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小锦
本文从火葬流变,特别是宋、元时期由极盛而转直以及火葬与社会文明进步等三个方面的考察,说明了火葬的历史必然。
1996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4k] [下载次数:6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蒋远柏
本文为断代的专题性问题的学术探讨,作者对元代宗教政策宽容性的成因作了一定的理论分析。
1996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1k] [下载次数:5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麦淑玲
刍议事业单位建立正常的晋级增资制度麦淑玲1993年10月,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进行了建国以来第三次重大的工资制度改革,这次工资制度改革是在总结和吸收了1956年和1985年这两次工资制度改革经验的基础上,并且收集和考察了国外工资制度,根据我国改革开放和...
1996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2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潘琦
团结奋进再创辉煌──在广西民间文艺理论研究跨世纪发展战略座谈会上的讲话潘琦同志们:正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八五”计划取得辉煌成就,满怀信心向着“九五”计划雄伟目标迈进的时候,广西民间文艺理论研究的¥家、学者欢聚在一起,回顾自己走过的历程。探索跨世纪的发...
1996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广西民间文艺理论研究跨世纪发展战略座谈会讨论综述本刊编辑部新年伊始,“广西民间文艺理论研究跨世纪发展战略座谈会”(简称“广西民间文艺理论研究座谈会”),1996年1月旧H在以大举行。来自广西文联、广西民协、广西社科院、广西文化厅、广西民族研究所、广西...
1996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桂南
本文通过对苏格兰英语与英国英语的比较、分析井归纳出了苏格兰英语的语音、语法、词语等方面的特点。
1996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k] [下载次数:2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华宏仪
一、主谓型。1、主谓形容词型,起描写作用。2、主谓动词型,小主语施事,起说明作用;大主语受事,起说明作用;大主语施事,起夸张作用。3、主谓名词型,起说明作用。4、主谓代词型,起说明作用。二、主谓宾“是”字型,起说明作用。三、主谓宾“如”字型,起描写作用。四、主谓宾连谓型,起说明作用。五、主谓宾“有”字型,起说明作用。六、主谓宾“在”字型,起说明作用。七、主谓宾兼语型,起说明作用。八、主谓宾双宾型,起说明作用。九、主谓“被”字型。起说明作用。十、主谓紧缩型,起说明作用。
1996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4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丽珍
模糊语言被广告广泛运用,是因为它恰好顺应了广告文体特点的缘故。其中“言外有意”的模糊语言,能激起人们的的联想、想象,使人们对广告注目倾心,难于忘怀;能产生暗示的作用.冲淡人们的防范心理,使广告更易为公众接受;能缩短广告与消费者的心理距离,使广告信息的传输少受阻碍。
1996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9k] [下载次数:4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彭豪
教育学在我国以初期译介、中期模仿、末期徘徊的方式,走过了近一个世纪的艰难发展历程,目前它正在徘徊中寻求突破。那么,我们应如何面向新世纪来建构教育学新的内容体系,使之尽早突破当前徘徊的状态,走向21世纪?本文试图从研究视角、研究对象、教育方法以及内容和形式等诸方面,提出以知识群的方式来建构教育学新的内容体系的基本理论构想。
1996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8k] [下载次数:2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农冠品
广西民间文艺,面对新世纪的思考与实践农冠品广西的民族民间文艺,是广西一切文学艺术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创造.U构酸的广西民族文艺的亭台楼阁,是多彩的,令人注目的。《一幅壮锦》、《红铜鼓》、《刘三姐》、《金花银花》、《蛇郎》;《百鸟衣》、《寻找太阳的母亲...
1996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敏之
深探文化矿精取民族魂──读八位中青年民间文学研究家著作有感王敏之民间文学,在广西各少数民族中的蕴藏量是十分丰富的。但要把这些劳动人民多年来的口头创作的作品搜集、整理出来,特别是从这些作品中经过深细地研究,分门别类地总结它们的思想内容、审美观念、艺术情...
1996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1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振唐
社会主义在本世纪的最后十几年面临着自它诞生以来最严峻的挑战。从实践上和理论上,它有哪些经验教训?应当如何认识社会主义的发展,作者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1996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9k]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罗立斌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这个需要不能充分满足之间的矛盾.但这一矛盾在文化领域中有哪些特殊的表现?本文作者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1996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2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卢风
叶圣陶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作家。他的小说创作有着强烈的“为人生”的使命意识。这一使命意识怎样形成?和时代、和作家世界观的嬗变有怎样的关系?本文作出了自己的回答。
1996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9k] [下载次数:2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吴锡民
本文联系西方文学实际,认为正确认识病理因素与艺术创造力的问题,首先应从认识论的角度给文学活动的根本性质来个正确定位;其次从生理学的角度给文学主体从事创作活动内在机理确立主导坐标;接下来就易于得出公允结论:病理因素本身不具什么创造性,但其给作家所造成的病痛则有益于作家深化对生活的洞察,对生命的体验,则不能说一点积极影响亦没有,也不能说对其艺术创造力没有一点激发。
1996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7k] [下载次数:4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韦湘秋
简评黄庭坚在宜州创作的诗词韦湘秋1黄庭坚(1045一1105年),宇鲁直,江西分宁(今修fto~to~vwhi\水)人,为进士出身的诗人黄庶之子。自幼警悟,力学ha_J求进,89山谷道人;初贬涪州(四川涪陵),号涪翁;晚年贬广西宜州,称八桂老人。北宋...
1996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4k] [下载次数:3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陈光伟
英语教学必须注意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本文从教学目的出发,对中国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实现“请求”和“恭维”这两个言语行为时出现的语用失误进行系统深入的分析,并探讨了中英两种文化在语言语用和社交语用方面存在的语用差异,旨在找出这些失误的理论根源。在此基础上,提出帮助学生克服语用失误的教学上的对策。
1996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2k] [下载次数:6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冯学军
高师院校在实行招生并轨改革的过程中,除了面临一般高等院校共同的问题之外,还有其特殊的困难和阻力,主要表现在生源问题、民族政策问题和经费问题上。面对这些不可回避的实际问题,为了顺利完成这一重大改革,应该进一步完善保送生制度,适当提高民族预科生比例,增加经费投入,扩大高师院校专业调整的自主权。此外,还需考虑试行师范院校单独考试、自由招生和充分发挥毕业分配政策的导向作用的问题。
1996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2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郭上玲
“信心·活力·能力”与语文教学郭上玲一、信。C十活力十能力美国现代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教授认为:我们“要学习的是能力,而不是特定的行为。”①语文教学,应该把培养学生的能力放在首位。布鲁纳认为:教育的一个主要目标之一是应该树立学生运用“思想”解答问题的...
1996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江业国,覃可霖
论高考作文评分误差的有效控制江业国,覃可霖高考语文试题中历来都有不少客观题,这种试题便于评分操作,但不利于综合检测考生的水平和能力。为了弥补这一缺陷,又设计了相当数量的主观题,其中作文题在汉文试卷中占分比例最大。比较起来,作文题是主观性最强也是最能测...
1996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6k] [下载次数:1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汪星明
在中国现代诗歌史上,卞之琳是个独特的存在,他的诗歌风格,其基本特征是冷静、距离、理趣。由于经“冷”处理,他的诗很难感动人,却能通过启迪人来实现其美学价值。同他注意感情克制关联,卞之琳总是小心地拉开诗和读者的距离,因此,读他的诗,常常没有沉浸其诗情中的感觉,而是超脱其外,隔着一段距离在审视、在体味其诗中传达出来的情绪。他的诗还追求一种理趣美,他往往把从生活中感悟到的人生哲理以一种单纯、简练的意象表达出来。
1996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0k] [下载次数:2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