广西电视学会、南宁晚报社和广两师范学院四单位共同发起和主办的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五十周年的学术讨论会于四月二十二日至二十四日在我院隆重举行。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区各地的有关学者和教师共四十余人,提交给大会的沦文也有四十余篇。在会议的开幕式上,宣读了自治区党委副书记丁廷模同志的贺词。会议由区党校副教授、广西写作学会常务副会长陈学璞主持。我院院长、
1992年02期 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2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2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