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段宝林;
文化自觉是对事物正确的认识和感悟。没有文化自觉就没有文化的建设和文化的创新。文化自觉靠学习和研究来获得。要提高对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自觉,提高文艺的社会本质和艺术本质的文化自觉。要用六维的立体思维去观察和认识文化,提高对文艺规律的文化自觉,实现社会主义文艺的大繁荣。
2014年02期 v.35;No.138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93 ] - 谢永新;刘光创;
广西的壮族与越南的岱族和侬族都是古代百越族群部落的直系后裔,在语言文化、服饰文化和节庆文化等方面有着共同的文化渊源。这种共同的文化渊源体现出典型的水稻农业文化特征,表现在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社会组织结构等方面。对其进行研究,有利于促进两国民族文化的交流。
2014年02期 v.35;No.138 6-8+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3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63 ] - 吴电雷;兰桂;
自1983年至今,贵州地戏研究主要涉及五个方面的问题:论述地戏的本体因素,如地戏的形成、剧目、面具、音乐、表演动作等;讨论地戏的形态;探究地戏的多种价值和"非遗"保护问题;由张艺谋《千里走单骑》涉及"安顺地戏"署名权的官司之争而衍生的系列论题。新时期,要开新地戏社会价值和学术意义,使之既能充分发挥承载屯堡文化功能的作用,又能促进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
2014年02期 v.35;No.138 9-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6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53 ] - 林安宁;
中国神话的演变大量存在于古典神话、活态神话及各民族神话之间。神话的演变是不断被运用的结果,它伴随着意识形态、政治文明和文化等诸多领域的诉求。神话的运用有显性与隐性之分,也有正面与负面的差别。学者既要揭示神话被滥用的现象,也要研究它如何促进当代社会的正面发展。应用神话学属于神话学的分支,它为神话学建设提供新的增长点。
2014年02期 v.35;No.138 15-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1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54 ] - 刘叶波;
绥宁苗族婚俗"哭嫁"是千百年来绥宁苗族人民生活状态的呈现和思想感情的表达,更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多样性的生动展现,具有鲜明的民族和本土特色。苗族婚俗"哭嫁"因其深厚的历史渊源,在传统长河中形成了它特有的哭嫁程式及艺术特征,是绥宁县绚丽多彩的民族音乐中的一朵奇葩。
2014年02期 v.35;No.138 20-23+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3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51 ]
- 孔庆东;王适文;
茅盾既是著名的小说大师特别是长篇小说大师,又是著名的文学理论家特别是新文学早期的理论开拓者。他的小说创作与他的文学理论素养和前期的文学经验有着密切的关联。本文从诸多原始材料出发,详细探讨了茅盾从事小说创作之前和从事小说创作之初的文学理念和实践,此中蕴含着茅盾和整个新文学创作的诸多要义。
2014年02期 v.35;No.138 38-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2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9 ] - 涂秀虹;
高阳小说《胡雪岩全传》塑造了具有复杂人性的主人公胡雪岩形象,通过胡雪岩暴起暴落的人生历程的展现,广阔地反映了"历史的人"所处的特定时代——其政治经济风云与社会文化、社会生活情状,并努力探索中国商人与商业和中国政治国体、文化传统之间的关系。小说对商业与政治得失成败、对民族命脉盛衰因缘的深沉思考,表现出高阳非凡的史识。
2014年02期 v.35;No.138 44-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1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1 ] - 宋坚;
浓厚的家园意识与生态情怀是广西新时期文学的主体内容。对家乡故土的眷念,对生存家园的牵挂,使得"还乡"主题和"家园"情结成为作家重点表现的内涵。此外,在生态关怀上,广西文学作家本着对家乡山水的挚爱,自觉地投身于生态文学浪潮之中,为故园的绿色生态讴歌,对破坏生态环境的种种行径进行无情的鞭挞与揭露,表现了作家悲天悯人的情怀,展现了广西各族人民追求"天人合一"的和谐生态理想。
2014年02期 v.35;No.138 49-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1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5 ] - 唐虹;
人类求"是"的哲学思想随着人类认识的发展而发展。当人类哲学思想由片面走向全面,由传统哲学走向生态哲学时,以哲学为根基的美学理论与艺术理论也必然发生变化。美学理论其探求的范围从纯粹艺术领域拓展到整个生态系统,审美心理机制、审美价值、审美方式、审美目的等都得到拓展,形成拓展美学理论。在生态哲学、生态美学及新出现的大地艺术、环境艺术、成品艺术等新兴艺术实践形式的共同作用下,艺术理论也由传统艺术理论发展到生态艺术理论阶段。主要由生态艺术哲学与生态艺术批评构成的生态艺术理论重植了艺术的生态之根,恢复了艺术的灵魂。
2014年02期 v.35;No.138 54-58+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2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68 ] - 廖华;
袁世硕先生对历史剧创作提出了不少真知灼见,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三大方面:艺术形象的准确定位、历史真实的现实意义和谋篇布局的精细设计。这些创作观念,不仅揭示了古代历史剧创作的深层规律,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而且对当代的历史剧创作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2014年02期 v.35;No.138 59-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6 ] - 李玉杰;
《天浴》是严歌苓的短篇小说代表作,主要讲述了女知青文秀用肉体换取回城机会的故事。主流评论常常将这部小说的主题总结为对"文革"的批判。然而事实上,《天浴》着重描写的是男性对于女性的霸权,"文革"只不过是这种霸权发生、存在的舞台,作家的批判重点是霸权本身,而绝不是这个舞台。但同时,《天浴》也不是一部激进的女权主义文本,在否定男权的同时,作品对包括文秀在内的女性自身的弱点也进行了批判。
2014年02期 v.35;No.138 65-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8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55 ] - 刘瑞;丘雅;
钦州三海岩今存康熙年间两广总督吴兴祚师生唱和诗刻四首。该石刻位于三海岩月岩右壁,距今已有330年,保存完好。结合实物文献与典籍文献,对其背景、作者、诗刻书法及文学价值进行考释。所存四首石刻诗歌皆为五律,诗意灵动清幽;又兼诗刻书法行草相间,字迹秀美飘逸,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书法价值和历史文物价值。
2014年02期 v.35;No.138 70-73+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5K] [下载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43 ]
- 李香玲;
课程知识是教育活动中的重要因素。为了了解课程知识的演进过程以及发展趋势,分析了斯宾塞、杜威、布鲁纳、阿普尔和多尔的课程理论中的课程知识,并分析课程知识在特征、价值、主体、研究等方面发生的变化,期望能为当今课程理论和课程实践有所裨益。
2014年02期 v.35;No.138 74-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3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51 ] - 李娜;贺祖斌;
通过非介入性研究方法,对广西普通本科院校办学定位进行分析,从办学目标、办学类型、办学层次、人才培养、服务面向等六个方面论述办学定位现状,分析定位特征及其存在的问题。
2014年02期 v.35;No.138 78-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2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63 ] - 陈光伟;
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改革呼唤一批能教善研的卓越英语教师。高师院校英语专业应该以实施"卓越人才培养计划"为契机,准确把握卓越英语教师内涵,通过改革课程设置、加强人文教育和思辨能力训练、创新实践教学环节、整合优质资源等途径,着力探索卓越英语准教师的培养模式,为基础教育输送高质量拔尖人才。
2014年02期 v.35;No.138 82-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2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72 ] - 蒋慧;袁爱玲;
留守幼儿研究作为当前的研究热点,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种种困境:研究对象界定混乱;研究立场主观;研究方法不足;研究视角单一。与此相关,突破留守幼儿研究的困境需要细分研究对象;排除先入为主的研究立场;改善量化研究,加强质性研究;从静态的单一研究视角转向动态的多视角,以此来实现留守幼儿研究的新发展。
2014年02期 v.35;No.138 87-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3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60 ] - 卫绪华;
在终身教育理念指导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可持续性、开放性、主体性以及建立公民学习信仰的目标定位应得到突显。为此,要积极营造良好的思想政治终身教育的社会氛围,建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终身教育体系,开展思想政治终身教育的方法创新和途径创新。
2014年02期 v.35;No.138 93-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68 ] - 赵琦;
为了使高校更有效地培养社会需要的商务英语人才,在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是商务英语教学特殊要求的有效尝试,本文从实际操作和有效性讨论案例教学法,以期能帮助提高学生学习商务英语的兴趣及培养其创造性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014年02期 v.35;No.138 98-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59 ]
- 付开镜;
汉唐盛世的文治武功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极为辉煌。当代国人的"汉唐盛世情结",是中华民族的独立与伟大复兴的自信历史根基。因此,"汉唐盛世情结"有利于中华民族复兴梦的实现。只是,我们在向历史看齐之时,还要"睁眼看世界",处理好汉唐形象与当代中华民族复兴后国家形象、历史上的中华民族复兴进程与当代中华民族复兴进程、民族自信与民族自大、汉唐盛世中汉族成就与少数民族成就、中国文化与外国文化五大关系,把培养中华民族的自信心、自豪感与积极西学结合起来,方能更好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2014年02期 v.35;No.138 129-132+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2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4 ] - 黄志强;容溶;
目前新生代农民工问题日益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也是社会学界研究的一个热点。新生代农民工具有如下特征: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但技能依然偏低,乡土观念淡薄,社会交往范围扩大,城市归属欲高,消费方式城市化,维权意识增强,寻找发展机会增多,就业不稳定、怕吃苦且参保率低,强烈的文化断裂感。了解他们的基本特征,采取有效措施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积极意义。
2014年02期 v.35;No.138 133-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61 ] - 逯长春;
我国社会正面临日益严峻的男青年成婚难问题,在偏远落后地区更是呈连片集中之势。这一问题将会给社会造成多方面的影响,如增加社会福利与健康成本;社会管理与治安维护将更为严峻;有可能加剧阶层分化,引发社会矛盾与冲突;民族地区的这类现象可能引发民族问题,不利于民族团结;妨碍经济发展;导致成婚难问题恶性循环。这些影响间的关联会加重某些影响的程度,而通过媒介效应、蝴蝶效应、流动与平衡机制,这些影响将会扩展至更广泛的区域。
2014年02期 v.35;No.138 137-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1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44 ]
- 胡易容;岑轶;
本文主要论述了新媒介环境下的地域形象传播的模式转型问题。针对中国城市化发展的二次城市化同步的特殊性,论述了当前城市品牌塑造的重实体、轻符号的问题。针对后进城市的特征及其所面临的新媒介传播环境,本文结合符号学与广西近年的发展现实,提出了当前二次城市化并行背景下重构符号指称、强化符号原创等城市品牌符号化设计传播策略。
2014年02期 v.35;No.138 142-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5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73 ] - 颜小芳;
电影《小时代》系列以进行时的方式讲述了四个少女的青春、梦想,体现了小时代视阈下的"中国梦"叙述。与宏大叙事相反,它是一种"小"叙述,是后现代主义文化中的"小"叙述,它并不反抗体制,甚至某种程度上,不自觉与体制达成共谋。它也是消费时代的小叙述。《小时代》的成功,让人们看到了选择"郭敬明"为经典的青少年群体在消费文化浪潮中的主体地位和话语诉求;郭敬明的小说和电影,成为了这群青少年最佳的自我替代性叙述文本。电影《小时代》的粉丝中,以女性青少年居多,某种意义上,《小时代》是中小城市爱做梦的女性青少年的欲望替代叙述,它通过人物形象塑造、城市形象建构、镜像语言风格与"酷"行为模式四个方面,塑造了当下女性青少年的文化认同。
2014年02期 v.35;No.138 147-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12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71 ] - 展宁;
网络流行语表征着当代大众文化心理的图示,而带有身份标签特征的网络流行语更反映了网民在身份顺从外的戏谑反抗,带有价值观认同的时代特点。在公众认同身份的变迁中,时代的价值取向和对个体的评判标准得以浮现。
2014年02期 v.35;No.138 153-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下载次数:7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6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