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

  • 回眸盛事话繁荣——2012年广西民间文艺年度叙事

    黄桂秋;

    广西各民族民间文艺资源丰富多彩,积淀深厚,传承久远,且地方民族特色鲜明,艺术价值、科学价值、实用价值极高。2012年,是广西民间文艺家协会成立50周年,本文从年度盛事、年度聚焦、年度奖项、年度追踪、年度著作等方面,对广西民间文艺事业进行年度回眸。

    2013年02期 v.34;No.134 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9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8 ]
  • 论京族饮食习俗及文化内涵

    陈丽琴;徐少纯;

    京族世代居住海岛,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造就了京族以渔业捕捞为主的生业方式,以海为生,与海相伴。京族"靠海吃海",饮食丰富多样,具有浓郁的海洋气息,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体现了京族同胞的文化观念和生存智慧。

    2013年02期 v.34;No.134 10-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0K]
    [下载次数:3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59 ]
  • 民族文化生态背景下杂技艺术发展的几点思考

    谭纯武;

    基于民族文化生态对中国杂技艺术的深远影响,面对新的市场环境,应注重杂技艺术的审美定位、创编构思、表演样式和营销策略等方面的创新,以此强化对杂技自身规律和发展趋势的把握,形成市场核心竞争力,从而更好地展现中国杂技艺术的独特魅力。

    2013年02期 v.34;No.134 16-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3K]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57 ]
  • 颜文姜庙会与民间孝文化传承

    王健;

    颜文姜以德报怨,以孝道侍公婆而演化为神的故事在博山代代相传,妇孺皆知。每年博山区都会举行热闹的庙会来纪念颜文姜。从颜文姜身上所体现的"孝"与"善"催生出了博山特有的乐善好施,崇尚孝道的淳朴民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一些地域性优秀的民俗受到破坏。颜文姜民俗的代代传承给我们带来一定启示。

    2013年02期 v.34;No.134 2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4K]
    [下载次数:2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54 ]

哲学·经济学研究

  • 审美生态视域中美本质的再考察

    唐虹;

    在美学史上,无论是研究美本身还是审美关系、审美经验,美的涵义都是一个绕不开的结。本文运用分析美学追求概念涵义清晰性的精神,运用审美生态学的理论,对"美的本质"这一美学史上千古难题做出再思考,认为美是人心中高悬的一杆标尺,是最高的理想,用以衡量万事万物的好与坏,不一样的标尺就有不一样的美本质观。在人类的审美历史上,经历了从客体化的天态审美场到主体化的人态审美场再到天人整生的生态审美场的范式转换,关于美的标尺的观念或美本质的观念也就出现了形式美观、真美观、善美观与生态整体价值美观,而生态整体价值美观则能将一切关于美本质的纷争包容其中。

    2013年02期 v.34;No.134 25-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2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71 ]
  • 精神分析中的攻击性行为透视

    刘玲;

    精神分析中的攻击性行为表现为:自残自虐倾向的攻击行为,表象或意愿上的对他人的攻击性行为,象征性的攻击行为以及犯罪性攻击行为等。究其原因,攻击性首先和自恋有关,第二和欲望有关,第三和自我否定有关。对精神分析中的攻击性表现进行分析,将会对个体人格的健全和社会的发展产生重要意义。

    2013年02期 v.34;No.134 30-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1K]
    [下载次数:2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52 ]
  • 大慧宗杲批评默照禅为“邪禅”的实质

    周瑶;

    前人在探讨宗杲批评默照禅的原因时,多从禅学的角度出发,忽略了宗杲生活的时代背景,因而所得结论相去甚远。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与禅学背景,结合临济宗的宗风与大慧宗杲的性格特点,大慧宗杲批评默照禅,除由于禅法不同的因素之外,主要是以积极用世的态度批评默照禅事事莫管的冷漠态度,以求变通佛法切合当时的世情,实现大乘佛教自利利他、为物作则之功。

    2013年02期 v.34;No.134 34-37+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8K]
    [下载次数:1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46 ]
  • 广西文化产业博览会发展的优势分析与对策

    唐奇展;于芳芳;项载丽;

    自2004年首届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开始,文博会在我国快速发展起来。随着中国—东盟博览会的召开,广西的文化产业博览会也呈现蓬勃发展的局面,但广西在发展文博会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本文通过分析广西文博会现状、问题,结合区域优势,提出了加快发展广西文化产业博览会发展的对策。

    2013年02期 v.34;No.134 38-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4K]
    [下载次数:2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73 ]

文学研究

  • 晚明文学家张大复四考

    杨东甫;

    晚明苏州籍文学家中有两位张大复,一为吴县人,一为昆山人,两人的文学成就各有所长,而部分著述将两人混为一谈。一些辞书认为昆山张大复有二子,并有贡生功名,皆误。吴县张大复创作的戏曲作品应为传奇二十九种、杂剧六种,其中杂剧均佚,传奇传世者为十一种及少数残曲。吴县张大复的姓名字号是:姓张,名彝宣,字大复,号寒山子,而当今相关著述对其姓名字号的表述几乎无一完全正确。

    2013年02期 v.34;No.134 42-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2K]
    [下载次数:2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49 ]
  • 明清两朝来华使节的花山诗篇

    黄权才;

    从《越南汉文燕行文献集成》整理出关于花山岩画的古代16篇诗歌以及部分相关记录,这些从明万历二十五年至光绪六年越南来华使节的作品,可以弥补花山岩画没有古诗的空白,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本文依时序辑录诗篇,并有所发挥,作了简要的笺注。

    2013年02期 v.34;No.134 48-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3K]
    [下载次数:1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90 ]
  • 北朝诗人的地域特征

    卢有泉;

    北朝诗人活动的中心区域有一个最明显的特点,即无论西部的长安地区,还是中部的洛阳、晋阳地区,都是中古时代中国文化最发达的地区。活动于这些区域的诗人们,立足于华夏文化的沃土,背靠着绵长的文学传统,以其独特的地域文化素养和个性,共同创造了北朝诗歌的三个辉煌时代。本论文以北朝诗人的地域特征为切入点,揭示了洛阳、晋阳、长安三个诗歌中心活动的主要诗人及其诗歌创作情况。

    2013年02期 v.34;No.134 53-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1K]
    [下载次数:1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59 ]
  • 《晏子春秋》文体辨正

    许峰;尹玉珊;

    关于《晏子春秋》的文体性质,古往今来主要有四类观点。《晏子春秋》创作的时代正处于中国古代文体发展的萌芽期,其文体性质不是单一的。立足文本的具体特征考察,《晏子春秋》既有人物传记的记人属性,又有小说文体的虚构因素;既有诸子散文的思想性,又有叙事文学的故事性,是一部体制特殊的古典文学作品。

    2013年02期 v.34;No.134 57-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0K]
    [下载次数:1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56 ]
  • 歌酒相伴的诗意人生——评熊红久的散文《伊克苏龙》

    陈敢;

    这是一篇用诗歌的语言描写的小说化散文。作品描写了天山深处伊克苏龙草场上草原与人的生命融合而不可分离的动人故事,在自然与人的体察中,揭示了蒙古民族的人性美和人情美,发掘这个草原民族久远的历史文化和雄强的生命伟力。

    2013年02期 v.34;No.134 62-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4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7 ]
  • 广西新时期戏剧文学创作中的文化身份意识

    胡国威;

    新时期的广西戏剧文学具有鲜明的文化身份意识,彰显广西以壮族为主的各少数民族文化身份的同时也在努力寻求与外来文化和主流文化的融合。这种在全球化背景下产生的文化身份意识赋予了广西戏剧文学新的内涵和特质,促进了广西戏剧文学的发展。

    2013年02期 v.34;No.134 65-67+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2K]
    [下载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9 ]
  • 透视莫言小说中的道家思想倾向

    黄萍;

    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关于莫言小说的研究,更多的是从小说观念、叙事方式、意象表现等方面进行的。莫言小说无论是在思想内容、小说结构,还是在人物塑造上,我们都可以感受到莫言受到道家思想的影响。他的小说有的具有母性崇拜思想;有的具有鲜明的宿命论;有的拥有诸多具体的特征。

    2013年02期 v.34;No.134 68-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2K]
    [下载次数:1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2 ]
  • 具体而流动的智慧之美——卞之琳《圆宝盒》的教学分析

    罗小凤;

    卞之琳的《圆宝盒》是现代诗歌教学过程中最具歧义性的诗例之一,具有多重解读的可能和充分的阐释空间。具体而言,《圆宝盒》中诗人巧妙设置"圆宝盒"意象,并在科学与佛学结合、具体和流动交织以及相对性与圆融性的多元和合中直觉地展示了一种具体而流动的智慧之美。

    2013年02期 v.34;No.134 7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2K]
    [下载次数:4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0 ]

教育学研究

  • 壮族传统伦理道德对当代壮族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影响

    邓艳葵;

    壮族传统伦理道德影响着壮族的一代代人,而当代壮族大学生大部分生于壮族地区、长于壮族地区,对本民族的传统伦理道德耳濡目染,他们的思想道德观念、道德品质无不深深打上了本民族的烙印。笔者在展开相关调查的基础上,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阐述了壮族传统伦理道德对当代壮族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影响。

    2013年02期 v.34;No.134 75-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0K]
    [下载次数:1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56 ]
  • 广西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环境研究

    傅真放;张慧荣;吕志;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创业问题是人们普遍关注的社会热点、焦点及难点问题,是关系大学生自我发展、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及社会安定的综合性问题。本文对广西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环境进行研究,探讨广西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环境特征与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优化我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环境进行了探讨。

    2013年02期 v.34;No.134 80-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2K]
    [下载次数:1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66 ]
  • 网络时代背景下高校共青团工作新模式探析——以广西师范学院共青团组织三级网络为例

    龙妮娜;

    网络时代背景下高校共青团传统工作模式正面临诸多新挑战,包括网络的自由性和选择性对高校共青团宣传教育职能的挑战、网络的开放性和交互性对高校共青团吸引凝聚职能的挑战、网络的广泛性和便捷性对高校共青团组织动员职能的挑战、网络的虚拟性和匿名性对高校共青团服务大学生成长成才职能的挑战。面对网络时代的挑战和冲击,广西师范学院以"创新-超越-回馈"为路径,创新性地提出了共青团组织三级(校-院-班)网络工作模式,并以此形成对高校共青团传统工作模式的重构和对团组织功能的完善,为网络时代背景下高校共青团工作模式的创新进行了有益探索和尝试。

    2013年02期 v.34;No.134 85-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9K]
    [下载次数:4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79 ]
  • 论高师体育专业大学生综合文化素质的培养

    林景红;

    社会的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通过对体育专业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现状分析,提出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培养并重、强化专业教育中的素质教育以及实践教学环节等改革措施,提高体育专业大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和人才培养质量,达到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

    2013年02期 v.34;No.134 92-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4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65 ]
  • 对我国高校构建多元一体化教育模式的若干探讨

    杨荣翰;

    多元文化教育给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带来了机遇和挑战。自20世纪60年代起在美国社会有着极大影响的多元文化教育思想,为我国高校构建多元一体化教育模式提供了基本的理论依据。基于这一思想,我国高校构建多元一体化教育模式,应考虑兼容多元,坚持主体;重视通识,强化专业;全面发展,因材施教;重视过程,灵活考核;注重实践,提倡创新。

    2013年02期 v.34;No.134 97-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3K]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61 ]
  • 教师教育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

    李玲;

    地方高师院校的根本使命即为基础教育培养优秀师资。"教师教育职前职后‘三位一体’实践教学模式",是对教师教育人才培养理论的重大突破,能够切实解决教师专业化发展背景下地方高师院校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培养、城区中小学教师职业发展、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提升及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等现实问题。

    2013年02期 v.34;No.134 102-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4K]
    [下载次数:2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74 ]
  • 企业社区终身教育服务途径探析

    蔡小兰;

    企业社区员工提高学历和岗位技能的意愿强,亦有提高个人道德文化素养的学习需求,但自主学习的能力不强,尚未适应数字化学习环境下的远程教育教学模式。当前企业社区的教育还不能满足员工终身学习的需要。企业社区教育必须把握实用性原则和按需设教、按需施教的原则,通过提高员工数字化学习的能力、建立完善的数字化学习激励机制、加强网上资源建设、深化考试改革等途径,提高终身教育的效果。

    2013年02期 v.34;No.134 107-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6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4 ]
  • 高职高专学生突发事件成因及辅导员应对之策的探讨

    郑忠平;宁英烈;

    高职高专院校由于办学资源供需不平衡、德育为先氛围不浓厚、学生人格品行不成熟、应急处理机制不完善、家庭社会教育不匹配等因素影响,导致学生突发事件频发。充分发挥辅导员事前防控、事中应对、事后总结全程处理学生突发事件的有效作用,对建设平安和谐校园、维护社会稳定、造福学生和家庭具有重大意义。

    2013年02期 v.34;No.134 111-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8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84 ]

语言学研究

  • 表情达意 提高写作技巧——写作思维技巧探秘之四

    覃可霖;

    要做到写人记事具体生动;状物绘景鲜明形象;议论抒情真切深刻,就要讲求表情达意的写作技巧,它包括"对比"、"衬托"、"白描"、"象征"、四个方面。

    2013年02期 v.34;No.134 114-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4K]
    [下载次数:1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5 ]
  • 中国与菲律宾语言政策、语言规划的对比研究及启示

    尹少君;邹长虹;

    中国与菲律宾都是多民族多语言的国家,同样面临着国内语言多元化以及国际语言冲击的格局,在近代都致力于语言政策和语言规划的改革与发展。在中国与东盟关系持续发展的背景下,研究菲律宾语言政策和语言规划对我国语言政策、语言规划的改革与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2013年02期 v.34;No.134 119-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4K]
    [下载次数:7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69 ]
  • 促膝而谈 如话家常——王宗炎先生学术论著中对话体的特征分析

    吴俊;

    王宗炎先生在其学术论著恰当采用了对话体,把相关的学术问题论证尤为透彻。为了更好的理解王先生学术论著中对话体的主要特征,文章结合具体的例子,从对话的形式、内容、修辞手法等方面做了相关分析。对话形式有实际讨论式及虚拟讨论式,对话内容主要有并列互补式、对立互驳式、回答解疑式,修辞手法则有设问、隐喻等。

    2013年02期 v.34;No.134 124-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4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66 ]
  • 独立学院学生语言认知风格与学习风格探析——以广西师范学院师园学院学生为例

    张天乾;

    本文采用调查问卷的方法,从认知风格和语言学习风格两个方面,将独立学院的学生和重点大学学生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独立学院学生的认知风格呈现较强的场依存型倾向,封闭型和有序型的语言学习风格占主导。这些特点的发现有助于帮助外语教师解决教师教学风格与学生学习风格之间的适配性,对独立学院的外语教学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2013年02期 v.34;No.134 128-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6K]
    [下载次数:1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65 ]
  • 语言模糊性的哲学再思考

    翁向华;

    语言模糊性是自然语言的基本属性,其研究历来受到学界关注。以中西方学者的相关分析为研究背景,以辩证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础,从认识论的新角度,对语言模糊性的来源和存在理据进行哲学剖析,发现模糊性与生俱来,与明确性共生共存,相互转化,循环反复。

    2013年02期 v.34;No.134 134-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1K]
    [下载次数:1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31 ]
  • 基于语料库的中国英语学习者书面语中减弱语使用情况调查

    魏金凤;陈丽勤;

    以中国学习者英语语料库CLEC和英国国家语料库BNC书面子语料库为基础,利用AntConc软件检索减弱语词在两个语料库中的分布情况,分析中国英语学习者与本族语者在减弱语词使用频率上的差异,以及低水平英语学习者和高水平英语学习者在使用减弱语词方面的差异。结果显示:1)中国英语学习者在减弱语使用频率上与本族语者存在显著差异,在某些减弱语词的使用上存在严重不足。2)水平越高,掌握的减弱语越多。高水平英语学习者无论是在使用频率上还是减弱词运用上都更接近于本族语者。

    2013年02期 v.34;No.134 137-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3K]
    [下载次数:1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67 ]

传播学·艺术学研究

  • 公共传播视域下的“魏晋清谈”及其当代遗思

    谢清果;王昀;

    作为魏晋南北朝时期一种特殊文化生态,魏晋清谈虽然与现代意义的公共传播有所差异,却具有古典公共传播色彩。在魏晋清谈的公共传播机制探讨中,可以发现:其传播主体集中于士大夫阶层,重视技术的传播策略建立在独立话语开展基础之上,并且,清谈活动通过以公共话题为介质,拓展了自身传播空间。讨论魏晋清谈,亦能从侧面窥视中国古代公共传播的整体面貌。

    2013年02期 v.34;No.134 142-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2K]
    [下载次数:3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50 ]
  • 报纸视觉化与区域形象塑造——以广西为例

    曹正文;

    视觉化的传播方式,因其易于接受、受众面广、直观感性的特点,越来越受到报纸的广泛运用。广西区内的报纸在塑造视觉化地区形象方面的实践中取得长足的进步,同时也还存在着一些不足。重视文图结合,考虑多维元素,加强民族特色元素的使用,加强个性化,从整个区域的高度去把握宣传主题,是广西的报纸强化视觉化区域形象塑造的重要手段。

    2013年02期 v.34;No.134 148-1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8K]
    [下载次数:1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47 ]
  • 建立与完善传媒业长效激励机制之探析

    时臻善;唐烨;

    要发挥激励的最大效能,传媒业需要物质与精神激励并重原则,灵活把握原则,根据传媒单位的实际情况,驾轻就熟地运用目标激励法、竞争法、奖惩法、薪酬激励法、培训激励法与自我激励法。建设好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需要研讨有效的激励系统,采取晋升、技术激励、组织文化与精神激励等多重激励措施,严格推行绩效考核,突出"能力本位"的激励特色,努力践行岗薪制,让技能与报酬有机地结合起来,最终达到能力提升的激励宗旨。

    2013年02期 v.34;No.134 152-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1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56 ]

  • 敬告作者

    <正>《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系广西师范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季刊,国内外公开发行。系首届中国百强社科学报、第四届全国优秀社科学报、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扩展版)、广西优秀社会科学期刊,获广西高校文科学报一等奖,"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栏目是全国高校社科期刊特色栏目。

    2013年02期 v.34;No.134 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1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6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