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特稿·新诗研究

  • 坚持诗学本位,拓展研究路径

    张桃洲;钟世华

    中国新诗迄今已走过百年的历程,尽管其中的争议和不尽如人意之处仍然存在,但它所创造的辉煌是不言而喻的.今天,如何看待新诗近百年的探索? 如何拓展新诗的研究路径? 为此,钟世华特专访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张桃洲教授,整理出访谈录,以飨读者.

    2016年03期 1-6;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6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9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1 ]
  • 坚持诗学本位,拓展研究路径——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张桃洲教授访谈

    张桃洲;钟世华;

    中国新诗迄今已走过百年的历程,尽管其中的争议和不尽如人意之处仍然存在,但它所创造的辉煌是不言而喻的。今天,如何看待新诗近百年的探索?如何拓展新诗的研究路径?为此,钟世华特专访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张桃洲教授,整理出访谈录,以飨读者。

    2016年03期 v.37;No.151 1-6+34+1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8K]
    [下载次数:3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46 ]
  • 从“智力的空间”到“博大生命” ——1980年代长诗写作理念的迁移

    西渡

    “史诗”或曰“现代史诗”的探索是朦胧诗的分化现象,也是朦胧诗前、后期过渡阶段艺术调整的一个重要方向,在创作中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还有较为丰富的诗学成果的遗留,而且在一个时期内对第三代诗人产生了较大影响.四川的整体主义(宋渠宋炜、石光华)、新传统主义(廖亦武、欧阳江河)可以看作这一探索的余波,骆一禾、海子的“大诗”探索则为“史诗”注入了性灵、血性,深化了这一探索的精神内涵,也丰富了其题材和艺术形式.

    2016年03期 7-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1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11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5 ]
  • 从“智力的空间”到“博大生命”——1980年代长诗写作理念的迁移

    西渡;

    "史诗"或曰"现代史诗"的探索是朦胧诗的分化现象,也是朦胧诗前、后期过渡阶段艺术调整的一个重要方向,在创作中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还有较为丰富的诗学成果的遗留,而且在一个时期内对第三代诗人产生了较大影响。四川的整体主义(宋渠宋炜、石光华)、新传统主义(廖亦武、欧阳江河)可以看作这一探索的余波,骆一禾、海子的"大诗"探索则为"史诗"注入了性灵、血性,深化了这一探索的精神内涵,也丰富了其题材和艺术形式。

    2016年03期 v.37;No.151 7-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K]
    [下载次数:3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55 ]
  • 恍惚与界限之间的身体——钟鸣论

    曹梦琰

    钟鸣的写作,从诗歌到随笔,都形成了对自己整个书写有效的语汇.在他的笔下,身体的萌动与他对身体的克制与思考同时存在,恍惚与界限同时存在.他对语言与身体关系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抗拒前 者过度的煽动性.而且,他似乎为自己找到了一个梦想,回到物的坚实性与持久性中重新看待那些被夸张、矫饰的语言,或仅仅是因为人们的恍惚,而错失了身体的语言.

    2016年03期 14-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5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11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2 ]
  • 风物与心情:追忆,或手握方向盘的诗人——透视聂广友的诗歌

    王东东

    聂广友的怀乡诗更多是一种文化怀乡,蕴含着母亲—生命与父亲—伦理两种力量的冲突,并同时具有追忆的品质;而他的城市诗吸取了古典“赋”的特点,在改变当代城市诗既有面貌的同时,也让他成为城市的颂祷者;聂广友的诗歌也许可以表明,古典精神虽然可以开启一种耀眼的美学形式,但同时也意味着危险,实际上我们无法在现代性之外谈论古典性.

    2016年03期 22-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2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9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2 ]
  • 诗人写作转型的发生及焦虑——以郑小琼为例

    张凯成;

    郑小琼的诗歌写作在复杂多变的"文学场"中进行,发生了由底层写作向个人化智性写作的转变。诗歌主流话语权力对郑小琼诗歌写作首先产生了掣肘力,舆论化批评对诗歌文本内涵的忽视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着她的写作。随着郑小琼生存境遇的不断变迁,新世纪以来多元化社会语境影响的加深,郑小琼在逐渐迎接着自身诗歌"再转型"时代的来临,"再转型"的实质是诗人在外部写作语境与内部写作体验的双重影响下做出的新调整。

    2016年03期 v.37;No.151 29-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下载次数:2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51 ]
  • 从“中年写作”走向“晚期风格” ——论欧阳江河诗歌中的“衰老”书写

    郝梦迪

    从1989年开始,欧阳江河的诗歌创作自觉地进入“衰老”书写中.这里的“衰老”不仅指诗人在肉体和精神上的变化,还涉及了诗人对诗歌及时代的认识.“衰老”书写是一种诗学观念,指诗人不同于1989年以前的青春期的写作状态,即越来越进入到一种毫不妥协的个人化写作中,而这个过程经历了从“中年写作”到“晚期风格”的强化.在“衰老”书写的诗学观念下,诗人采用了非常理性化的个人时间观来处理“衰老”意象在诗歌中的呈现,使“衰老”的发生具有短暂性和反复性,以此体现文本内部的张力,也更加符合“衰老”书写看待事情的眼光.而这种对“衰老”的细节处理最终促使了诗歌情绪色彩的形成,这种情绪色彩也伴随着诗人风格的强化,经历了从哀悼到紧张的转变,并最终使诗人越来越接近于他想要达到的“晚期风格”.

    2016年03期 35-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0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11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7 ]
  • 从“中年写作”走向“晚期风格”——论欧阳江河诗歌中的“衰老”书写

    郝梦迪;

    从1989年开始,欧阳江河的诗歌创作自觉地进入"衰老"书写中。这里的"衰老"不仅指诗人在肉体和精神上的变化,还涉及了诗人对诗歌及时代的认识。"衰老"书写是一种诗学观念,指诗人不同于1989年以前的青春期的写作状态,即越来越进入到一种毫不妥协的个人化写作中,而这个过程经历了从"中年写作"到"晚期风格"的强化。在"衰老"书写的诗学观念下,诗人采用了非常理性化的个人时间观来处理"衰老"意象在诗歌中的呈现,使"衰老"的发生具有短暂性和反复性,以此体现文本内部的张力,也更加符合"衰老"书写看待事情的眼光。而这种对"衰老"的细节处理最终促使了诗歌情绪色彩的形成,这种情绪色彩也伴随着诗人风格的强化,经历了从哀悼到紧张的转变,并最终使诗人越来越接近于他想要达到的"晚期风格"。

    2016年03期 v.37;No.151 35-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下载次数:3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34 ]

民族学评论

  • “一带一路”遭遇文化转型——兼论人类学在走向世界之中的优势发展地位

    赵旭东

    世界意义上的文化转型体现在文化价值的重新塑造与选择,人口的流动性、迁移性以及散居性的增加,文化意义上的个体觉知远远超过于其他的觉知.作为他者存在的异文化的自我觉醒,以及一种文 化的融合与分离的趋势的共同成长上,民族学的民族研究处理不好,其所造就的可能是相对一个国家而言的一个“危险的边疆”,那么人类学的人类研究处理不好,那将造就的是一个直面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个“危险的世界”.

    2016年03期 41-47,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3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9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0 ]
  • 周光大谈现代民族学发展

    周光大;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学术水平的提高,民族学的学科发展与未来前景是所有民族学家都应该深思的重大课题。在信息时代背景下,全球化已经成为不可逆的大趋势,世界各民族在生产关系、生活方式上都迎来了许多新变化,过去以民族文化作为主要研究内容的民族学也应该逐渐进入现代化状态。现代民族学的形成背景是中国与世界各民族共同大发展、大繁荣的趋势,所以其发展性、可塑性都非常高,对其他学科、各类流派的学术思想都有很强的包容性。

    2016年03期 v.37;No.151 48-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2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9 ]
  • 少数民族老龄社会与养老政策研究

    杨国才

    据调查结果发现:中国各少数民族人口随全国人口一起,共同进入持续老龄化的状态,老年人口规模大、负担系数大,呈现老龄化族际差异大的“两高三大”的特征.少数民族老年人不仅没有养老资金的积累与社会保障,而且贫富差别、城乡差距等两极分化,养老体系难以覆盖,看病依旧艰难,潜在资本不断丧失,精神归属难以维系,休闲娱乐方式单一,精神赡养明显缺乏等问题普遍存在.根据民族地区老龄化实际,应统筹规划、整合资源、着眼现实、制定政策,并在少数民族地区坚持传统的以血缘家庭为主体、宗族家族为依托、社区村落为支撑的多样化养老服务模式,利用现有资源,整体或置换闲置的“空心村”、学校、乡镇企业以及空房等资源转变用途,改造用于养老服务,使各民族老人安享晚年.

    2016年03期 53-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2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11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8 ]
  • 历史民族志视野下的中国汉族宗族研究反思

    陈兴贵;

    历史民族志是人类学与历史学互动交融的产物。在历史民族志看来,历史与现实并非决然对立,而是相互关联,密切互动。任何一个事件或现象均具有特定的历史渊源、漫长的发展过程、复杂的结构及功能。历史、过程、结构、功能等相互交织,共同构建了多样化的人类社会图景。历史民族志视野下的中国汉族宗族研究,首先要反思以弗里德曼为代表的功能主义研究范式的局限性,关注宗族的历史过程。其次,要走出宗族乡村的静态分析模式,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分析宗族的建构过程及其被建构的文化背景和建构后所产生的社会意义。最后,中国汉族宗族的研究并不只是宗族本身的研究,而是包含着多重的历史叙事。

    2016年03期 v.37;No.151 59-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2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42 ]
  • 自组织理论视角下的新中国民族体系研究

    曹谦

    采用自组织理论视角对新中国成立后民族体系的形成与发展进行研究.民族体系可以抽象为一个社会系统的子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民族变量是核心,与外界的其他社会子系统发生着各种互动.外部的政治能量诱发的民族识别很大程度上是符合自组织规律的,将其一些已具备文化核心特质的群体贴上近代民族国家意义上的民族概念并不违反其历史发展规律.然而,毕竟这是外部的能量输入,在民族体系形成后,民族系统也发生了一些问题,出现了一些扰动,但总体结构还是维持着动态稳定状态.当前新时期民族体系的核心问题是外部的政治能量是要继续输入民族自组织系统中,还是要逐渐切断对民族体系的能量供给.综合民族政策的讨论,按照自组织理论框架,区分了四种代表类型并加以讨论.

    2016年03期 65-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1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8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1 ]
  • 论我国多民族国家的价值认同

    陈沛照;

    在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里,从差异性到同一性是各民族价值认同发展的一个根本趋势。信息化和全球化的时代,民族价值认同游移于虚与实之间,深受现代化的涤荡。在充分尊重民族特质的基础上,在各族之间达成价值共识,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实现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2016年03期 v.37;No.151 72-76+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2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34 ]

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

  • 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的实施与控制——以民族旅游为例

    谭宏;

    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方式保护,是达到其"活态"保护和传承的重要手段。旅游业的特征决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生产性方式保护的过程中,是其最重要的选择之一。中国各民族创造了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和样式,这些也成为民族地区重要的旅游资源。对民族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合理而有效的开发和利用,不仅会增加民族地区旅游业的特色,而且还可能成为民族地区特色经济的一部分,促进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从而也更好地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2016年03期 v.37;No.151 77-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下载次数:4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42 ]
  •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培养研究——以广西为例

    陈鹏;

    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对于民族文化的传承至关重要。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在广西的生存状况堪忧,他们生活水平低,受教育水平低,地位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培养的影响因素有政治、经济、社会和传承人自身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培养必须认识到培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对广西的重要意义,强化对非遗传承人队伍建设,打造新时期广西非遗传承人队伍长效培育机制,落实广西非遗传承人培育工作,为广西非遗传承人的培养提供的保障措施和政府支持。

    2016年03期 v.37;No.151 84-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7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3 ] |[阅读次数:31 ]

民族文化及跨文化研究

  • 古村落的建筑形式和文化精神

    赵杰

    通过对中国大地上东西南北分布的各民族古村落(村寨)的建筑形式重点分析,彰显出它们的双重文化内容,即它们的可视价值和思想内涵,进而例述了少数民族古村落(村寨)民族风情各异的表现,以及它们与汉族“天人合一”宫殿式不同的“天圆地方”的宇宙观及顺其自然的多样式民居形式.再深入论述古村落(村寨)的精神特质和人文精神,最后画龙点睛地凸显古村落(村寨)的心安之处与乡愁情结,以及最终所赋予的全面实行小康社会后的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之功能.

    2016年03期 89-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9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11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8 ]
  • 功利性社会视觉下的民间宗教信仰守望与转换——以福建南平市樟湖镇宗教信仰问题为例

    刘芝凤;王煌彬;宋媛;徐辉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言:“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在这种幻想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的力量的形式.”[1]外来宗教在当下社会功利性明显张扬的中国环境中如何超常规发展,对中国的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有何作用与实效,均是当前中国乃至全世界意识形态领域中不可回避的问题.拟以福建省南平市樟湖镇一个曾是闽越传统原始宗教信仰村的宗教信仰守望与转换为例,剖析、探讨如何正确理解和看待这种民间信仰的守望与转换现象,对宗教信仰如何为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提出几点思考和建议,以供学界和政府相关部门参考.

    2016年03期 94-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9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9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1 ]
  • 文化建构下“半特色少数民族村寨”旅游开发路径选择——以永顺县咱河村为例

    唐胡浩;高纯;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旅游在中国蓬勃兴起,进而涌现出大批各具特色的少数民族村寨。但也有一些民族村寨,保存有一定民族文化,但旅游资源优势不是特别明显,可称之为"半特色少数民族村寨",这种村寨是否适合实现旅游开发或者如何选择旅游开发路径,则值得思考。作为其中代表性的民族村寨,咱河村旅游开发工作正如火如荼进行中,但存在资源优势不突出、区位优势不明显等困境,应依赖村寨文化生活和内在制度选择合适的旅游开发路径。

    2016年03期 v.37;No.151 101-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下载次数:3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45 ]

民族经济研究

  • 如何看待民族地区“第一书记产业联盟”的产生和发展

    叶裕惠;

    广西龙州县"第一书记产业联盟"的产生,引起了党政领导和新闻媒体的高度重视。广西自治区党委的有关领导同志在相关材料上加以批示要给予重视,并在新华网、人民网和《中国组织人事报》等几十家新闻媒体上进行了宣传报道。"第一书记产业联盟"在新时期扶贫工作中至少具有三大作用:精准导向作用、引资促项作用和提升跨越作用。推进和完善"第一书记产业联盟",要在法治轨道上运行;要使农产品的附加价值不断提高;要引导农民合作社注重稳步发展,集中力量打"歼灭战";要及时总结龙州发展"第一书记产业联盟"的经验;要打通"第一书记产业联盟"与党政各部门之间的便捷沟通渠道,让贫困村的农民声音及时、准确地反映到各个部门。

    2016年03期 v.37;No.151 108-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2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45 ]
  • 提升发展时期羌族地区新型城镇化调查——以汶川县水磨镇为例

    王田

    2012年以来,包括羌族地区在内的汶川地震灾区进入提升发展时期.以汶川县水磨镇为个案,考察当地震灾后市镇规划与重建的过程,归纳重建模式的经验,继而讨论水磨镇新型城镇化的困境,由此 思考羌族地区新型城镇化路径的前景.

    2016年03期 113-116,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3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8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6 ]
  • 民族地区城镇化进程中村落变迁的原因、特征及思考——基于对美村的调查研究

    韦明顶;

    在发展新常态下,分析民族地区城镇化进程中村落变迁的原因和特征,对村落城镇化问题进行深入地思考,得出:人的城镇化即在城镇化过程中必须以人为本,也就是说城镇化要惠及于民,亦要尊重人民的意愿;民族地区村落城镇化应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是根本,民之意愿是城镇化发展之所向。

    2016年03期 v.37;No.151 117-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1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42 ]

教育学研究

  • 高效课堂的基本要素及其组合原则

    朱永飞;贾力耘;杨绪明;

    课堂要素是指课堂教学活动中所关涉到的各种主客观因素。高效课堂是教学效率高、教育成果显著的课堂。"看、听、讲、想、做、动、静"是学生成长和生存必备的基本能力,也是达成课堂有效性的七个基本要素,有层级性特征。高效课堂基本要素的组合配型应遵循适合学生、适合内容、适合教师、适合情境及类型多样化原则。

    2016年03期 v.37;No.151 121-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下载次数:8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5 ] |[阅读次数:53 ]
  • 民族团结教育如何教——知识类型学的视角

    赵北扬;

    目前,关于中国的民族团结教育方面的讨论,基本上是按照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两个渠道来划分,以思考民族团结教育如何增强对学生的感染力,提升趣味性和体验性。但是增强民族团结教育的应用性也非常重要,教学生在民族团结方面"如何做",更有助于学生在日常的族际交往中应用已学知识,促进民族关系的和谐发展。因此,知识类型可以作为一个新的分类角度,即民族团结教育的知识可以划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通过加强民族团结教育的程序性知识教学,包括增强学生在民族团结方面的元认知技能、人际交往技能和问题解决技能等,来提升民族团结教育的实效性。教学方法上建议综合考虑学生的年龄与民族交往经验,有针对性地采用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和角色扮演法。

    2016年03期 v.37;No.151 128-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2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39 ]
  • 广西民族地区初中生责任心特点及其与学业成就的关系

    付进;黎玉兰

    以探讨广西民族地区初中生责任心特点及其与学业成就的关系为切入点,采用问卷法对广西民族地区435名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初中生的责任心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其中家庭责任心和自我责任心水平最高.初中女生的责任心水平高于男生;自我责任心和他人责任心从初一到初三出现了质的飞跃;家庭责任心存在显著的年级和性别交互作用,其中初一和初三女生的家庭责任心显著高于男生,初二的男生女之间无显著差异.责任心总体与学业成就相关较低且不显著;在所有责任心因子中,只有自我责任心与学业成就存在显著相关.

    2016年03期 134-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4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12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4 ]
  • 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及提高就业质量对策分析

    吴桂彬

    从目前来看,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相对公办高校更加凸显,主要原因在于教学质量较差、办学特色不鲜明、社会认可度不高和创新引擎作用不明显等.因此,民办高校应提高教学质量、着力特色发展、打造名校品牌和加快创新发展等,切实提升毕业生的核心竞争力.

    2016年03期 139-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6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11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7 ]

新闻传播学研究

  • 网络时代国家战略传播的新模式:“中国屋”视角

    刘新传

    在网络时代和“一带一路”国家战略背景下,国家战略传播也在探索新模式,“中国屋”视角是一种有益的尝试.本研究从国家战略传播产生的时代背景入手、探究其内涵与核心价值,通过对“中国屋”模 式理论与案例的深入分析,挖掘出受众与话语的特质,在多维“共同体”的发展中,探索新模式,实现国家战略传播效果最优化.

    2016年03期 142-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9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10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6 ]
  • 中国传媒安全面临的问题与应对

    胡晓娟;

    近年来,中国传媒安全问题得到了更多的重视,传媒安全实践全面展开,但是中国传媒安全依然在探索中艰难前行,还面临诸多挑战。文章分析了中国传媒安全领域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应对之策。研究发现,中国传媒安全与西方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国际舆论环境不容乐观,媒介失语与网络信息安全问题仍然比较严重,未来还应该重点提升传媒安全战略,加强网络舆论引导,提升国际传播能力,并在提高新闻从业人员职业素质方面多下功夫,保证新闻真实,更好地维护传媒安全。

    2016年03期 v.37;No.151 147-1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1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51 ]
  • 语言资源与国家安全战略

    李一如

    中国丰富的语言资源是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资源保障;非传统安全形势背景,中国语言资源开发、利用得以顺利进行,能够保障国家安全战略的进展,语言资源与国家安全战略就更显密切相关.采取科学有效措施并处理好中国语言资源与国家安全战略之间的关系,有力促进国家安全战略得以实现真正全面 推进.

    2016年03期 152-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0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9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5 ]
  • 论“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国公共外交发展策略

    于美娜;

    中共十八大提出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以此铸就"中国梦"。"一带一路"正是在这一目标下诞生的伟大战略构想。在战略实施、建立合作关系的过程中,国内外文化差异与经济利益冲突将会成为两个最主要的障碍因素。通过官民联手开展文化外交、企业外交等公共外交活动,是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且有效方式。发挥青年、宗教及跨国企业的公共外交优势,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公共外交项目,有助于弘扬丝绸之路精神,深化共同发展、全面合作关系。

    2016年03期 v.37;No.151 159-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下载次数:10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40 ]
  • 浅析民族出版的特点与对策

    韩绿林

    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历史进程中,民族出版发挥着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为民族地区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通过分析近年来民族出版呈现的新特点,提出进一步做好民族出版的对策建议.

    2016年03期 165-1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0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9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3 ]

  • 本刊文章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

    <正>近期,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6期发表的张桃洲文章《日常生活的政治——从臧棣的〈菠菜〉看中国20世纪90年代诗歌趋向》一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心《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16年第4期全文转载。

    2016年03期 v.37;No.151 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4 ]
  • 广西师范学院区域经济学学科团队简介

    <正>广西师范学院区域经济学学科团队主要依托北部湾环境演变与资源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研究中心广西高校重点人文研究基地和区域经济学广西重点学科发展起来的,经过10多年的发展,形成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与公共政策、区域新型城镇化和区域环境经济学3个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团队拥有核心骨干成员10人,其中教授3人、研究员1人、副教授3名、讲师3人,博士8

    2016年03期 v.37;No.151 1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3 ]
  •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征稿启事

    <正>《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为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双月刊,我刊于2016年第1期开始,立足边疆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社会发展实际,秉承"突出民族特色,推进学术创新"的办刊理念,打好边疆牌、民族牌、教师教育牌,重点打造"名家访谈""民族学评论""人类学研究""社会学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民族经济研究""民族教育研究""民族文化与跨文化研究"等特色栏目,同时兼顾文学、哲学等其他优势学科。我刊将加大策划组稿力度,着力打造名

    2016年03期 v.37;No.151 1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8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