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罗建文2019年04期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0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7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4 ]
- 周竞红
各民族人民共同缔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国情,决定了民族关系状况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历经70年建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已经确立,并将继续加强”[1] ,在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迎接“两个一百年”进程中,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和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必将持续发展。总结70年来民族关系建构基本成就,有助于各民族人民正确认识民族关系未来发展面临的挑战和任务,有助于继续加强和巩固新型民族关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019年04期 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8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6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0 ] - 纪 明,王 兵,李 强
城镇化的发展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农业生产率的提高促使了城镇的产生,而农村工业水平的发展是城镇化的核心推动力。新中国成立7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化的发展速度稳步提升。正确解决处理好农业和农民的关系,是推进城镇化的关键。马克思主义中的城镇化发展思想体现了城镇发展的科学规律,为中国新时代下继续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建设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新的发展思路。
2019年04期 1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2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7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5 ] - 纪明;王兵;李强;
城镇化的发展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农业生产率的提高促使了城镇的产生,而农村工业水平的发展是城镇化的核心推动力。新中国成立7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化的发展速度稳步提升。正确解决处理好农业和农民的关系,是推进城镇化的关键。马克思主义中的城镇化发展思想体现了城镇发展的科学规律,为中国新时代下继续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建设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新的发展思路。
2019年04期 v.40;No.170 1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4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17 ] - 李远龙,李 爽
70年筚路蓝缕,70年一脉相承。新中国成立70年,我国民族法学理论与民族法治实践一同成长,立足于中国本土问题,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法学科的话语体系和学术体系。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法学研究会—湖北省民族法学研究会2019年学术年会于6月22日在广西崇左顺利召开,与会专家、学者和青年研究生围绕会议主题,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为民族法学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
2019年04期 17-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9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6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9 ] - 李远龙;李爽;
70年筚路蓝缕,70年一脉相承。新中国成立70年,我国民族法学理论与民族法治实践一同成长,立足于中国本土问题,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法学科的话语体系和学术体系。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法学研究会—湖北省民族法学研究会2019年学术年会于6月22日在广西崇左顺利召开,与会专家、学者和青年研究生围绕会议主题,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为民族法学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
2019年04期 v.40;No.170 17-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11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58 ]
- 卢有泉2019年04期 14-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7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6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5 ]
- 廖斌2019年04期 2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0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4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6 ]
- 卢燕新
殷璠《河岳英灵集》选常建诗十五首,置于选本首位,诗人小传中兼有品评。以品藻观之,其特点,一是品评时摘录诗句,以诗句评与选诗结合;二是使用对比手法,以诗歌史视野论品常建诗;三是突出常建诗给读者的审美感受。以遴选常建诗观之,其内容特点有四,即注重选录感物抒怀、登临感兴、怀古咏史、寄答赠别诸诗什。该集选录常建诗,在文献学史上,是常建诗歌经典化过程中最值得关注的诗歌选本。殷璠所为常建小传,在文学史上,是今人研究常建生平仕历难得的资料。其品藻,在诗歌批评史上,是诸家批评常建及其诗什之滥觞。
2019年04期 22-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7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7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2 ] - 王娟2019年04期 28-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8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6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2 ]
- 张 晶,韦丽斯
纵观我国古代诗词与文论,“俯仰”一词常常出现。它是古人最初观察世界和宇宙的方式,后来渐渐成为一个比较固定的审美形态,体现着独特的宇宙意识,以“天人合一”的哲学传统为基础。可贵的是,我国古代的宇宙意识蕴含着一种生命精神,其内涵包括:一是在古人看来,宇宙万物都充满生命力;二是在情感化的审美观照中,主体与客体相统一,主体从中实现了精神的享受和超越。如今,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对世界和宇宙的了解逐渐加深,物质条件得到极大满足,但也出现了新的生存问题,如环境污染严重、拜金主义盛行等,人的生存被异化。因此,以“俯仰”为着眼点,探讨我国古代的宇宙意识及其生命精神,对摆脱生命的机械化状态具有现实启示意义。
2019年04期 29-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7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6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4 ] - 于明清;
"人类纪"时期,生态问题已经成为涉及自然、社会、精神领域的全球性问题。生态文学是俄罗斯文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20世纪俄罗斯生态文学打破人类中心主义窠臼,建立全新价值体系,重新定位自然与人的关系,如《鱼王》否认人是万物的尺度,建立整体主义生态伦理观;《告别马焦拉》批判工业文明对自然的进犯以及文明的欲望本质,揭示人类中心主义的狭隘和不可持续性;《野猫精》等生态启示录文学作品展示人类过度膨胀可能带来的灾难性后果,警示人类不要自掘坟墓。文学从生活的书记员变为生态运动的发起者,是人类回归自然之路上里程碑式的精神顿悟。
2019年04期 v.40;No.170 34-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3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61 ] - 于明清
“人类纪”时期,生态问题已经成为涉及自然、社会、精神领域的全球性问题。生态文学是俄罗斯文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20世纪俄罗斯生态文学打破人类中心主义窠臼,建立全新价值体系,重新定位自然与人的关系,如《鱼王》否认人是万物的尺度,建立整体主义生态伦理观;《告别马焦拉》批判工业文明对自然的进犯以及文明的欲望本质,揭示人类中心主义的狭隘和不可持续性;《野猫精》等生态启示录文学作品展示人类过度膨胀可能带来的灾难性后果,警示人类不要自掘坟墓。文学从生活的书记员变为生态运动的发起者,是人类回归自然之路上里程碑式的精神顿悟。
2019年04期 34-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0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7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5 ] - 郭玉贤2019年04期 35-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1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5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8 ]
- 王东东
语言与文化应该成为阐释新诗的阈限空间,二者构成了诗歌细读的两翼或者两面。在新诗的阐释活动中经常可以发现,语言模式的不确定导致了文化模式的不确定。张枣的《镜中》虽然传统色彩十足,但却从一首文人士大夫之诗转变成了现代公民之诗;而如果将它放在古典文化系统之内进行阐释,则它本身的意义势必受到压抑甚至缩减。诗歌细读其实需要几何学精神和敏感性精神的完美结合,对诗歌的语言分析需要逻辑的几何学精神,而文化解读则更多依赖直觉的敏感性精神。
2019年04期 40-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1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7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5 ] - 王东东;
语言与文化应该成为阐释新诗的阈限空间,二者构成了诗歌细读的两翼或者两面。在新诗的阐释活动中经常可以发现,语言模式的不确定导致了文化模式的不确定。张枣的《镜中》虽然传统色彩十足,但却从一首文人士大夫之诗转变成了现代公民之诗;而如果将它放在古典文化系统之内进行阐释,则它本身的意义势必受到压抑甚至缩减。诗歌细读其实需要几何学精神和敏感性精神的完美结合,对诗歌的语言分析需要逻辑的几何学精神,而文化解读则更多依赖直觉的敏感性精神。
2019年04期 v.40;No.170 40-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K] [下载次数:13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31 ]
- 刘德中 王成2019年04期 4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5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5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6 ]
- 何海涛;吴格霆;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既准确地描述了一幅生动的拜物图景,又批判性地破解了拜物教的迷云,为科学认识和批判拜物教提供了正确的方法和思路。随着时代的进阶和社会的发展,马克思所揭露和批判的商品拜物教、货币拜物教和资本拜物教并没有消失,而是以全新形式表现出来,空间拜物教、景观拜物教和能指拜物教即是其典型表现。通过对种种拜物教的考察,不难发现,它们都是对社会关系的颠倒性认知。拜物教批判对于清理当前社会的拜物之风意义重大。
2019年04期 v.40;No.170 47-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下载次数:9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50 ] - 黄超 杨永志2019年04期 48-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0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6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1 ]
- 杨萌芽,余沐芩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驻村干部扶贫工作面临着种种机遇和挑战。通过对河南省数十位驻村干部进行深度访谈和问卷调查发现,新时代媒介素养已经成为党员干部的基本素养,对媒介的认识程度与其治理能力有相当大的关联。在新媒体发挥越来越重要作用的今天,传统媒介如报纸、广播、电视依然发挥着一定作用。在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提升驻村干部媒介素养成为当务之急。
2019年04期 54-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8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7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1 ] - 唐东升 张慧荣2019年04期 57-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4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4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4 ]
- 李辉源;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相关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推广,网络意识形态领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为基层政府的网络意识形态治理工作带来了新的压力和挑战,也在一定程度上对网络生态安全形成了挑战。相关管理部门应根据这些新情况形成的主要原因,通过巩固主流意识形态在网络空间中的主导地位、强化责任意识、改进宣传方式及运用新技术手段等多种方式应对网络意识形态领域出现的主要问题,实现对网络意识形态领域的全面、深入治理。
2019年04期 v.40;No.170 60-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5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47 ] - 刘皓昱 孙绍勇2019年04期 61-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6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5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6 ]
- 张光辉;
习近平总书记把脱贫攻坚定位为当前党政领导干部的重大政治任务,并立足实际采取了一系列创造性举措,推动我国脱贫攻坚工作取得突破性成就。本文从方法论的视角梳理分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及重要举措,从往哪打:"精准识别"校准靶向、靠谁打:构建全民参与扶贫大格局、怎么打:多措并举真抓实干等方面归纳了习近平总书记推进脱贫攻坚的方法论,并总结了习近平总书记推进脱贫攻坚的方法论彰显出来的人民性、科学性、实践性、持续性、开放性等五个鲜明特征。
2019年04期 v.40;No.170 65-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8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49 ] - 胡晓艺2019年04期 67-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3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6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4 ]
- 刘海 任淑红2019年04期 73-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2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5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1 ]
- 王北阳2019年04期 8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4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7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8 ]
- 韩红俊;
基于家事案件的伦理性、公益性和隐私性,理论界对家事审判中诉讼法理和非讼法理的交错适用基本达成了一致意见,但并非所有的家事案件中都适用非讼法理。家事非诉案件适用非讼法理毋庸置疑,但在家事审判中对于当事人具有处分权且与公益无关的事项,是排斥非讼法理适用的,因此需要限定家事诉讼案件中非讼法理适用的案件范围;家事诉讼案件审理时需要界定非讼法理适用的范围,明确非讼法理的适用方式;法官适用非讼法理时应从当事人陈述权、法官释明和家事法官的选任、考核机制来加强对当事人听审请求权的保障。
2019年04期 v.40;No.170 131-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4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28 ] - 罗亚海;
现代社会中,财产权除却传统政治宪法中财产权在个人权利和公权力界限的界分标准功能,还要承载"命运共同体"的功能。然而,目前的宪法财产权体系仍然以传统的政治宪法理念的基本构造为基础,难以涵盖现代财产权的功能判断,需要对宪制理念进行创新和对宪法财产权规范进行重构。社会发展诱发了宪法性质的变迁,现代宪法具有了政治性、经济性和社会性的多元质素,财产权承担了更多的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超越了传统宪法财产权制度的涵盖范围。财产权现代功能的梳理应立足宪法构造的一般理论框架,通过宪法解释和配套制度的构造,来消弭财产权的功能与宪法现实构造的紧张关系,实现其在财产权的显功能和隐功能、反功能以及"普遍财产权"制度的法律塑造。
2019年04期 v.40;No.170 137-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下载次数:2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7 ] - 魏文松;
教育优先发展是贯彻党的十九大报告精神的重大战略安排,是推动新时代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石工程,是落实宪法对公民受教育权规定的主要实施举措,是实现民族地区群众发展权的关键保障措施。教育经费投入的欠缺、教育人才资源的流失、教育发展观念的落后、教育立法体系的不完备是新时代民族地区教育优先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应当通过加强法律监督提升民族地区教育优先发展经费扶持力度,通过人才引进政策增强民族地区教育优先发展人才吸引力,通过强化法治思维破解民族地区教育优先发展观念落后的难题,通过教育法治建设解决民族地区教育优先发展法制不完备的问题。
2019年04期 v.40;No.170 144-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下载次数:4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43 ] - 曹阳;
近年来国内某些互联网平台滥用其相对于上下游企业与消费者的竞争优势,裹挟他们从事以"二选一"为代表的强制不兼容行为。这些行为有其深层次的成因,需要从市场势力、网络外部性、资产专用性与不完全契约、平台经济与双边市场、依赖性等多重视角加以细致梳理。这些行为对包括相关互联网企业与终端消费者在内的各方合法权益、行业发展以及包括公平竞争秩序与社会整体福利在内的公共利益等均造成了严重危害,因此,对其施以必要的法律规制势在必行。为了更全面、明晰地认识互联网中滥用相对优势地位行为,有必要对国内相关典型案例加以总结归纳:其大致可分为综合类和单一类两类,而单一类案例可根据其表观样态具体分为多个子类。上述解析为我国互联网中滥用相对优势地位行为的判定与法律规制提供了坚实的学理支撑。
2019年04期 v.40;No.170 151-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K] [下载次数:14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4 ] |[阅读次数:58 ] - 曹阳
近年来国内某些互联网平台滥用其相对于上下游企业与消费者的竞争优势,裹挟他们从事以“二选一”为代表的强制不兼容行为。这些行为有其深层次的成因,需要从市场势力、网络外部性、资产专用性与不完全契约、平台经济与双边市场、依赖性等多重视角加以细致梳理。这些行为对包括相关互联网企业与终端消费者在内的各方合法权益、行业发展以及包括公平竞争秩序与社会整体福利在内的公共利益等均造成了严重危害,因此,对其施以必要的法律规制势在必行。为了更全面、明晰地认识互联网中滥用相对优势地位行为,有必要对国内相关典型案例加以总结归纳:其大致可分为综合类和单一类两类,而单一类案例可根据其表观样态具体分为多个子类。上述解析为我国互联网中滥用相对优势地位行为的判定与法律规制提供了坚实的学理支撑。
2019年04期 151-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6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7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2 ] - 朴宗根 杨玥2019年04期 168-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4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6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6 ]
- 杜启顺2019年04期 174-1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6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6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2 ]
- 杜博2019年04期 181-1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2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5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