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彭文祥;
在当前中国文艺发展的总体格局中,"网络文艺"是艺术活动中活跃的生长性景观,也是艺术研究须密切关注的重要对象。在"全能语言"主导的媒介生态和"新型艺术生产方式"塑造的艺术生态中,基于互联网作为一种全新媒介的特质及其所带来的革命性影响,可探索性地将"网络文艺"界定为:受网络技术、新媒体和社会变迁作用与影响而秉赋互联网艺术思维,并以新型艺术生产方式来表征时代生活、表达现代性体验和思想感情的审美艺术形式;其外延包括网络文学、网络剧、网络综艺、网络电影、网络音乐、网络动漫、网络游戏、网络演出等;其质的规定性有互联网艺术思维、新型艺术生产方式、审美艺术三个主要方面。
2018年01期 v.39;No.161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5K] [下载次数:3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87 ] - 付李琢;
网络文艺是中国当前艺术活动中突出的景观,也是理论研究须密切关注的重要对象。通过对诸多论述、见解的梳理和相关概念的对比、分析,探索性地给出"网络文艺"的定义。在此基础上,探析网络文艺活动表现出的诸多特性;同时,比较中外网络文艺相关概念与范畴,进一步廓清中国网络文艺的边界。
2018年01期 v.39;No.161 7-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3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07 ] - 毛珺琳;
当前网络技术的发展,对影视剧的制作和播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依托互联网技术的视频网站强势崛起,与传统电视台产生了激烈的碰撞,网络剧在打破了传统电视剧播放线性思维习惯的同时,逐渐发展起精品化制作观念,并在此指导下生产了较之电视剧更为丰富的题材类型产品,而其个性化的分众策略将观众群体予以重构,全产业链的开发模式也完全突破了电视台的能力范围。在各个层面,网络剧及其背后的网络平台对电视剧及传统电视台都产生了一系列的冲击与影响。
2018年01期 v.39;No.161 12-15+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5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80 ] - 吴昊;
网络剧作为一种流行文化呈现了瞬时审美的特征。它既是"日常瞬间"审美化的反映与表征,也实现了与现实时空无限的重合。瞬间审美影响到了网络剧的其他美学特征。它既呈现了即时的后现代之美,也作为时代之"镜"彰显了时代症候与时代精神。但是,瞬时审美也导致了网络剧审美语境和艺术韵味的易消解性。寻找网络剧区别于电影、电视剧独特的属性,抓住网络剧的"瞬间之美"进行创作,才能够保持网络剧健康、长远的发展。
2018年01期 v.39;No.161 16-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3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94 ] - 张慧喆;
音乐行业从"网络音乐"到"互联网+音乐"的发展趋势,这是互联网思维深度渗透音乐行业的必然。音乐在互联网这一媒体平台上具有了内容与媒介的双重属性,其价值在于促进艺术层面的审美多元化、经济层面的长尾效应、社会层面的公共领域建构,此过程需要艺术生产者、艺术受众和互联网+艺术平台的共同配合。
2018年01期 v.39;No.161 20-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1K] [下载次数:3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99 ] - 叶雨菁;
在网络文学领域呈现一片繁荣发展之势的今天,网络文学中受众的身份地位也伴随技术的变革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成为网络文学泛娱乐产业链上的关键一环。本文从受众的角度出发,基于当下网络文学发展过程中受众研究的时代背景,分析了网络文学受众的身份特征及心理机制。
2018年01期 v.39;No.161 24-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8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80 ]
- 代玉启;刘妍;
"以学养人"即以知识涵养德性,以学识锤炼修为,在阅读、反思的滋养与浸润中变化气质、治心养性,进而做到知行合一,具有内在性、主动性、持久性的特点。强调"以学养人",既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也立足于功利化的现实。推动"以学养人"成为社会风尚,需要实现养人之学的现代转化、"以学养人"的时代超越,同时需要优化社会环境。
2018年01期 v.39;No.161 28-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2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16 ] - 朱培霞;
"教育者先受教育"是高校教育的一条规律。同时,高等教育在民族复兴中的重要地位、高校面临着的巨大挑战、青年人对正确价值观的呼唤,以及高校教师中存在着不良风气等也都提出了教育者先受教育的要求。实现教育者先受教育需要教育者、高校、社会三个方面共同努力。
2018年01期 v.39;No.161 34-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2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80 ] - 潘静;
"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的著名论断,这为新时代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不同历史阶段,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始终彰显了"因时而进"的独特品格。在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条件下,深入把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因时而进的核心要义、价值旨归和实践路径,对总结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经验教训,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全面开展,具有积极的价值。
2018年01期 v.39;No.161 39-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2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77 ] - 柳丽;
"为谁培养人"是教育领域不可回避、也不容回避的重要议题。"为谁培养人"具有为家庭培养合格后代,为社会培养有用人才,为国家培养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理论内涵。具有阶级性、实践性和社会性的鲜明特征。"为谁培养人"是高等教育发展、党掌握意识形态领导权以及推进人力资源建设的现实需要。把握"为谁培养人"的核心要义:实现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协调国家利益与个体利益的关系,科学把握新时代的主要矛盾。
2018年01期 v.39;No.161 45-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下载次数:10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95 ] - 崔玲玲;
目前,各高校的法律诊所尚停留在线下传统的法律援助服务层面,在发展过程中遭遇了案件数量不足、服务方式单一、经费与师资力量不足等瓶颈问题。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线上法律服务方式逐渐在法律服务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有效克服传统法律服务模式的诸多缺陷。如此,利用互联网的发展成果,构建法律诊所在线服务平台,解决法律诊所在线下发展过程中所遭遇的瓶颈问题,将线上服务平台与线下的法律诊所服务相结合,开拓新的法律服务方式和领域。
2018年01期 v.39;No.161 5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6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82 ]
- 陆鹏;周久贺;
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核心的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在实践发展中被证明是符合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基本国情、体现单一制国家治理结构需要、反映多民族多样化自主自治诉求的行之有效的治理结构形式。随着国家治理体系不断创新发展,民族自治区自主自治意识和能力不断提升,中央与民族自治区之间围绕着权力划分、权力运行、权力监控等方面还存在认识偏差和制度羁绊,需要通过治理理念更新和治理方式转换等探寻民族事务治理能力提升的科学之道。
2018年01期 v.39;No.161 56-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下载次数:3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89 ] - 李立纲;
费孝通一生的学术事业,可以概括为两个方向:农村研究和民族研究。前者从江村经济始,经过云南三村调查,接续后期的小城镇研究、乡镇企业、城乡关系和区域研究,主题是志在富民;后者由最初的大瑶山调查起,接续上世纪50年代参与民族访问团和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边区调查、少数民族地区考察和发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演讲,主题是民族团结。费孝通有关汉民族研究的经历和思想,基本上贯穿于整个民族研究过程中。在《中国民族学当前的任务》《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简述我的民族研究经历和思考》《关于汉民族研究的一些想法》《〈盘村瑶族〉序》以及一系列有关民族研究的文章、讲话中有较集中的论述。其最重要的观点:汉族和各少数民族一起,共同构成中华民族整体;中华民族是多元一体的,多元构成一体,一体影响多元;汉族与少数民族是平等、团结,互助、亲爱的关系;汉族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团结、凝聚的核心,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团结、凝聚的核心等。上世纪50年代集中对少数民族的调查,因其历史原因和政治的背景,当时理论准备不足,而且忽略了对汉族的关注,在取得很大成绩的同时,也留下了某些遗憾。所以学术研究要对汉族和少数民族作平行研究。
2018年01期 v.39;No.161 63-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K] [下载次数:1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66 ]
- 李继兵;陈顺伟;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中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指导思想,培养"四有"公民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在公民个人层面的目标,"三个面向"开阔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视野,"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方向。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通过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贯彻落实"双百"方针和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
2018年01期 v.39;No.161 105-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6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47 ] - 黄明宇;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广西部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存在突出问题,如认知模糊、情感缺失、知行脱节等,通过剖析问题生成的影响因素,针对性地提出进行"互联网+核心价值观"教育、制定层次性培育方案、创新教育方式、优化舆论环境、建立"1+X+实践形式"合作模式等策略,构建起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现实路径。
2018年01期 v.39;No.161 109-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2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83 ] - 杨素萍;
性侵女童是一种深受道德谴责和违法的社会现象,它深刻折射出人性的阴暗面。通过对相关案件和文献资料进行分析,发现女童性侵害案件具有以熟人作案为主、身份多元化、受害人年龄偏小等8个特点。谁能保护女童的安全?基于《未成年人保护法》,政府、企事业单位、父母以及成年公民都具有保护之责。但更重要的是形成长效机制,要注重法律、教育、责任、奖惩、激励、传媒与信息技术、公益性组织等的作用。
2018年01期 v.39;No.161 114-118+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下载次数:4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39 ] - 杨绪明;
词族研究表明,新词语族群化衍生已成为当代汉语词汇的一个显著特征,也彰显出词汇构成的系统性和理据性。词语关联成族为改进词汇教学模式提供了新依据,而成功的教学模式能直接帮助教师选择合适的教学法并出色完成教学任务。为此,以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构建词族关联式词汇教学模式,利用词语间关联特征指导学生进行词语的"意义学习",能增强汉语词汇教学的理据性和趣味性,提高教学的效率。
2018年01期 v.39;No.161 119-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下载次数:3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74 ] - 石丽琴;梁燕;
为进一步深化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研究,探索新媒体环境下高校辅导员核心素养发展的实践指向,2017年高校辅导员发展专题研讨会于11月25—26日在广西师范学院举行,围绕高校辅导员核心素养发展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展开广泛讨论,达成共识。
2018年01期 v.39;No.161 125-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20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70 ]
<正>彭文祥教授1968生于湖南茶陵县,2006年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曾就职于广西电视台文艺部,任导演、制片人,现为中国传媒大学艺术学部党委书记兼副学部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社会兼职有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评审专家、国家
2018年01期 v.39;No.161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3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6 ] -
<正>2017年11月25—26日,2017年全国高校辅导员发展专题研讨会在广西师范学院明秀校区举行。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思想政治教育分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北京师范大学思想政治工作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冯刚,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博士生导师张耀灿,自治区政协常委、教科文卫体委员会主任、自治区决策咨询委员会咨询专家、广西师范学院全国高校辅导员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委员
2018年01期 v.39;No.161 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22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0 ] <正>2017年12月2-3日,新媒体环境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改革创新发展研讨会暨教学展示观摩在广西师范学院明秀校区召开。此次研讨会由广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专家组共同主办,会议以"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学习
2018年01期 v.39;No.161 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22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68 ] -
<正>《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为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双月刊,1980年创刊,刊物紧跟文学、教育学、民族学、非物质文化遗产、政治学、经济学等学科前沿热点,不断加大策划组稿力度,着力打造名刊名栏。2016年以来,我刊学术性及影响力有较大提高,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
2018年01期 v.39;No.161 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7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