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

  • 民法典第1177条:自助行为的立法分析与司法解读

    崔玲玲;于川钧;

    自助行为作为一种私力救济方式,与公力救济相对应,契合了权利主体实现权利、追求公平的自然本性,对民事权利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中国立法界对自助行为一直秉持着谨慎的态度,对自助行为被认可后对法律秩序的冲击的顾虑远远超过了对公力救济急需私力救济补充的现状的担忧,故而迟迟未将自助行为规定在民法体系之中。但是,自助行为在社会生活中从未消亡,法律规定的缺失造成了认定自助行为时的混乱,司法实践迫切需要现行法律明确自助行为的要件以划定合法与违法之间的界限。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177条规定了自助行为,但其只对自助行为作出了一般性规定,并不能解决司法实践中关于自助行为具体运用中存在的全部问题。为此,亟待对该法条进行司法解读。

    2021年01期 v.42;No.179 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9K]
    [下载次数:11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2 ]
  • 人工智能治理视野下无人驾驶汽车的法律责任研究

    张玉洁;朱昊;

    无人驾驶汽车因为传统意义上的机动车驾驶员缺失,导致法律责任认定出现问题。目前,学界对于无人驾驶汽车的责任主体身份,主要存在三种观点:有限法律责任主体说、非法律责任主体说以及独立法律责任主体说。但根据凯尔森"责任理论",无人驾驶汽车只能由乘车人或者制造商承担法律责任。中国应当在这个深刻的事实与法理转变之内,对责任认定相关法律作出相应调整,例如:在民事主体责任认定问题上明确制造商的无过错责任;在刑事领域调整交通肇事罪的适用范围;在行政领域明确行政相对人转移及相关问题。此外,中国还应当制定无人驾驶汽车法,明确无人驾驶汽车的合法上路身份,并在明确沿用强制责任险制度的前提下,推出针对无人驾驶汽车的低保费、高保额的保险产品。

    2021年01期 v.42;No.179 14-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7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6 ]

非物质文化遗产

  •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广西优秀民族文化资源保护和开发研究

    李沛新;侯代忠;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是打破现代化进程中乡村衰落铁律、解决乡村发展问题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广西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保护和开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要求。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广西未能充分运用独特的民族文化资源,存在基础设施薄弱、产业发展落后、乡村教育滞后、乡村风气滑坡等问题,总体来说落后于先进发达地区。基于此,应结合广西的实际情况,以民族文化引领新农村建设,更新村容村貌;以民族文化资源促进三产融合,推进农村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构建富有民族文化特色的教育体系,促进乡村教育发展;发挥民族文化的教化涵育功能,重塑文明乡风。

    2021年01期 v.42;No.179 25-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4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6 ]
  • 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以壮锦产业为例

    闫雪梅;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业化发展是新时代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作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壮锦在产业化发展过程中面临企业发展后劲不足、创新发展能力不强、壮锦消费市场不大、壮锦产业人才匮乏等诸多问题。基于此,政府与企业应凝心聚力,强化顶层设计、增强企业后劲,积极自主创新、增强内生动力,优化营销模式、激发市场活力,加强人才培养、储备永续动力,依托文化资源、提升增值效应,合力探索壮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可行性路径。

    2021年01期 v.42;No.179 32-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下载次数:5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4 ]

经济学

  • 社会治理重心下移背景下农村“微自治”的运行逻辑——基于“一组两会”实践的扎根理论分析

    胡佳;刘金林;卢小婷;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自治单元下沉是社会治理重心下移的着力点。作为村民自治的有益补充,"微自治"以治理基本单元下沉为手段,通过缩小治理单元、拓宽参与渠道激发基层自治活力,是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本土化实践的探索。文章通过深度访谈获得原始数据,应用扎根理论进行开放式编码、主轴编码和选择性编码,形成概念与范畴,并以此考察广西"一组两会"协商自治实践。研究发现,党政力量的积极推动、村民的内生性需求、程序的规范性建设和资金的充足性保障是农村"微自治"运行的影响因素。其中,党政力量的积极推动是外部情境因素,村民的内生性需求是动力因素,程序的规范性建设是行动策略,资金的充足性保障是条件因素。基于此,初步构建了自治单元下沉的"情境—动力—行动—条件"模型。

    2021年01期 v.42;No.179 43-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4K]
    [下载次数:4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4 ]
  • 中国文化创意商业街改造提升研究

    何正标;

    2019年初,商务部围绕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工作部署,启动全国商业街改造提升试点工作,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国内领先水平的步行街,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当前,文化创意商业街是商业街发展的新型形态和未来趋势。为探析国内文化创意商业街改造提升策略,破解共性问题,更好地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和商业街经济,本研究基于政府干预理论、创意经济理论和城市规划学相关理论,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并采用比较分析的思路,综合阐述商业街的概念、特点与分类,比较分析文化创意商业街的形成、概念和改造提升的相关文献;构建了具有示范意义的国家级商业街的统计表,综合分析国内主要商业街城市、典型商业街建设发展概况,总结出国内商业街的发展规律、特点,以此为基础构建具有示范意义的国家级文化创意商业街统计表,并以部分国家级文化创意商业街为案例,分析了各国家级文化创意商业街的街区概况、发展规划和政府角色等,总结出文化创意商业街的建设特点、发展趋势和存在的共性问题。本研究从政策法规、规划设计、业态管控、风貌保护、管理服务等主要方面提出了系统性的对策建议,为国内文化创意商业街改造提升提供参考。

    2021年01期 v.42;No.179 52-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9K]
    [下载次数:5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4 ]
  • 从乡村到都市:互联网时代“网红”农产品的消费文化研究

    辛姝贤;郑冉;

    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打破了时空界限,帮助农产品从乡村走向都市。与传统电商平台主流的工业品下行不同,"网红"、直播、社交平台等助力农产品上行。互联网应用促使线上消费盛行,"网红"农产品应运而生,为乡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网红"以一种新的互联网营销方式,为农产品营销带来了积极效应。"网红"农产品将乡村经济与都市消费文化联结起来,是经济生产和社会结构的节点和接口。因此,从文化角度来研究"网红"农产品及其消费文化具有重要意义。都市消费者基于人格信任、系统信任和算法信任逐渐认同"网红"农产品,消除了乡村农产品与都市消费者之间的信任鸿沟。"网红"农产品消费具有城乡文化融合、社会关系实践与文化符号展示、满足情感和精神需求等功能,同时具有个性化消费、符号性消费及商品"文化化"的特征。在"网红"农产品消费浪潮中,消费者更加关注农产品所蕴含的文化价值和象征意义,为消费文化提供了新的理论进路。此外,都市青年在"网红"农产品消费过程中还通过"注意力场"的争夺,最终完成社会区隔与代际区隔,获得网络身份的认同。

    2021年01期 v.42;No.179 68-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3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 ]

教育学

  • 西安校园戏剧发展历程研究

    黄世智;

    西安校园戏剧最早可追溯到清末民初时一些教会学校的学生演剧活动。五四时期,受北京、上海等地"爱美剧"运动的影响,西安校园戏剧活动逐渐增多,到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形成了第一次发展高潮。抗日战争时期,西安校园戏剧活动呈零散状态,抗战结束后,随着陕南高校的回迁,校园戏剧活动又开始增多。1949年以后,西安的西北大学、西北人民革命大学和西安师范学院及其附属中学等学校的校园戏剧活动十分频繁,但在1957—1976年处于沉寂状态。从1977年开始,西安校园戏剧又重新活跃起来。进入21世纪,特别是2007年以后,西安校园戏剧开始走上正规化道路,校园戏剧社团增多,逐渐形成了第二次发展高潮。由于受互联网时代文化环境的影响,近些年西安校园戏剧呈现一些后现代主义特征。100多年来,西安校园戏剧与中国现代戏剧一样,其发展变化除了与学校教育密不可分,也与现实社会直接相关联。其内部艺术因素的消长也隐蔽地与这些变化相联系。西安校园戏剧总体上的发展进程与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和中国现代戏剧的发展进程基本一致,也有一点时间错位,存在地域性特征。西安校园戏剧既受西方戏剧的明显影响,也延续着中国传统戏剧的根脉。虽然有京剧、秦腔等传统戏曲,但话剧一直是西安校园戏剧的主体部分。

    2021年01期 v.42;No.179 76-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下载次数:1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5 ]
  • 雪泥鸿爪:基于符号演化史的教育印迹——符号教育学视域的教育发展与展望

    崔岐恩;赵敏;王志荣;

    符号是表征世界存在的哲学范畴,是物质世界间接存在和精神世界直接存在的显现方式。从纯粹物质或精神到符号世界的意义滑动属于符号化,反之则是物化或升华。人是创作并使用符号的动物,人类进化史就是符号演化史。从猿人、古代人直到今天的智能人,符号演化从低到高依次经历了前符号、语言符号、科学符号、虚拟符号四个阶段。低阶符号孕育高阶符号,高阶符号含纳低阶符号。教育即以人生幸福为直接目的的符号化,符号演化水平决定教育形态。四个阶段教育能指与所指之间的逻辑距离依次为:0、01、02、00。基于AI&VR的虚拟符号阶段的教育正以全新锋面重构教育观、学校观、教—学观,未来教育首要目的将超越知识、能力,代之以意义。在未来以虚拟符号AI&VR为媒介的符号教育学阶段,学校教育形态将超越第一次教育浪潮"旧三个中心"、第二次教育浪潮"新三个中心",代之以"超三个中心"——无时、无界、无人。

    2021年01期 v.42;No.179 87-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K]
    [下载次数:1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6 ]
  • 马克思主义理论类本科专业的发展历程及趋势

    邢鹏飞;聂丹;

    大学的本质职能是人才培养,其根和本在于本科教育,本科教育在高等教育中具有战略地位。马克思主义理论类本科专业是高等教育系统中广泛设置的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和意识形态属性的特殊专业,旨在培养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方向、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专业人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在党的意识形态工作、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和社会职业变迁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马克思主义理论类本科专业经历了4次创办热潮,分别是:以政治教育专业为核心的创办热潮(1949—1977年),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类和思想政治教育类专业为核心的创办热潮(1978—1997年),以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为核心的创办热潮(1998—2016年),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类专业为核心的创办热潮(2017年至今)。马克思主义理论类本科专业发展呈现鲜明的特点,实现了专业地位从"师范"到"领航"发展,专业水平从外延式扩张到内涵式提升发展,专业体系从专业微观到学科宏观发展,专业特色从专业分化到专业整合发展。新时代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类本科专业建设,应实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实现专业特色发展,实现专业分化与整合发展,实现专业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支撑发展。

    2021年01期 v.42;No.179 100-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下载次数:3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8 ]
  • 一流本科专业建设背景下旅游专业信息素养教育体系构建与提升策略研究

    付业勤;罗艳菊;张贝尔;

    信息素养教育是顺应现代社会发展要求和教育发展规律,以传授信息知识、提升信息能力、塑造信息道德与培育信息观念为目的的素养教育,有助于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的实施,实现立德树人目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目标的指引下,旅游专业信息素养教育应确立培养学生信息知识、信息方法、信息能力、信息道德和信息观念的教育目标;针对基础层次、专业层次、通用层次和高阶层次教育对象的不同需求,因材施教;根据信息素养教育要求和旅游专业特色,采取独立教育、嵌入教育、培训教育、入馆教育和课外教育等信息素养教育模式,配合使用研讨教育法、探究教育法、项目教育法、游戏教育法和翻转课堂教育法等教育方法;采用基于"过程—结果"导向的评价体系,对教育活动进行评价;最后,采取树立教育理念、做好教育规划、整合教育资源、加强课程建设、完善师资队伍以及打造优质教材等一系列措施,确保旅游专业信息素养教育体系的顺利运转,实现一流本科建设的目标。

    2021年01期 v.42;No.179 112-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下载次数:1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5 ]

  • 南宁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征稿启事

    <正>《南宁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双月刊)创刊于1973年,为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A刊)扩展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我刊关注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常设文学、经济学、教育学、法学等栏目,着重选用观点明确、结构严谨、论证充分、引证可靠、表达流畅、有创新性和学术价值的学术研究成果。来稿注意事项:1.内容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价值取向和研究导向。2.20字以内的标题名;450字左右的摘要及3~5个关键词。摘要应写成报道性文摘,采用第三人称表述,突出论文中心要点和研究结论。文末附标题、姓名、摘要、关键词的英文翻译。文章字数一般20 000字

    2021年01期 v.42;No.179 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03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