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

  • 现代民歌中蕴涵的古代文化——对湖北房县民歌与古代典籍之间关系的考察

    陈连山;

    目前湖北房县流传的民歌中包含了相当多的古代典籍内容,其中包括一些古代神话故事和《诗经》的歌词。本文研究这些民歌歌词与古代典籍的关系,认为民歌中这些内容并非是依靠口头传播方式直接从远古时代流传下来的;它们是后代乡村知识分子在民歌演唱中借用典籍知识的结果。这表明中国民间文化与精英文化之间存在着特殊的交流关系。

    2010年01期 v.31;No.121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4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96 ]
  • 方块壮字形声字形符文化蕴含略考

    黄南津;柴晓锦;

    方块壮字中形声字数量最多,而形声字的意义主要是通过形旁来显现,形旁也就传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蕴含有丰富的文化因子。本文从方块壮字形声字形旁分析入手,略考其中的文化蕴含。

    2010年01期 v.31;No.121 8-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70K]
    [下载次数:2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71 ]
  • 黑衣壮传统工艺及其传承调查

    陈丽琴;

    生活于广西大石山区的黑衣壮创造了丰富多样的传统民间工艺,如石制工艺、木器工艺、铁器工艺、竹(藤、草)编工艺、织绣工艺等,这些民间工艺呈现出鲜明的山地文化特征和地域色彩,蕴含着黑衣壮人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与情感。当下,黑衣壮传统工艺因经济的发展、社会环境的变迁而呈现衰落现象,如何传承、保护这些优秀的民间工艺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

    2010年01期 v.31;No.121 14-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9K]
    [下载次数:2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67 ]
  • 广西那坡县壮族节庆“喎囊海”仪式及音乐

    徐红波;

    "喎囊海"不仅是广西那坡县壮族重大的民俗节庆,也是壮族与其他少数民族"阿同"的交往活动媒介,是中越边境少数民族对七位杰出的民族女英雄怀念、敬仰而演变过来的一种祭祀活动。"喎囊海"节庆期间,壮族及其他少数民族以歌传情,尽享欢乐。其仪式音乐简单质朴、韵味悠长。

    2010年01期 v.31;No.121 20-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99K]
    [下载次数:2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54 ]

文学·艺术研究

  • 《红楼梦》并不存在万能的“大对称结构”——与周汝昌先生商榷

    胥惠民;

    周汝昌先生晚年宣传《红楼梦》"整体一百零八回书,这个整体一百零八回又分为前后两扇,每扇各为五十四回书文,形成一个大对称的格局",这个结构还具有决定一切的作用。经过我们认真考察,他引以为据的"一百零八钗"和"一百零八回"在小说中都不存在。《红楼梦》也不存在"‘十二乘九’结构法",这个结构法根本不符合文学的创作规律。周汝昌支持王国华的"太极红楼梦"的实质就是明目张胆地撕裂《红楼梦》完美的艺术结构。

    2010年01期 v.31;No.121 26-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2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75 ]
  • 《诗经·周颂·臣工》主旨辨证

    李白;

    《周颂.臣工》是《诗经》农事诗中比较重要的一篇。关于这首诗的主旨,迄今主要有"诸侯助祭遣于庙"、"戒农官"、"籍田"、"省耕"和"祈谷"等五种观点。经考察《臣工》的字词含义及诗中的用历情况,可知此诗是周天子在籍田上祈麦实而戒农官的一首诗。

    2010年01期 v.31;No.121 33-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25K]
    [下载次数:2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74 ]
  • 冰心玉骨傲春风——浅析晴雯自尊自爱形象

    颜建萍;

    《红楼梦》塑造了很多女仆形象,其中地位最突出、给人印象最深的,则是晴雯。"身为下贱"点明了晴雯的社会地位,"心比天高"赞扬了她的反抗精神。对晴雯这个人物,许多"红学"家,曾经发表过各种各样的见解。笔者认为晴雯是《红楼梦》中最耀眼的宝珠,她身为女仆,却始终自尊自爱,保持人的骄傲。她是一种精神,是一种理想,是划破乌云浊物的一道希望之光。

    2010年01期 v.31;No.121 38-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下载次数:18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80 ]
  • 心灵悸动与赎罪情怀——论凡一平《撒谎的村庄》

    贺根民;

    《撒谎的村庄》叙述一个凄美的爱情传奇,立此存照般地抖露了撒谎村庄人的封闭与善良,促成一个求真向善的人间救赎神话。在幸福与苦难中挣扎的主人公,为此付出一生的代价来厮守大山和体验谎言,用无言的行动替自我的"灵魂放逐"作了最好的诠释。它揭示了责任伦理与道德承担的震撼效果,作品绘制了复杂多元的道德体验,让人触摸到人性拷问的力度,也全方位表现了谎言背后令人惊悸的心灵呐喊。

    2010年01期 v.31;No.121 4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3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71 ]
  • 论20世纪80年代广西电视文艺创作

    王建平;

    本文梳理20世纪80年代广西电视文艺创作实绩,勾勒其发展轨迹,认为它在这一诞生时期经历了断奶与催生、扩大与兴起的两个阶段,在电视剧、电视文艺专题、电视综艺晚会等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绩,并且构建了播放平台,集结了创作队伍,积累了艺术经验,呈现了兴起态势,为后来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民族地区电视文艺的形成作出了独特贡献。

    2010年01期 v.31;No.121 46-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60 ]
  • 艾克——福克纳心目中的摩西

    张骁;

    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的经典小说《熊》塑造了一位具备"福克纳式传统美德"(the good oldvirtues)的理想人物——主人公以撒.麦卡斯林即艾克(Isaac McCaslin)。艾克的精神成长历程,与《圣经》中的《旧约》里的摩西有很多相似之处。福克纳对他寄予期望,正如上帝寄希望于摩西一样,希翼艾克为危机之中饱受困惑与磨难的现代人找到一条精神上的出路。

    2010年01期 v.31;No.121 5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下载次数:2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48 ]
  • 多维度试析《麦田里的守望者》“纯洁”主题

    韦玫竹;

    《麦田里的守望者》的"纯洁"主题被嵌在了充满过渡意味的多个维度之间:时代背景上美国"纯洁"情结从有到无的过渡阶段;青少年从"纯洁"的儿童时代向可能丧失"纯洁"的成人时代的过渡阶段;美国少年文学脉流中对性的"纯洁"意识与对"纯洁"(自然)是否抱有希望的过渡阶段。

    2010年01期 v.31;No.121 55-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下载次数:12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64 ]

教学·教育研究

  • 素质教育核心理论研究评析

    曾茂林;

    世纪之交素质教育理论不断涌现。从纷繁复杂的素质教育研究成果中理清其核心理论的发展脉络,明确其得失,不仅有利于根据新形势和时代赋予素质教育的任务,对素质教育理论加以提炼和深化,而且对推进素质教育实践具有重大意义。因为明确素质教育核心理论研究中的得失,有利于清除繁冗,优化理论结构体系,增强其逻辑性,更好地指导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

    2010年01期 v.31;No.121 60-63+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下载次数:3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76 ]
  • 高中语文课程的价值追求

    韦美日;

    高中语文的价值追求是基础性、时代性、选择性。基础性是因为高中阶段仍然是基础教育阶段,仍然要为学生的发展奠定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的基础,也就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时代性是学生处在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需要更多的社会语文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完成社会化过程,融入社会,变成适应良好的社会人。选择性是因为高中阶段是基础教育的终端,学生将面对继续升学或进入社会的选择,高中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增强课程的选择性,满足学生不同的个性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为学生创设更广阔的成长空间。

    2010年01期 v.31;No.121 64-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下载次数:2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54 ]
  • 科学发展观视野中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研究

    韩旭峰;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也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方针和科学方法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改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高教学实效性,就必须遵循客观规律,实现科学发展;把握学生需要,做到有的放矢;坚持以人为本,发挥主体作用;增强教师素质,展示良好形象;创新教学方法,讲究教学艺术;强化实践教学,达到知行统一;统筹课堂内外,形成优势互补。

    2010年01期 v.31;No.121 68-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下载次数:1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79 ]
  • “三生教育”之于人的发展的意义

    王振亚;

    人是由生命、生存和生活构成的有机体,生命、生存、生活是人成之为人的首要前提,也是人的发展的重要条件。在当今生命危机日益彰显、生存环境日益恶化、生活精神日益消沉的时代背景下,开展以生命教育、生存教育与生命教育为主要内容的"三生教育"可以从三个方面推进人的发展,即从人的生存性、社会性与超越性三个维度推进人的发展。

    2010年01期 v.31;No.121 73-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下载次数:3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63 ]
  • 论教师在高师英语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培养中的中介作用

    邓芳娇;

    教师是高师英语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形成的重要人物。根据中介作用理论,我们认为,教师在师范生技能培养中应该充分发挥中介作用,通过指令性、选择性、协作性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学习目的和意义,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发展。

    2010年01期 v.31;No.121 78-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下载次数:2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84 ]
  • 大学生形势政策课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以广西部分高校为例

    周伟光;

    本文运用实践论的思想,通过对广西部分高校在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实践中各自形成的教学模式进行归纳,然后与上级提出的教学模式进行对比分析,主张在上级原有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创新教学模式,力求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使形势与政策课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2010年01期 v.31;No.121 82-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下载次数:3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76 ]
  • 广西壮族地区中学英语教学创新初探

    赵瑾;

    由于历史原因和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广西壮族地区的英语教学水平相对落后。广西壮族地区英语教学要实现创新,就必须从师资培训、学生外语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教学模式三个层面上实施突破。

    2010年01期 v.31;No.121 86-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下载次数:1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76 ]

哲学·政治学·经济学研究

  • 当代视野下的生态哲学实践

    莫尔高;

    人类社会是整个地球生态系统进化发展的产物。由于当今世界高科技发展的负面效应威协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生态系统有规律地制约着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历史车轮驶进工业文明时代,人们为了眼前的利益,掠夺式地开发自然资源,不合理地耕种土地,破坏森林和草原,造成江河污染和水源枯竭,加剧了人与自然的矛盾。解决自然生态与社会生态的矛盾,直接关系到解决"三农"问题,是关系到中国农村和谐发展的根本因素;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离不开生态文明。没有良好的生态环境,人们就不可能享受高效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这是坚持可持续性生态发展观的要义所在。

    2010年01期 v.31;No.121 91-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下载次数:1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3 ]
  • 构建和谐社会条件下党的执政能力的构成要素分析

    莫诗浦;莫勇波;

    执政能力是由范围广泛的众多能力要素所构成的能力体系。在当前构建和谐社会时代背景下,党的执政能力主要包括发展和建设社会的能力、管理和稳定社会的能力、实现公共利益和公平正义的能力、化解社会矛盾和协调社会关系的能力,等等。

    2010年01期 v.31;No.121 96-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下载次数:1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93 ]
  • 邓小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逻辑

    仇小敏;

    邓小平在实践中,解决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运用到中国所面临的一系列的问题和矛盾,探索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逻辑:以准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前提,在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指引下,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原则,坚持理论创新的根本方法,以不断总结实践经验为基本途径,从而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即邓小平理论。

    2010年01期 v.31;No.121 102-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下载次数:2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83 ]
  • 村官贿选及其遏制对策刍议

    黎莲芬;

    村官贿选祸害极大,通过立法把《关于加强和改进村民委员会选举工作的通知》的精神明确化、具体化、制度化是治标对策;培养和提高村民的民主意识是治本对策;遏制村官贿选,要标本兼治,多管齐下。

    2010年01期 v.31;No.121 107-109+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2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60 ]
  • 上市公司中小投资者法律保护机制现状分析

    刘敏;蓝文永;

    作为证券市场资本供给方的投资者,直接推动证券市场的发展,因此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是证券市场健康、快速发展的基石。本文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中小投资者利益保护的法律现状进行分析,为我国上市公司的健康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2010年01期 v.31;No.121 110-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2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64 ]

传播学研究

  • 新媒介环境下的草根媒介对大众传播经典理论的冲击

    童莉;

    大众传播经典理论对人类传播贡献巨大,但近年来,以博客、播客、QQ空间等为代表的草根媒介发展迅速,强力撼动着传统媒介的强势地位。2009年,"中国博客大众化元年"后的第四年,草根媒介可以让普通草根民众一夜成名,让普通人成为博客名人,如今,草根媒介已成为网民的重要信息来源。本文针对新环境下草根媒介对三个大众传播理论("把关人"理论、"议程设置"理论和"意见领袖"理论)带来的挑战和冲击进行分析。

    2010年01期 v.31;No.121 114-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下载次数:7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59 ]
  • 《南国早报》的产业经营概要及其深化

    曹正文;

    《南国早报》是广西最有影响力的省级都市类报纸。它在产业化的经营中做到定位明晰,突出差异竞争,注重力量整合,创设激励机制,主动拓展发行渠道,为广告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为了更好地适应日益炽化的媒体竞争,《南国早报》还应进一步深化产业经营的内涵:提升媒体品质,做好区域新闻报道,突出时评,建构特色版面,开发报网资源,完善报业的产业链。

    2010年01期 v.31;No.121 118-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下载次数:2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7 ]
  • 广西新闻教育办学模式的发展创新及新闻教育前景展望

    陈羽峰;靖鸣;

    当前广西的新闻教育遇到了良好的发展契机,如何抓住有利时机,不断创新发展是广西新闻院系面临的普遍问题。对此,本文认为新闻院校要培养出适应广西经济社会发展和传媒发展的新闻类人才,就应该在办学模式上有所创新与发展。本文从办学模式的概念入手,对当前广西新闻院系的办学模式以及存在的问题作了分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广西新闻教育在新闻人才培育目标、培育内容、培育方法三个方面该如何实现创新与发展,使培育出的新闻人才适应广西经济社会的发展。

    2010年01期 v.31;No.121 122-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66 ]

语言学研究

  • 言语交际中话轮更迭的技巧——基于小说《飘》中的话语分析

    陈陆健;

    娴熟的话轮替换是言语交际能力之一,也是一项非常复杂的技能。小说《飘》中的人物性格各异,生活场景丰富,在话语交流中蕴含着丰富的话轮更迭技巧,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和进一步深入研究。

    2010年01期 v.31;No.121 127-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下载次数:6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79 ]
  • 中介语语体可变性与语体失误

    陈光伟;

    语体的选择直接影响到语言交际的效果。英语中介语语体具有可变性特点,通过各种语体失误表现出来。克服语体失误的教学对策主要包括传授语体知识,强化语体意识,设置虚拟语境进行大量的语体转换练习,提高语体能力。

    2010年01期 v.31;No.121 132-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下载次数:3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77 ]
  • 博白地佬话的特殊称谓

    陈钰文;

    地佬话是粤语的一种,它在博白地佬人的交流中折射出独特的语言魅力。地佬话的词汇丰富且独具特色,在称谓中既有与现代汉语一样的称谓语,也有其特殊称谓语,它们的历史源远流长,且和人民大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

    2010年01期 v.31;No.121 138-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3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70 ]

写作学研究

  • 应用文写作思维的两个特点及教学改革创新

    覃可霖;

    应用文写作思维有两个特点,有一部分应用文的思维模式化、简明化趋势将进一步突出和强化;而演讲稿、广告策划、新闻等应用文体的写作,却需要创新思维。应用文写作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必须强化实践环节,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学生的电子办文能力,并以多种考试考核方法构建的评价体系,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同时还可通过辩论质疑、开展专业学科互相渗透师生互动的教学,提高学生应用写作的思维能力。

    2010年01期 v.31;No.121 144-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下载次数:3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50 ]
  • 论阮籍的公文写作

    方雷;

    公文作为阮籍作品的一部分,理应受到应有的足够的重视。阮籍公文写作虽然屈指可数,但其艺术价值却不可忽视。深入考察阮籍的公文写作,才能全面认识阮籍既是著名诗人又是公文写作高手的真实面目。而从刘师培对阮籍公文评价的失误,我们将会认识到公文写作独特的风格特色和审美要求。

    2010年01期 v.31;No.121 149-151+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下载次数:1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1 ]
  • 现代写作理论建设之先声——梁启超《中学以上作文教学法》管窥

    孙永兰;

    梁启超的《中学以上作文教学法》是第一部借鉴西方理论来研究中国作文教学的专论,它前承中国古代写作理论传统后启中国现代写作之门,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开包括实用写作在内的现代写作学之先河。不仅是梁启超送给我们中学语文教育的一道美味大餐,也是现代写作学理论建设的一部奠基之作。

    2010年01期 v.31;No.121 152-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下载次数:4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61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