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莫尔高
邓小平的认识论思想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是马列主义、毛泽东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所处的时代和在当代中国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所形成的哲学思想认识论 ,有其浓厚的时代特点和国情特色。它从传统宏观的认识论层面深入到微观的认识层面研究 ,即研究当代社会主义所面临解决的具体、重大的历史课题 ,是研究在当今时代主题和国情现实需要的前提下的社会主义建设、巩固和发展的重大实践问题 ,因而更富有时代的新内容和自身特色。面对着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际和解决面临的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伟大实践 ,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实践观 ,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认识论推上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1998年04期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8 ] - 韦新祺
邓小平理论博大精深。其中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这一伟大理论体系的核心 ,占有极为重要的历史地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命题是邓小平理论体系的逻辑出发点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是邓小平理论体系形成的根本标志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邓小平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邓小平对科学社会主义学说所作出的杰出贡献的重要体现
1998年04期 8-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6 ] - 蒋冬梅
近两年来 ,“正确的感性认识是不是真理”这个问题反复被人们提出来讨论 ,有人主张只有正确的理性认识才是真理 ,有人认为正确的感性认识也是真理。从双方的争辩中作者注意到 ,致使双方争执不下的原因在于流行的教科书及一些工具书上有关真理问题的论述是不一致的 ,而双方的实质分歧则在于没有明确“真的”与“真理”的根本区别 ,“真的事理”才是真理 ,因此 ,正确的感性认识虽然是真的 ,但并不因此就是真理
1998年04期 14-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41 ] - 周毅1998年04期 19-26+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6 ]
- 陈祖耀
本文从“体系”与“系统”两个不同的概念入手 ,着重对学科体系、学科系统、学科理论体系、学科内容体系、学科知识体系、学科系统知识体系等概念加以区别 ,同时还着重说明了学科内容体系、学科体系和学科理论体系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1998年04期 27-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84 ] - 黄锡富
发展乡镇企业是促进我国社区经济发展 ,实现农村现代化的主要途径。乡镇企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是社区政府的行为。社区政府行为对乡镇企业发展 ,既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也存在不利影响
1998年04期 3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54 ] - 育民
党的文艺政策在经过漫长的孕育期后 ,终于在 1 939-1 942年步入了自己的成熟期。这是以《新民主主义论》特别是《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标志的。随着毛泽东思想的日趋全面、完整和体系化 ,毛泽东文艺思想也终于定型。从文艺政策学、运作学即文艺的领导科学这一角度考察 ,《讲话》是中国共产党文艺政策的总汇和发源地 ,包含着十分丰富的政策性内容。可以说 ,是毛泽东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文艺领导科学这一崭新的学科或学科的分支
1998年04期 35-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3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77 ] - 江业国
如何对待我们居住的太空船问题 ,实质上是一个在如何运用科技改造和利用自然的同时 ,如何运用科技使人类适应自然、保护自然和发展自然 ,如何运用科技协调现实社会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人自身的身心关系的问题。要善待我们所居住的太空船 ,就不能采用纯自然生命循环系统方法 ,而必须做好三项工作 :(1 )来一个自然 -社会生态学知识普及运动 ;(2 )清醒认识科技活动的美丑二重性 ;(3)把解放自然与解放人类结合起来
1998年04期 43-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66 ] - 过伟
本文对获国际人类学奖的、我国杰出的民间文艺学家、民俗学家段宝林教授 ,作较全面的评说 ,揭示他可贵的坚持精神、务实精神、创新精神、进取精神 ;在实践和事实中提炼、概括理论 ,对前贤之论进行剖析而得出新的见解等研究方法 ;重点分析获奖之作《中国民间文学概要》以及《笑话——人间的喜剧艺术》等著作之学术成就及不足
1998年04期 5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2 ] - 宾恩海
朱自清散文在人物描写中所建立的“忧郁感伤”的艺术品格 ,体现了一种新的文学观念和审美情趣 ,它与其他形式的散文也有显著不同 :一是减弱故事叙述的完整曲折 ,强化作者对人物灵魂和命运的认知感受 ,使作者成为人物遭遇的代言人 ,留下人物未来拯救的意义空白。二是在散文创作中以小说体式的一定眼光、感受、心理描写人物事物 ,提倡削弱对人物的全知权 ,只缩小视角范围地客观描写 ,并追求“平中见奇”的艺术效果。三是在创作中共同布置一种“忧郁感伤”意识作为这一类型散文的艺术特质 ,并把“注情于人、融情于事”作为这一类型散文最重要的功能
1998年04期 57-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3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58 ] - 王志明
戏剧的时间艺术涵括哪些方面 ?在戏剧理论中一直没有明确。本文试图通过剧情时间、节奏、渐变与突变、线索铺排、回溯与暂断、跳跃与延伸、心理时间与结局余音等等方面的阐述 ,对戏剧时间作简要的解说
1998年04期 64-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2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45 ] - 夏德勇
八十年代以来的中国小说理论研究是从小说美学研究起步的 ,但基本上处于拓荒阶段。而此时的小说创作理论却获得了相当丰硕的成果 ,而相关的论著却大多仍停留于感性经验的层次 ,缺乏深入的理性思考 ,因而没有形成科学而系统的小说理论体系。这种局面的改变是在八十年代中后期 ,此时期以来 ,小说理论的突出特点在于向小说艺术本体回归 ,人们的注意力从小说的外部研究进入内部研究 ,理论话语多元化。
1998年04期 69-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54 ] - 唐逸毓
世界文学名著《安娜·卡列尼娜》曾多次被摄制成电影和电视连续剧。但由于对产生这部作品的历史背景缺乏了解和认识 ,不少读者和观众对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未能正确的把握。本文根据马列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对作品的历史背景及其人物形象进行分析 ,以图对作品中蕴含的思想内容及人物形象的丰富内涵作出较为准确的认识
1998年04期 74-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下载次数:3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0 ] - 陈列
宋话本小说《碾玉观音》用悬念来结构故事 ,发展情节 ,其处理悬念的特点在于 :按生活本身发展的样子来平实自然地设置悬念 ,而却用谲诡传奇的手法来解开悬念 ,使小说在富有生活的真实感中 ,展示一个波谲云诡的传奇故事。从而具有扣人心弦的艺术魅力
1998年04期 78-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2 ] - 黎定平
隐喻是多学科研究的对象 ,可以从哲学、心理学、语言学乃至人工智能的角度去研究。而从男性 Penis的隐喻化过程去分析隐喻现象、隐喻成因无疑是一次大胆而又新奇的尝试。我们发现隐喻是一种思维现象 ,是思想间的借用和交际 ,它是通过类比原则和相互作用实现构建认识。隐喻的特点是意义的转移 ,语义逐步变为抽象必须经历隐喻化过程
1998年04期 80-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50 ] - 朱庆华
语境逻辑是相对于普通逻辑而言的、有悖于普通逻辑的一种合情但不合理的逻辑 ,是对普通逻辑的补充和发展。作为一种客观现象 ,语境逻辑早已大量出现并存在着了。语境逻辑的出现 ,有其深刻的原由 ,诸如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原理 ,满足人们一定的情感需要 ,有利于交际效果的提高等等。承认并确立语境逻辑有着重要意义 ,它能使语言上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迎刃而解 ,有利于培养和发展人类的创造性思维 ,能保持人的情感平衡
1998年04期 85-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4 ] - 黄坤
知识、能力、素质是构成新型人才的三大基本要素。本文根据素质教育的发展态势和新时期对未来人才能力素质方面的严峻挑战 ,针对师范大学生目前存在的知识面狭窄、综合能力素质不高等问题进行了反思 ,阐明了加强能力素质培养的理性认识 ,提出了强化教学实践环节、规范技能训练的改革思路
1998年04期 89-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56 ] - 崔永铭
学生由中学到大学有一个适应过程 ,谓之转换期。普通高师一年级学生转换期的某些心理倾向提示我们 ,这一时期正是学生由依赖到独立的时期 ,学校应着重对他们进行意志品质的培养 ,独立能力的培养和进行挫折教育。教育对策应该这样定位 :在加强适应性教育之中贯穿关怀教育
1998年04期 93-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3 ] - 黄美彦
师院目前实施的体育教学体系无论从课程设置结构 ,还是从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及学习兴趣来看 ,都已不适应社会发展对高校培养目标的要求 ,因而有必要改革现行教学体系 ,即变普通体育课教学为专项选修课教学
1998年04期 98-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1 ] - 明洁萍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呼声越来越高 ,英语作为国际通用交流语言的主导地位毫不动摇。英语教学仅止于对语法、结构等语言知识的了解已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 ,英语教学的目的必须是尽快有效地使学生学会在真实的社会环境中恰当地运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
1998年04期 103-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70 ] - 杨明桂
加强高校心育是贯彻全面发展教育方针、促进人才心理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高校应通过设置课程、各育渗透、开展心理咨询、辅导等形式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健全人格、适应能力、交往能力、智力和自我调节能力的培养 ,促进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全面提高
1998年04期 107-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2 ] - 杨玲
近年来 ,由于心理学研究方法和研究工具的发展与提高 ,特别是由于认知科学的发展 ,使人们对情绪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以情绪为核心因素的“情商理论” (EQ理论 )受到人们的关注。心理学家萨洛维和梅耶关于情感智商理论的描述 ,较好地反映了情绪与理性认知行为的协调联结 ,反映了由情绪引发和促进心智良性发展的可能性 ,因而得到多数心理学家的认同。在课堂教学情景中 ,“教师在台上讲得天花乱坠 ,学生在台下昏昏欲睡”,若从 EQ理论来看 ,是由于师生间“非言语交流”的欠缺所致。要改变这一现状 ,教师必须“角色化”,注意加强师生间的非言语性情感交流 ,注意加强课堂教学情景中的心理调控
1998年04期 111-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1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65 ] - 卢玉婷
离退休人员参与社会发展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对稳定社会有积极作用。高校离退休人员参与社会发展以教育传授和科研著述为主。我们要提高认识 ,健全机构 ,积极做好组织离退休人员参与社会的工作
1998年04期 116-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44 ] - 韩佳卫,黄天兵1998年04期 121-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56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