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窦凌
邓小平对外开放理论的形成 ,基于他对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以及资本主义发展趋向的辩证理解。社会主义是对资本主义的“扬弃” ,两者在经济发展上的共同要求 ,决定社会主义有必要向资本主义开放 ;两者本质上的对立以及社会发展规律表明 ,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据此 ,中国不能走资本主义道路 ,中国的对外开放必须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进行。
2000年02期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70 ] - 赵科天
国内哲学教科书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规定为贯穿于人类社会历史始终的基本矛盾。但根据历史考察 ,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并没有得出过这样的结论。毛泽东认为这两对矛盾仍然是中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但却没有将其推广到整个人类社会历史始终。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践看 ,社会基本矛盾已经表现出一些新特点。随着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 ,这些矛盾将会表现出更新的特点。因此 ,这两对矛盾也应该是一个历史范畴。国内哲学教科书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规定为贯穿于人类社会历史始终的基本矛盾。但根据历史考察 ,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并没有得出过这样的结论。毛泽东认为这两对矛盾仍然是中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但却没有将其推广到整个人类社会历史始终。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践看 ,社会基本矛盾已经表现出一些新特点。随着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 ,这些矛盾将会表现出更新的特点。因此 ,这两对矛盾也应该是一个历史范畴。
2000年02期 5-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3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47 ] - 韦小鸿
中美于 1999年 11月 15日 ,就中国加入WTO达成双边协议 ,这意味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最大的障碍已经扫除 ,我国有望在今年上半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此 ,文章对“入世”后 ,我国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机遇进行分析 ,并在对我国当前产业结构存在的矛盾进行研究的基础上 ,提出了我国产业发展的三大对策 :产业结构升级对策———产业升级必须解决的几个主要问题 ;农业产业发展对策———农业产业政策调整的原则与主要措施 ;工业产业发展对策———扶持和保护幼小产业的措施。
2000年02期 1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6 ] - 刘宝村
道德性是传统儒学的根本特征之一 ,其形成与中国先民的忧患意识密不可分。要求顺天守时的大陆农业经济构成了忧患意识产生的基础 ,人间世的动荡失序促成了其最初的觉醒。正是在忧患意识的促动下 ,中国先民思维所关注的重心完成了从天道向人道的转移 ,这体现在儒家那里 ,就是其重视人自身德性修养的道德性特色的形成。
2000年02期 16-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下载次数:1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54 ] - 熊孝梅
资产阶级的辩护士往往把马来亚经济的成功归结于英国殖民统治的结果 ,这显然是荒谬的。笔者认为 ,殖民地时期马来亚经济的成功应主要归功于马来亚华人。华人的贡献有三 :奠定了马来亚农业、橡胶种植业和锡矿业的基础 ;与欧洲人展开竞争 ,为马来亚积累了民族资本 ;创建了马来亚的加工业和航运业。对马来亚殖民开发中华人作用的探讨 ,有利于增强我们的民族自信心、正确认识亚太地区的经济形势和促进我国与该地区诸国经贸关系的发展。
2000年02期 20-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下载次数:2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47 ] - 2000年02期 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4 ]
- 江业国
美学研究可以从思维对存在把握的流向、中心以及视野视角的不同上有不同的方法论类型 ,但最先进科学的方法论还是历史唯物论和辩证唯物论。不过 ,运用中要纠正忽视个体主体以及人的深层心理因素、忽视客体结构要素以及主客体互联互动的倾向 ,还要善于吸收各种方法的精华 ,注重方法的融合和更新 ,同时也要反对美学研究的盲目性、任意性和主观狂妄性。
2000年02期 26-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2 ] - 罗坚
《诗经》体现了先秦审美意识的逻辑发展过程。《颂》表现出“神人以和”的审美特性 ;《大雅》中巫史一体的“史诗”体现了审美意识从“神人以和”到“礼乐之和”的发展 ;《小雅》中的“燕乐”则典型地体现了“礼乐之和”的审美追求 ;“变风变雅”是先秦审美意识发展裂变的先声 ;《国风》表现出来的审美意蕴与百家争鸣后先秦审美意识追求现实美、自然美与自由美的多元发展有着本质上的一致 ,是先秦审美意识逻辑发展的缩影。
2000年02期 29-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下载次数:2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42 ] - 宗亦耘
“解经法”是古代东西方广泛运用的文化研究方法 ,其目的是“通经致用” ,对东西方的文艺方法论产生很大的影响。董仲舒的“诗无达诂”说和伽德默尔的解释学美学分别是古代和现代解经法在文艺研究中的具体运用 ,后者可以说是“解经法”的现代形态。
2000年02期 35-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下载次数:1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58 ] - 林建华
这是一篇关于 2 0世纪俄罗斯文学的论文。文章对作为 2 0世纪俄罗斯文学主体之一的苏联文学进行了整体性的观察 ,作出了三个判断 :苏联文学的影响比苏联这个国家的影响更长远 ;苏联文学史中的经典作家不能否定 ;苏联非主潮文学不能与主流文学同日而语。最后得出结论 :苏联文学并非昨日黄花。
2000年02期 39-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60 ] - 宾恩海
冰心诗歌中对“母爱”分外突出的铺叙和描写 ,具备三个层面的审美特征。其一是梦幻化 ,这是一种留恋旧日梦想而不可追寻的怅惘表述。其二是知觉化 ,以“甜丝、春光、太阳”等景物构成审美框架和一个满蕴着故国典雅温馨的文化芬芳的艺术境界。其三是寻找“情景交融”的精神家园 ,由此折射出冰心对民族文化和谐人伦的渴盼 ,导致她的女性文化意识更加典型 ,并为二三十年代的女性文学确立了“爱与美”的经典性题材。
2000年02期 44-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下载次数:4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74 ] - 梁德林
古代诗歌中的霜意象具有表示秋日、清晨、重阳、岁月的时间特征 ,也有表示北方边塞的空间特征。霜意象既可以表示恶劣的自然、社会环境 ,又可以象喻正义的力量。霜意象还经常出现在描写旅途艰辛的游子诗中 ,成为触发思乡之情的一种媒介。此外 ,霜意象还有多种比喻象征意义。
2000年02期 48-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5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32 ] - 王进驹
雍正初汪景祺因牵及年羹尧案而被杀 ,其主要罪证为《读书堂西征随笔》 ,集中虽有“悖谬”的内容 ,但并不属于有意识的反清性质 ,他对一些社会现象的暴露 ,对清官名臣的丑诋亦非从一种正义感和清醒的社会批判出发 ,而是宣泄个人困穷潦倒的偏激怨恨情绪 ,他对年羹尧的谀颂和生活情趣上的无聊猥鄙都可见其思想人格的庸俗卑下。《读书堂西征随笔》反映出清代部分失意文人的病态心理。
2000年02期 52-54+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1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92 ] - 陈卫华,陈敢
希兹克利夫和卡门“恶魔”气质浓郁而独特。他们富有叛逆反抗精神 ,以“恶”抗恶 ,果敢地与物欲横流、罪恶孳生的时代社会进行曲折的斗争 ,追求自由本真的人生 ,对 19世纪初叶西方“文明”社会的种种丑恶和异化现象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辛辣的讽刺。
2000年02期 55-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2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42 ] - 刘加媚
弗·司各特·菲茨杰拉德在美国文学史上地位醒目 ,是“爵士时代”最重要的代表人。虽然他塑造的人物形象大多是一群战后追求梦幻的青年男女 ,但他们在生活经历和精神世界方面都与作者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从这些内在联系中 ,我们可以看到菲茨杰拉德从追求理想的“美国梦”到梦幻破灭的过程 ,或者说菲茨杰拉德的“天路历程”。
2000年02期 59-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下载次数:8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42 ] - 张廷远
散文通过色彩描绘艺术画面 ,抒发散文家丰富多变的情感 ;而色彩的主观运用又取决于作家自己情感的调配剂 ,以此创造出艺术氛围和情调的诱人境界。
2000年02期 64-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40 ] - 关永平
汉语重整体、英语重个体的思维方式在语言中的反映为 :连接手段的使用不同 ,汉语遵循时序律而英语则不然 ;逻辑关系及信息重心的排列顺序不同 ;时空及“大小”概念排序有异 ;汉语名词的命名有领属感而英语则重名词的个体差异。
2000年02期 66-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下载次数:3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41 ] - 陈光伟
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在阅读理论的指导下 ,通过有计划、有步骤的教学活动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阅读的三种类型和理解的三个层次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 ,代表着阅读能力发展的三个阶段。本文以Holmes的多层次因素理论为依据 ,提出了阅读能力培养分阶段进行的教学模式。
2000年02期 7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64 ] - 2000年02期 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7 ]
- 庄凌
教师在设计、组织呈现阶段的活动时要力求新鲜、生动、真实 ,利用各种有利于学习的因素 ,如 :以旧引新、信息差、学习兴趣、循序渐进、信息羡余等 ,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认知和语言环境 ,让他们的心理、智力、体力都处于积极的接收状态 ,使新内容能顺利输入。
2000年02期 76-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5 ] - 卢文华
教学模式是深化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与社会同步的教学模式的形成 ,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教师学生双主教学模式是适合中国国情和信息时代需要的教学模式。要从“双主教学模式”的角度来更新教师的素质。教师要领会“双主教学模式”的内涵实质 ,彻底转变教育思想观念 ,要具备“双主教学模式”的设计技能 ,要掌握现代教育技术 ,要增强信息能力和专业研究能力。
2000年02期 79-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3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8 ] |[阅读次数:58 ] - 林明
高等师范学校在对青年学生进行“教师角色”培养时应特别注重 :(1)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方面的培养 ;(2 )在科学文化知识和综合能力方面的培养 ;(3)在管理、服务角色上的培养 ;(4)在学习者和自我教育者角色上的培养 ;(5 )在科研工作上的培养。在培养过程中还要遵循几个原则 :正确性原则 ,艺术性原则 ,结合性原则 ,协作性原则。
2000年02期 83-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41 ] - 庞雪群
竞争激烈、变化神速的现代社会 ,要求人们必须具备与之相适应的健全人格 ,这无疑给学校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学校能否向社会输送具有健全人格的人才 ,这主要取决于教师是否具备健全的人格。据此 ,本文提出了教师具有健全人格的必要性。
2000年02期 87-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0 ] - 李洪军
随着现代德育理论研究的深入 ,隐性德育课程问题被提了出来 ,针对这一问题 ,从社会学的视角 ,分析其形成、特点及其功能 ,在此基础上 ,进一步探讨隐性德育课程构成的诸多因素 ,必将有助于德育者有意识地利用这些因素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重组和设计 ,以建立最佳的因素配置模式 ,从而达到理想的道德教育效果。
2000年02期 90-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下载次数:3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45 ] - 曾令辉
我国高校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已有十余年的历史 ,目前能自觉运用心理咨询克服各种心理问题的大学生仅占 1~ 2 % ,影响高校心理咨询活动开展的主要因素表现在两个认识上的误区 :1、心理问题“思想化”和心理问题“生理化” ;2、心理咨询“德育化”和心理咨询“治疗化”。因此要推动高校心理咨询活动深入开展 ,必须加强高校心理咨询与“四个方面结合”。
2000年02期 95-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下载次数:1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64 ] - 唐东升
灌阳唐景崧、唐景崇、唐景 山封 三兄弟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是较有影响的文化名人 ,唐氏三兄弟出生书香门弟 ,从小受到良好的文化薰陶 ,才华超群 ,有所建树 ,特别是唐景崧的政治影响和文化成就尤为突出。研究唐氏三兄弟的成长环境、仕途经历和政治文化影响 ,有利于进一步了解八桂地域历史上光辉璀璨的文化。
2000年02期 99-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下载次数:2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46 ] - 卢臻
人口老龄化问题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已经开始发生 ,大约在 2 1世纪中叶以后进入严重阶段 ,其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 ,表现为三个特点。解决我国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社会问题 ,主要可以从六个方面着手 ,从政策制定到社会认同到个人努力 ,力争把人口老龄化带来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程度。
2000年02期 103-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下载次数:2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52 ] - 熊柱
分析了当前高校科研档案收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并对其解决之道提出了一定看法。
2000年02期 106-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60 ] - 林慧中
文件是档案的前身 ,档案是文件的精华 ,文件管理、档案管理作为机关内同一信息系统中两个前后衔接紧密、互相影响的子系统 ,共同组织和控制着整个文件生命过程 ,因此 ,文秘人员的档案素质至关重要。
2000年02期 109-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1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