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

  • 论京族哈节唱词的内容与艺术特色

    陈丽琴;王虎平;

    哈歌是京族哈节期间在哈亭内演唱娱神的歌,以敬圣神、求平安、庆丰收等为主要内容,表达人们对幸福生活的憧憬和追求,蕴含着民族道德伦理观念。哈节歌词的修辞手法多样,语言呈现出书面化的特点,运用艺术化表现手法,具有别具一格的艺术特色。

    2015年03期 v.36;No.145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1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73 ]
  • 从字频看壮族传统文字的效用特点——以方块壮字和汉字的字频比较为基点

    高魏;黄南津;

    研究表明,在"省力原则"的作用下,方块壮字存在与汉字类似的"效用递减"趋势,少数字符的效用高,多数字符的效用低。但是,与汉字相比,由于字形规范化和语料规模的制约,方块壮字"效用递减"的趋势没有那么明显,高频字不够"高效",效用也不够集中。

    2015年03期 v.36;No.145 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8K]
    [下载次数:1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78 ]
  • “非遗”传承的民间参与——来自广西平果县歌圩的考察

    刘倩;

    歌圩是壮族民间文化的特色所在,也是现代壮族嘹歌的重要生存空间。同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壮族歌圩与嘹歌的保护传承相得益彰,互相促进。依托歌圩这一传统地域性活动组织形式,壮族嘹歌的传唱被融入到群众的日常生活,民间参与的优势力量亦被充分发挥,这使"非遗"的活态传承得以有效实现,而这对于其他项目类"非遗"的传承发展也将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2015年03期 v.36;No.145 10-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2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68 ]
  • 商羊舞的民俗文化探析

    赵海青;

    "商羊舞"是流传于山东鄄城县一带的风格独特的民间舞蹈。以模仿商羊鸟的屈足动作为主要特点形式,属祭祀求雨舞蹈中的一种,带有浓厚的图腾崇拜意蕴,并伴随着历史的变迁由最初的娱神功能向娱人功能转变。

    2015年03期 v.36;No.145 13-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下载次数:1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43 ]

文学研究

  • 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

    孔庆东;

    何谓"现代"?何谓"现代性"?回顾中国现代文学,我们应该思考这些问题。世界各国进入"现代"的时间和方式都是不同的,这与工业文明的兴起、理性启蒙的普及、人类愈来愈组织化的生活模式都有着密切的关联。所以,我们必须在"人类现代文明"的总体框架之下来看待和学习中国现代文学,才能比较准确地把握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和发展,从而进一步去探索中国现代文学以致当代文学的演变规律。中国现代文学究竟是什么时候"发生"和怎样"发生"的,现代文学的许多重要作家、理论家、文学史家都给出了不同的回答。

    2015年03期 v.36;No.145 16-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下载次数:2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1 ]
  • 《梦游者》三大主人公形象原型叙事批评

    宋根成;

    赫尔曼·布洛赫的第一部历史小说《梦游者》在价值崩溃历史观的视角下,艺术再现了西方传统文化死亡的过程。在国内外研究中,鲜有研究者聚焦布洛赫笔下人物形象塑造的原型解读。本论文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对这部小说三部曲的每部中的主人公的人物形象与浮士德、唐吉可德和俄狄浦斯三个古典文学形象进行平行比较,揭示布洛赫《梦游者》的主题与人物形象塑造之间如何在原型意义上实现了穿越时空的契合,赋予了文本宇宙性的经验和梦幻般的美学意蕴。

    2015年03期 v.36;No.145 23-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1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0 ]
  • 情感的永恒性——20世纪中国女性小说中的情感描述

    钟琛;

    将中国现当代女性小说,从1920年代至2000年代约80年的历史,大致以20年为一个阶段划分为五个时期,分析这五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女性小说,从小说所描写的人物情爱心理和情感感受,可以看到,小说中人物的情感并没有时代的区别,而在任何时代都同样丰富和强烈;又由于小说总是倾向于写人们的极端情感体验,所以,这近一百年的女性小说,也贯穿着婚恋中的极端情感、不幸的事件。这些极端的情感和不幸事件,在不同的时代里可能产生的原因不同,但是,人物角色从中体验到的强烈感受和深刻的痛苦,是一样的,而且小说人物在婚恋家庭中获得的幸福感在这一百年里并没有随着时代的进步而增减。

    2015年03期 v.36;No.145 28-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67 ]
  • 反讽时代知识分子的“诗经古城”——在符号学意义上重读阎连科的《风雅颂》(杂志版)

    周飞伶;

    从符号学角度解读,《风雅颂》揭示了反讽时代的本质,即符号的物化与符号的泛滥,以及知识分子自我物化与自我符号化的两极人格;而"诗经古城"净除符号的疏离性空间,则是强调对人类符号性的反思,让心灵回到单朴的自我,让"知识分子"之魂附于每个人身上而得以复活。

    2015年03期 v.36;No.145 33-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下载次数:2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95 ]
  • “兄弟失和”的伤痛及其治疗——兼论《孤独者》《伤逝》《弟兄》中与之相关联的隐秘心理

    卢晓;

    "兄弟失和"可谓是鲁迅人生经历中最为伤痛的一次情感事件。然而为什么"兄弟失和"给鲁迅造成了严重的身心伤害,以及鲁迅又是如何治疗这一伤痛的?这成了众多读者心中的一个谜。对鲁迅这一时期显在的生活和隐秘的思想进行并置分析,解析这一时期鲁迅思想变化的过程,从生活、情感本原上探究"兄弟失和"给鲁迅带来的伤痛,特别是以1923年后半年到1925年底鲁迅的创作来探究鲁迅如何经过漫长的精神治疗而最终得以痊愈。

    2015年03期 v.36;No.145 38-42+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K]
    [下载次数:3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5 ]
  • 从话语权看《红楼梦》中女性的悲剧命运

    林素真;

    《红楼梦》中的女性的悲哀就是她们在男权世界中处于"失语"状态,或主动"失语",或被强制"失语",这是她们悲剧命运的起点也是终点:要么"半失语",即其言行大部分情况下受"外语境"的制约,"外语境"处于语境的制高点;要么"半语",即言行不受"外语境"和"内语境"的制约,以内语境支配言行,在言行上没有尊卑观念,这种言行表现导致了"内语境"与"外语境"形成重重的矛盾冲突;要么"全失语",言行既不自由也不自在,但与外界权势环境的言行一致,极致的状态是"失声"、无话可说。

    2015年03期 v.36;No.145 43-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3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75 ]
  • 试论《百年孤独》中的女性形象

    陆璇璇;

    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塑造了多位女性形象:有贤妻良母型的,有为爱痴狂型的,有纯真无害型的,有放纵情欲型的。她们以各自的秉性与心理,在马贡多谱写了多样的人生,展示了女性的独特魅力。

    2015年03期 v.36;No.145 47-49+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23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85 ]
  • 硬汉之气与硬汉之魂——《长满苞谷的山寨》与《老人与海》的比较

    梁彩群;

    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和当代广西苗族知名作家杨文升的获奖作品《长满苞谷的山寨》中的硬汉形象,是中西方世界不同文化视野下的产物,是中西方不同文化视阈下的硬汉人物的代表。从人物的硬汉性格特征、硬汉形象塑造特色和中西方硬汉人物的不同的内在特质等方面进行比较,他们又有各自特点。

    2015年03期 v.36;No.145 50-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1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70 ]
  • 论江南文化对顾况诗歌的影响

    郑顺婷;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中唐前期著名的诗人顾况生于江南,长于江南,早年游幕于江南,结朋订交于江南,晚年优游于江南。江南特殊的地域文化,其中包括自然风物和人文地理、江南名物、风土人情、江南乐曲以及俚谚俗语等方面对他的诗歌创作影响很大。

    2015年03期 v.36;No.145 54-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2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51 ]

教育学研究

  • 论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教育

    覃青必;

    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是一种把幸福与道德结合起来思考的、强调奉献的德性幸福观,大学生的幸福观教育应该以它为导向和归宿。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教育在章节结构上应该包括"幸福与大学生的成长"、"树立正确的幸福观"、"在实践中创造幸福"等教学内容,主要观点强调"精神幸福高于物质幸福"、"创造幸福高于享受幸福"、"社会幸福高于个人幸福"。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教育兼有幸福教育和道德教育的特点,它应该坚持主体性、引导性、实践性的原则,可以采用"理论解释法"、"情感体验法"、"实践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此外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教育还需要发展的社会经济、公平的社会制度、良好的社会环境等方面的保障。

    2015年03期 v.36;No.145 59-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2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53 ]
  • 指向课程核心技能训练的文科实验性教学设计研究——以《公共政策概论》为例

    闻待;

    实验性教学是当今大学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对于大学文科教学来说,实验性教学通过提供一种低成本、无风险的模拟情境,沟通了基础理论与核心技能,使得内隐知识显性化,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助于学生认识复杂社会、提升问题解决能力。本文以文科类课程为例,探讨了文科实验性教学设计如何指向课程核心技能的训练,并以《公共政策概论》课程为例探讨了实验性教学的具体设计。

    2015年03期 v.36;No.145 63-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59 ]
  • 地方师范院校英语专业语音考核机制改革的实证研究

    兰月秋;杨春梅;覃耀龙;

    英语语音是高校英语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语音教学与考核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语音学习具有长期性,语音错误具有反弹性的特点,而地方师范院校学生语音基础薄弱,教学条件有限而无法增加教学课时,第一学期语音课程结束后不少学生的语音水平严重退步。该文章报告了一项试图解决以上问题的实证研究。该研究结果表明对语音课程考核机制进行综合改革能较好地促进学生的语音学习,也证明了大面积实施该方案的可行性。

    2015年03期 v.36;No.145 68-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1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79 ]
  • 论钢琴演奏教学中对乐曲层次感的培养

    江姗珊;

    在钢琴教学中,引导学生对乐曲演奏时层次感的把握是十分关键的,也是更好地诠释乐曲、贴近作曲家本意的必要元素。这就需要强化学生对作品本体分析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建立良好的内心听觉能力,以及对乐曲丰富的想象力,对学生演奏技术的引导是最终实现乐曲层次感的有力保证。

    2015年03期 v.36;No.145 73-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6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62 ]

经济学研究

  • 建立民主化科学化的公共财政投资审批制度

    潘义勇;

    基于建立民主化、科学化的公共财政投资审批体制和机制的主题,分析传统的财政审批决策体制的效应与缺陷及危害,阐明创新公共财政投资审批决策的价值取向和价值目标,提出推进民主化科学化财政投资审批体制和机制的措施。

    2015年03期 v.36;No.145 77-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52 ]
  • 广西沿高速路经济发展战略研究

    韦海鸣;龙水秀;

    高速路网建设会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良好的经济效应,对广西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城市间融合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更好发挥高速路的作用,广西应制定"一极多中心多轴线"的高速路网总体战略规划,打造交通重要节点城市,形成"多层次、网络化"高速路交通枢纽,构建铁路与公路联动机制和产业联动机制,形成各具特色的新型城镇带,完善交通末梢通道建设,加强横向经济联合等。

    2015年03期 v.36;No.145 82-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2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0 ]

管理学研究

  • 新时期我国地方政府履行社会管理职能的生态困境及对策

    王颖;刘爽;

    我国地方经济在新时期的发展呈现出差距逐渐拉大的趋势,导致地方政治生态、社会结构以及社会问题的多样化并产生新的治理困境,地方政府必须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发展,行使社会管理的职责。本文着眼于地方政府在行使社会管理职能时面临的生态困境,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2015年03期 v.36;No.145 86-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1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85 ]
  • 我国领导干部政绩评价结果运用研究

    唐平秋;韦伟光;

    当前领导干部政绩评价结果运用中存在缺乏统一的国家标准、重物质奖励轻精神奖励、评价结果及运用情况不对外公开、结果运用情况缺乏跟踪总结、结果运用的方式或做法缺乏创新等问题。应通过建立统一的国家规范或标准、建立健全精神奖励机制、将评价结果及其运用情况对外公开等措施进一步推动领导干部政绩评价结果的有效运用。

    2015年03期 v.36;No.145 90-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1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47 ]
  • 关于高校基建项目效益审计的探讨

    康治余;刘顺珍;

    对高校基建项目效益审计的必要性进行了探讨,并针对目前效益审计遇到的现实问题,结合审计实际,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期提高高校基建项目审计的效益性。

    2015年03期 v.36;No.145 95-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3 ]
  • 试析人力资本金融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李永强;

    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养老保障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人力资本金融化开始登上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舞台,它能满足员工对财富保值增值的需求,对增加企业凝聚力、"留住人"有重要意义。本文对人力资本金融化进行了介绍,分析人力资本金融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对人力资本金融化的顺利开展提出一些建议。

    2015年03期 v.36;No.145 100-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57 ]
  • 多学科视野中的民族地区乡村治理研究——广西社会学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暨民族地区乡村治理研讨会综述

    罗彩娟;曾令辉;

    为了总结和探讨现阶段我国民族地区乡村治理的问题和对策,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有益参考,广西社会学学会主办了2014年学术年会,会议的主题是民族地区乡村治理。与会代表主要分析了当前我国乡村治理的难点、热点和存在的问题,从多学科交叉的角度提出了民族地区乡村治理的成功案例和丰富对策。

    2015年03期 v.36;No.145 103-105+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4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82 ]

语言学研究

  • 机器翻译:原理、方法与应用

    范文;

    机器翻译诞辰至今已近70年。它的每一次进步都与计算机技术,尤其是人工智能的发展密切相关。机器翻译极大地减少了简单、低级、重复人力,使译者能更集中、充分、高效地运用机器所不具备而人类特有的复杂性情境识别能力。代表机器翻译发展的现阶段水平的高级机助翻译,与人译日趋完美的结合,是信息时代、网络时代翻译业的要求和发展方向。

    2015年03期 v.36;No.145 106-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10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52 ]
  • 记者招待会语言模糊性语用研究——以美国总统奥巴马答记者问为例

    翁向华;

    文章选取美国总统奥巴马参加的9次记者招待会答记者问为分析文本和研究对象,以语用学中的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为基本理论框架,通过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答记者问中模糊语言的使用从语用学的角度进行系统阐释,试图说明其在此类文体中起到的作用。

    2015年03期 v.36;No.145 110-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下载次数:4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55 ]
  • 再释《桃花源记》中的“有汉”

    刘晓丽;

    《桃花源记》一文中的"有汉"通常被翻译教材译为"有过(经历过)汉朝",然而笔者通过查找资料认为,以往的翻译理解存在偏误,因此著此文试做探析。同时以"有汉"作为切入点,通过对前人研究成果及诸家观点的整理,又进一步探讨了"有+朝代名"结构的"有"的用法及语义。

    2015年03期 v.36;No.145 116-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2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0 ]

法学研究

  • 合同纠纷若干问题探讨——以“梁楚敏、永业成公司诉金沙江公司买卖合同纠纷案”为例

    阳娇娆;

    合同纠纷的难点在于合同性质及合同法律关系的认定。本文以一则真实的案例为起点对合同纠纷案件涉及的系列问题进行探讨。通过案例分析,得出如下结论,其一,在认定合同的性质时,不能仅看合同的名称和合同的内容孤立的判断,而应该采取主客观相结合的原则,考察订约目的以及实际履行情况加以综合认定;其二,关于买卖合同司法解释三的第一条(以送货单、结算单等认定合同成立法律应该支持)的解读,这一条款并不意味着法律对合同形式要件的放宽,而是出于解决纠纷的要求,是一个技术性规则而非价值性规则;在价值层面,为了更好地维护当事人利益,还是应该重视合同的形式,订立规范的合同;其三,对于"疑似"法律行为的准法律行为判断,不能够一刀切,一个行为中既包含法律行为,又包含事实行为的情况比较常见,应该对行为的内容进行分解,分别加以认定。

    2015年03期 v.36;No.145 119-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2 ]
  • 论小额诉讼程序的立法完善——以诉讼法理与非讼法理交错适用为视角

    李争;

    2012年《民事诉讼法修正案》中小额诉讼程序的设立是对我国社会司法需求的积极回应,对于通过司法途径解决民事小额纠纷,缓解我国司法"案多人少"的压力具有重要意义。良好的制度设计是程序功能发挥的前提,小额诉讼程序作为一种独特的审判程序,将其置于简易程序之中适用传统诉讼二元分离适用论的立法体例显然不利于其立法目的实现和功能发挥。文章运用诉讼法理与非讼法理交错适用论对小额诉讼程序的立法体例、适用范围、实施规则、救济途径等方面在立法上予以完善。

    2015年03期 v.36;No.145 124-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3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63 ]

历史学研究

  • 从《诗经》和考古发现看周代的同姓不婚

    王志芳;

    同姓不婚是周代婚姻习俗中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是周代婚姻制度的基本原则。异姓姻在《诗经》等文献和周代的夫妻合葬墓以及出土的铜器铭文中都有所反映。同姓不婚的意义一是促进优生,一是具有政治意义的联姻。同姓不婚,娶于异姓,逐渐形成了同姓为兄弟、异姓为甥舅的族群形态。重人伦是周人在意识形态领域内加强思想统治的一项有力措施,被作为提倡同姓不婚的一个出发点。

    2015年03期 v.36;No.145 128-130+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4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40 ]
  • 主体的双重缺失——社会治理视角下1930年代广西基层干部考核

    张爱华;

    1930年代广西公务人员考核的重点在乡镇村街长这些基层干部。考核的主要内容是政务的办理、遵守法令纪律状况和其他表现,主要依据是在上级政府监督之下,乡镇村街政府填写的数量浩繁的政务报告表和上级政府及其派出人员的各种视察、所填写的视察报告。具有统制型施政模式的广西当局对乡镇村街干部进行了经常、认真的考核。广西基层干部考核和施政过程中的主体是上级政府,本应作为地方治理主体的地方社会和基层干部则缺失了主体地位。

    2015年03期 v.36;No.145 131-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22 ]

新闻传播学研究

  • 勒庞《乌合之众》的传播思想初探

    林荧章;

    法国心理学家勒庞的《乌合之众》虽然是社会心理学名著,但也蕴含了丰富的传播学思想,涉及了今天传播学研究的大部分主题,其独特之处在于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了受众心理、传播的内容、原则、方法和效果等。本文首次对此进行梳理和总结,分别介绍勒庞的研究、勒庞独特的"受众观"和"传播观",阐释其对于研究群体传播的启示和意义。

    2015年03期 v.36;No.145 139-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16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73 ]
  • 泛娱乐时代的传统文化传播:困境、方法与走向

    晏青;

    新时期以来,传统文化经历了"批判性继承—建设传承体系—文化软实力"这一渐近而交叉发展的过程,从"阐释时代"进入"娱乐时代",在现代传媒体系中身陷囹圄。在娱乐沉浸传播中,传统文化被预设进入通俗性、大众化等大众文化的"法西斯化"框架,人为地将传统文化"奴驭化"。因此,传统文化的现代发展要走出二元对立,走向多元中和,走出体用思维,走向文化交往。

    2015年03期 v.36;No.145 144-147+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13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2 ] |[阅读次数:71 ]
  • 传媒人才流失问题与对策研究

    涂淼;胡晓峰;刘美中;时臻善;

    针对传媒业在用工调配和使用上的种种弊端,要转变政府管理职能,实行政企分开。国家必须从"办媒体"到"管媒体"转变,从内部管理转变为外部管理。传媒业需要实行全员聘用制,变身份管理为岗位管理,建立符合市场需要的人岗匹配的人事制度,不能因人设岗,而是需要因岗择人。公司化管理是市场经济必然要求,劳务派遣是市场用工的形式,对于编外人员按照市场化需要进行管理。采用激励机制,培养良好的企业文化。

    2015年03期 v.36;No.145 148-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1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43 ]
  • 数字时代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员专业能力提升路径探索

    黄春燕;

    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员专业能力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本文分析了制约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员专业能力提升的主要因素,从专业能力培养软环境建设的角度,论述了数字时代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员专业能力培养的基本思路,提出了创新图书馆员补充机制、分层培训、建立多样化的培养目标及继续教育培养模式等。

    2015年03期 v.36;No.145 153-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67 ]

  • 锐意进取 扬帆远航——记发展中的广西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

    <正>广西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前身是2002年成立的广西师范学院艺术指导中心。2004年学校整合艺术指导中心和原南宁民族师范学校音乐、美术教研室成立艺术系。原南宁民族师范学校曾招收音乐中师班,结合广西民族地区特色,开设了广西少数民族歌手班,为广西培养了一大批民族歌手。2010年

    2015年03期 v.36;No.145 2+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14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6 ]
  • 敬告作者

    <正>《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是广西师范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国内外公开发行。是首届中国百强社科学报、第四届全国优秀社科学报、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广西优秀社会科学期刊,获广西高校文科学报一等奖。"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栏目是全国高校社科期刊特色栏目。

    2015年03期 v.36;No.145 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1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