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

  • 多民族共享文化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刘三姐”文化的多重叙事和实践路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广西实践系列之二

    郝国强;戚可夫;赵新欣;李星莹;

    “刘三姐”文化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典型案例,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提供文化基础。该文运用历史人类学和叙事学等方法,从文本、民俗和社会3个层面勾勒出“刘三姐”传说演化和传播的时间线与地域范围,挖掘“刘三姐”文化演进的历史、文化、民族多重叙事,呈现各民族在思想来源、文化传承和社会关系方面交往交流交融的事实。“刘三姐”是岭南地区各族人民的集体记忆和文化意象,是伴随歌圩文化源远流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岭南地区多民族共创共享共传的中华民族文化。“刘三姐”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非遗”进校园、传承与创新、文旅促“三交”等3条实践路径,可为其他多民族共享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一个广西样本,进一步丰富中国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经验。

    2023年01期 v.44;No.191 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7K]
    [下载次数:6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4 ]
  • 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下的清代版画艺术史考论——以汉、满、蒙古、回、藏合璧木版画和铜版画艺术为例

    于玉莲;覃代伦;

    版画是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见证者,见证了中华民族版画艺术的伟大与丰茂,也反映了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文化记忆。清代多语种辞书与版画印刷出版十分繁荣,多语种辞书的插图版画、御制的专题版画及民族志版画丛书等,在语言文化与艺术方面进一步推动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发展,为中华各民族文化的交往交流交融提供了文化支撑,为当代解读多民族交融的历史提供了重要文献参考。

    2023年01期 v.44;No.191 1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

  • 彝族音乐在地化发展与当代性实践

    刘嘉颖;

    进入21世纪后,凉山地区不断涌现出优秀的彝族音乐唱作型人才,同时也出现了在地化的音乐创作风潮和展现时代人文精神的当代彝族音乐作品。这些音乐人的创作理念根植于彝族民间神巫信仰、口头传统和歌诗思维,并创造性地将全球性音乐事项融入地方实践中,表现了当代彝族音乐的诗性美学和主体间性的声音力量。该文聚焦彝族音乐的当代性实践,结合民族志个案研究来分析阐述彝族音乐人如何用音乐创造出一种时间“元话语”,进而进行音乐当代性叙事。研究表明,彝族音乐人忠于口头传统和民间音乐审美特点的“自由”创作态度促成了彝族音乐话语的自反性,深度呈现出他们对时代和周遭世界变化的感受与思考方式、音乐价值取向,以及对艺术实践主体的同等认可和联结关系,其作品的艺术表现性超越了少数民族身份的指向疆界,证明了彝族音乐人是作为矛盾和混杂的世界中富有情感与思想的参与者来将听众引入一个当代艺术的审美地带。

    2023年01期 v.44;No.191 17-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7K]
    [下载次数:1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文学研究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地域总集整理出版之成就、问题与出路

    夏勇;

    自1958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出版的《河汾诸老诗集》拉开现代意义上的地域总集整理出版的大幕以来,地域总集整理出版经历了蹒跚起步、快速发展、繁荣深化三个阶段。截至2021年底,至少已有560种地域总集获得整理出版,大抵占存世总数的30%,整理工作取得了可观的阶段性成就,主要表现在出版积淀呈加速推进的良好态势、多元化整理出版格局完全形成、地域总集的自我身份意识初步奠定等方面。但在整理与出版过程中也存在较多问题,比如重复出版较严重,时段、区域、类型等方面的分布不平衡,版本不当,整理失误,书类混淆,索引缺失等。需要从加强整体规划、力避资源浪费,着眼薄弱环节、完善出版格局,杜绝不规范整理、提升学术含金量等多方面进行改进和完善。

    2023年01期 v.44;No.191 26-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2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论心学思潮与明末古文编选的审美转向

    曹阳;

    当明季世,标举“心外无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的心学思潮在对前贤的继承与扬弃中走上历史舞台。纯任自然的人格理想与游心世俗的思想倾向,使此阶段文学创作及批评产生了倡导个性解放与自由表达的审美取向。提倡自然、肯定人欲的古文选家,将选文视阈从峨冠博带移诸翠袖红巾。女性作家、女性主题的古文纷纷入选,部分选本甚至以极富女性风格的审美趣向作为选评的依据。心学的兴起与流播激活了古文“主情”的价值取向,士人、选家得以暂别世网之累,不再追求家国天下的宏大叙事,赋予古文灵动鲜活的审美观照。选家在古文选评的过程中或立意于“真”,或取法乎“致”,或究心于“趣”,展示了各自对文学与人生的感悟。

    2023年01期 v.44;No.191 36-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7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法治和国家治理现代化研究

  • 环境资源地方立法中的利益冲突与协调

    穆伯祥;

    利益是环境资源地方立法的核心,环境资源地方立法过程是各方利益博弈过程。由于环境资源的稀缺性和价值性、利益供给和分配不均、利益主体的多元以及对环境资源利益追求分化等,国家与地方、公权部门间、公权部门与私权主体间、私权主体相互间、跨区域间、代际之间等的利益冲突时有发生。如何防止部门利益、阶层利益、地方保护主义法制化,如何消解多元主体间的利益冲突以平衡好各方利益,如何最大限度促进政府、市场、社会和公众等多元法律主体的共治,都是环境资源地方立法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利益冲突的协调,应保障环境资源可持续发展,遵循利益公平分配与收益合理共享原则,需要促进利益关系人参与立法最大化,健全利益关系人的意见表达机制,注重对利益关系人正当利益的识别和合理性建议的吸纳。

    2023年01期 v.44;No.191 44-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2K]
    [下载次数:1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司法解释对刑法明确性的消解:行为规范视角的分析

    赖隹文;

    刑法虽具有行为规范与裁判规范二重性,但行为规范具有优先性,与司法解释共同建构刑法规范。刑法不可避免具有抽象性与模糊性,落实刑法的明确性是司法解释的天然使命。对兜底条款的开放式解释、以模糊概念解释模糊条文、主观要素的不当扩容、行刑交叉刑民交错区分基准的缺失,是当前司法解释消解刑法明确性的主要表现。基于行为规范的第一属性,捍卫明确性与民众预测可能性具有价值优先性。从同类解释规则约束下的封闭列举、需罚性价值导引下的类型归纳、严格刑事推定规则维护故意原貌三个方面修复司法解释对明确性的削弱,有利于发挥刑法的行为规范机能与公众对刑法的常识认同。行为规范属性的侧重与刑法谦抑品质相呼应,重申了刑法明确性的价值优位,促进了对普通民众立场的关注与考量,由此相应带来刑法解释视角的转变,给予个体仁厚宽容与设身处地的体恤。

    2023年01期 v.44;No.191 58-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K]
    [下载次数:1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医疗科技伦理治理的法治化路径选择

    范平;李明;

    医疗科技伦理治理作为科技伦理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国家治理的重要范畴。目前,我国医疗科技伦理治理面临相关法律体系尚不健全、治理主体能力建设存在不足、存在较为突出的风险等困境。医疗科技伦理治理法治化的内在逻辑本质上是良法与善治的关系,即良法是医疗科技伦理治理法治化的前提,善治是医疗科技伦理治理法治化的目的。对此,应完善医疗科技伦理治理领域的良法设计,强化医疗科技伦理治理主体的善治能力建设,提高应对医疗科技活动风险的能力,进一步提升医疗科技伦理治理的法治化水平。

    2023年01期 v.44;No.191 69-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下载次数:1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研究

  • 从熟人社会到熟人社区:易地扶贫整村搬迁治理研究——以百色市田东县思林镇L社区为例

    刘金林;张茹欣;

    整村搬迁是易地扶贫搬迁的一种特殊形式,在搬迁后易地扶贫整村搬迁社区内部虽依然保留着部分熟人社会资源,但其需朝着熟人社区治理目标转变。该文以百色市田东县思林镇L社区为例,按照基层党建和社区公共事务治理、社区经济建设、民族互嵌治理等3个方面的治理内容,梳理了整村搬迁后社区治理的过程,即:社区治理需求多,党建引领提效率;经济生活转变大,多措并举谋增收;文化心理距离远,民族活动促融合。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利用熟人社会资源与逻辑,吸纳熟人社会能人成为新能人,推动熟人社区重塑治理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和情感文化共同体,以形成新社区治理的驱动力、凝聚力和认同力,从而推动熟人社会向熟人社区治理的转型。

    2023年01期 v.44;No.191 76-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2K]
    [下载次数:3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经济学研究

  • 房价上涨对实际有效汇率与净出口的影响研究

    刘河北;谢凌凌;

    该文探讨中国房价上涨影响外部均衡(实际有效汇率和净出口)的内在机理。该文首先利用2000—2022年季度数据,通过构建含有房价、实际有效汇率与净出口的三变量BVAR模型发现,房价上涨导致实际有效汇率贬值、净出口上升的特征事实;继而构建含有异质性家庭、房地产部门和家庭信贷约束的小国开放经济DSGE模型,通过数值模拟发现,在房价上涨冲击下,该模型能够较好地拟合以上特征事实,并解释中国房价上涨影响外部均衡的机制。在房价上涨冲击下,非李嘉图家庭的信贷约束产生了住房抵押效应、总消费挤出效应和企业债务挤出效应,即:非李嘉图家庭增加住房购买,导致家庭债务上升和进一步的房价上涨;挤出了总消费,使国内总供给大于总需求,净出口上升;挤出了企业债务,使国内信贷总需求和利率下降,进而通过无抛补利率平价使实际有效汇率贬值。由此可见,房价上涨使内部经济失衡,进而加剧了外部经济失衡。该文通过进一步反事实模拟2022年以来中国房价下跌的宏观影响发现,房价上涨和下跌对实际有效汇率和净出口存在非对称性影响,即房价下跌对实际有效汇率和净出口的影响幅度大于房价上涨,使实际有效汇率升值和净出口下降。因此,稳房价是稳汇率和稳外贸的重要支撑,是畅通经济循环的重要手段。

    2023年01期 v.44;No.191 88-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1K]
    [下载次数:1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农民数字素养和数字基础设施对农产品供应链数字化的影响——基于数字治理的调节效应

    陶章;史采薇;尹岩;

    农产品供应链数字化转型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手段。通过问卷调查方法,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将农民数字素养、数字基础设施、农产品供应链数字化和数字治理纳入同一研究框架,对4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农民数字素养和数字基础设施对农产品供应链数字化均有显著的积极影响;数字治理在农民数字素养与农产品供应链数字化、数字基础设施与农产品供应链数字化两对关系之间均具有调节效应。建议通过多途径推进农民数字素养提升,丰富农产品供应链数字化转型的人力资源;强化农产品供应链各主体数字基础设施应用能力,为农产品供应链数字化转型提供优质基础;多措并举提高数字治理水平,建立农产品供应链数字化保障网。

    2023年01期 v.44;No.191 104-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0K]
    [下载次数:5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审计高质量发展研究

  • 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审计质量提升研究

    胡晓清;

    财务共享服务模式迎合了会计改革的需要,也让更多的财务管理工具、绩效管理手段和质量控制方法等融入了审计工作之中,大量数据被汇总至云平台后自动生成并审核了企业的原始凭证、记账凭证和会计报表,极大提升了审计效率和审计质量。从已有的实践经验看,新时代的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与传统意义上的财务管理模式之间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近年来,大数据预处理技术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深度整合,极大提升了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应用价值,更是对审计质量产生了积极影响,部分企业因此建立了财务共享中心。在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流程逐渐朝着高度集中化和规范化的方向发展,企业的财务数据和审计信息也更加集中。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具有拓宽审计范围、转变审计方式和提升审计质量的审计价值。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审计质量的提升,应该优化审计系统以强化审计功能、共享信息以提升审计效能、调整审计流程以扩大审计效果。同时,在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应该强化审计风险管理、培养新型审计人才、挖掘审计价值,以便为提升审计质量提供保障措施。

    2023年01期 v.44;No.191 114-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1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审计人员心理解析及在审计判断中的应用

    黄存良;

    在心理学层面上,任何行为的发生都与行为人的动机有关。在审计工作中,审计人员会依据“理性经济人”的思维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但同时,审计人员会在执行审计任务的过程中出现不同的心理活动,这会对其审计判断产生积极或者消极的影响。阐述审计人员心理活动,解析部分基层审计人员存在的心理问题及其原因,论述审计人员心理对审计判断的影响,能够更好地把握审计心理在审计人员判断全过程中的应用,这有利于发现审计人员心理与审计判断之间的关系,以便更好地指导审计工作的开展。

    2023年01期 v.44;No.191 120-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起舞图案

    韩红;

    <正>设计说明:图案《起舞》的灵感来源于苗族的百鸟衣,其裙子展开的样子如翩翩起舞的蝴蝶。该图案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的一次实践:既从苗族服饰中提取龙纹、鸟纹、蝴蝶纹等传统纹样,继承传统百鸟衣裙子散开的造型,又在其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如使用藏蓝色和粉色、使用不规则色块等,使图案更显现代、年轻的气息。

    2023年01期 v.44;No.191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4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装置/织造作品

    曹祥柱;吴珍;

    <正>设计说明:传统竹编多为使用细竹条进行编制的实用农用器具。该织造作品《装置》突破了传统思路,将树脂材料的线条通过高温交织融合的技艺编制成一系列抽象的罐子,单看显得繁杂,组合起来却是蕴含着延续、倔强和创造内涵的重生。

    2023年01期 v.44;No.191 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2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南宁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征稿启事

    <正>《南宁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双月刊)创刊于1973年,为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扩展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我刊关注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常设文学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法治和国家治理现代化研究、审计高质量发展研究等栏目,着重选用观点明确、结构严谨、论证充分、引证可靠、表达流畅、有创新性和学术价值的学术研究成果。来稿注意事项:1.内容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价值取向和研究导向。

    2023年01期 v.44;No.191 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3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