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研究

  • 珠江-西江经济带乡村振兴的水平测度、时空分异及改进路径

    梁君;丁珺;

    该研究选取15个指标构建乡村振兴指标体系,从时间和空间维度对珠江-西江经济带11个地级市2011—2018年的乡村振兴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分析。分析发现:2011—2018年珠江-西江经济带各个地级市乡村振兴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但整体水平较低;乡村振兴发展水平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有关,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乡村振兴发展水平越高;珠江-西江经济带乡村振兴发展水平呈现“东高西低”的分布格局,地区之间差异显著;珠江-西江经济带地区之间乡村振兴发展水平虽存在较大差异,但这种差异在不断缩小。不断提升珠江-西江经济带乡村振兴发展水平,要发挥好两广地区之间优势互补效应,同时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提升当地教育水平、引入现代信息技术为乡村技术赋能。

    2022年02期 v.43;No.186 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7K]
    [下载次数:2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以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逻辑内涵、现实困境与政策框架

    王政武;郭雅玲;陈春潮;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农村作为实现共同富裕的重点和难点揭示了乡村振兴是推进共同富裕的理论应然和实践必然的统一体。该文研究发现:全民要共富,乡村必振兴,乡村振兴是共同富裕的路径。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乡村产业转型发展效应不明显、乡村发展要素保障能力不强和绿色发展体系尚不完善等构成了共同富裕语境下推进乡村振兴的现实困境。以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政策框架应重点高质量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夯实共同富裕的基础;塑造高能级多融合产业体系,增强乡村产业发展动能与农民增收保障;健全区域帮扶和主体合作互惠机制,以乡村振兴“扩链”增效提高农民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共享度;构建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协同共进的乡村发展格局,探索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新模式;完善乡村数字化与公共服务高质量供给体系,筑牢宜居乡村与人民高品质生活屏障;制定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指标体系,对标对表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进程。

    2022年02期 v.43;No.186 12-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4K]
    [下载次数:10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2 ] |[阅读次数:2 ]

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

  • 乡村振兴背景下传统工艺当代表达的路径研究——以融水非遗产业化实践为例

    方世巧;周徐帆;

    传统工艺由于主体创新动力不足、载体表现方式陈旧等原因而不能与时俱进,部分甚至濒临失传。但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传统工艺有了突破传承困境的契机。基于在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对传统工艺保护和传承进行的3年跟踪调研,该文归纳了传统工艺传承在现代语境下所面临的生存困境,总结了乡村振兴背景下融水传统工艺从传承方式、传统技艺、生产方式、销售渠道和传播方式5个方面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实现其当代表达的路径,并提出可从政府有关部门、传统手艺人和市场这3个角度建立传统工艺可持续当代表达的保障机制。

    2022年02期 v.43;No.186 26-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3K]
    [下载次数:4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6 ]
  • 小空间与大社会: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阈下闽南打城戏文化空间叙事研究

    王荟;

    闽南打城戏是福建地区特有的地方剧种,被列入我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福建泉州,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自称“打城人”,表演“打城戏”,携带“打城音乐”,传承“打城文化”,并且构筑一个充满“打城文化符号”的“打城空间”。作为根植于“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戏曲,其文化空间的研究具有诸多价值。该文通过区域研究法和多点民族志研究法,聚焦闽南地区的地方性艺术符号——打城戏,从戏曲人类学的视角讨论打城戏空间的群体组织与关系网络,包含师父与徒弟、官方与民间、演员与观众三组群体在传统社会、现代社会中的互动转变与遗产叙事,特别是从戏曲情感认同和戏曲生产实践双视角关注空间内部组织结构的流变与互动关系,解读戏曲群体在不同时期社会空间结构中的文化叙事与角色嬗变。无论过去还是当下,艺术生产者、表演者、戏迷在不同的社会语境里,均不是一个自然静止的状态,而是处于一个流动的空间里。在这个空间中,不同群体与外部社会不断地互动与博弈,并表达着各自的诉求与理念。

    2022年02期 v.43;No.186 35-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9K]
    [下载次数:2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6 ]
  • 数字媒体技术在博物馆陈列展览中的应用——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背景下博物馆高质量发展系列论文之一

    沈文杰;韦玲;

    数字媒体技术在博物馆陈列展览中的应用是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发展而形成的一种新的展示形式,数字媒体技术方式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向观众发出信息,使其如身临其境,自主进行参观。数字媒体技术在博物馆陈列展览中的应用优化了博物馆展品信息和导览系统、扩增了博物馆展示空间。数字化、集成化、网络化、智能化已成为博物馆陈列展览设计发展的必然趋势,数字媒体技术必然会给博物馆陈列展览带来一场革命。在博物馆陈列展览中应用数字媒体技术时要胸怀观众,发挥其传播优势,适度运用数字媒体技术并在技术上同步。与场景有效融合、以博物馆展品为主、与观众产生互动、对展示内容进行演绎以及不断探索新的技术手段是数字媒体技术在博物馆陈列展览中的应用方法。

    2022年02期 v.43;No.186 50-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4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2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

  • 民族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路径——基于情境学习理论的视角

    苏德;韩天骄;

    民族高校作为培育民族高素质人才的教育主阵地,要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学校教育工作的主线,全面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情境学习理论关注“人的社会性学习本质”为研究焦点,强调知识是情境互动的产物,学习是“合法的边缘性参与”。该文以情境学习理论作为研究视角,阐释民族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识论与方法论,并在此基础之上提炼出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打牢民族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情境底色;以思政育人为重要载体,打造泛在式民族团结共同体;以交往交流交融为基本形式,营造互嵌互融的校园环境;以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为核心要义,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实践路径。

    2022年02期 v.43;No.186 55-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K]
    [下载次数:5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5 ]
  •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研究现状与未来展望

    阿鑫;冯雪红;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提出,不仅会促进民族团结和各民族繁荣发展,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必然选择。目前,学术界已有研究主要侧重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概念界定、理论体系、实践路径、作用意义等方面。今后关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研究,既要不断总结经验,也要着眼于时代,深化理论探究,重视史料发掘,增多个案研究,推动学科结合,加强创新研究,从而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2022年02期 v.43;No.186 63-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K]
    [下载次数:15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0 ]

教育学研究

  • 数字化改革背景下高校数字化治理模式构建的研究

    徐达;

    高校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数字化改革是国家教育改革发展战略的重要部署,也是高校治理现代化的重要途径。该研究分析高校信息联合模式、教育云网一体模式、远程高等教育模式三大高校数字化治理典型模式的技术、服务、数据的特点,结合我国新时代高校治理数字化改革的两个困境和四个改革机遇,提出应构建“基底—框架—织网”交叉融合式的高校数字化治理模式。该模式的特点为:以数据平台集成改革,实现一体化服务;以治理框架多维构建,扩充多元化功能;以高校信息织网创新,促进数据迅捷化传播。以此搭建高校数字化治理基底和突破信息孤岛限制,实现数字信息畅通、高校治理整体智治,形成师生、高校、社会三者效益的共赢。

    2022年02期 v.43;No.186 75-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3K]
    [下载次数:6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6 ]
  • 语言学习中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的关系研究——概念内涵、研究内容和应用

    刘戈;

    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是在语言研究和语言教学领域影响深远的两大概念。语言能力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其核心是语法规则和语言官能。语言能力的主要研究内容是探索语言官能运算和处理语法结构的方式。语言能力在语言学习领域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普遍语法在一语和二语习得中的可及性,并形成三大假说:直接可及说、间接可及说和不可及说。交际能力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下,通过人际交往发展而来的使用语言的技能。这种技能与社会、语境和使用语言的人密不可分。交际能力的研究内容包含对交际能力组成部分的探讨和建立相关交际能力模型和交际语言框架两个方面。交际能力的理念为交际教学法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语言学习者需从语言和交际两个角度来学习语言。

    2022年02期 v.43;No.186 86-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6K]
    [下载次数:3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 “00后”大学生遭遇电信网络诈骗的现象考察与治理对策

    余绪鹏;郭文艳;

    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频发。“00后”大学生在享受信息技术带来的诸多便利时,也遭受了电信网络诈骗的困扰。当前大学校园主要存在虚假机会诈骗、网络购物诈骗、网络贷款诈骗、伪冒身份诈骗和网络交友诈骗5种电信网络诈骗类型,并呈现出如下4个基本特征:形式多样、迷惑性强,对象精准、成功率高,远程实施、辐射面广,分工严密、专业性强。针对“00后”大学生的诈骗案件使涉事大学生的财产蒙受损失,学习受到影响,生命与健康受到损害,隐私与名誉遭受侵犯,部分受骗者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00后”大学生遭遇电信网络诈骗具有复杂的因素:部分“00后”大学生没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以及社交需求在现实世界中难以得到满足是内发因素;消费主义的不良影响,身份证件和银行卡信息的泄露,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相对滞后是外在因素。为构建新时代和谐校园,必须有效预防电信网络诈骗。对此要注重源头治理、综合治理,坚持齐抓共管、群防群治,需学生、家庭、高校和政府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2022年02期 v.43;No.186 93-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K]
    [下载次数:7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3 ]
  •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法治教育教学研究

    王晓波;王文怡;郭晶;

    高校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阵地,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尤为关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应加强法治教育,实现大学生法治素养和道德素质的双重提升。该文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任务、大学生法治素养和思想道德素质需要的角度论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加强法治教育的必要性,分析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背景下高校法治教育的性质、立场、观点和方法,从课程内容设置、教师队伍建设、课程教育实践、学生课堂参与及多维共同参与等方面分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法治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要完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法治教育课程体系,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法治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加强高校法治教育的实践环节,积极营造良好的校园法治教育文化氛围,促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法治教育的多维融合。

    2022年02期 v.43;No.186 103-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K]
    [下载次数:2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4 ]

法治和国家治理现代化研究

  • 论我国民法典自甘风险规则及其适用

    王兆祯;

    2018年12月,我国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侵权责任草案进行二次审议,提出增加“自甘风险”规则;2019年8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次审议稿中确立了自甘风险规则的适用范围等内容,使得自甘风险规则更加完善。早在2000年左右,我国在司法审判工作中已经出现了需要适用自甘风险规则的案件,但我国在之前的法律修改过程中,并没有涉及对此内容的增加。近些年出现了越来越多“伤不起”案件,让立法机关意识到自甘风险原则的重要性。在民法的思维体系下,行为和责任是对立统一的,完善侵权责任免责制度的目的,是为了给公民更多的行动自由。因此这条规则的制定,有助于明确具有一定风险的正常活动的责任边界,也能引导公众谨慎参与具有一定危险的公共活动,更能完善我国的法律制度。

    2022年02期 v.43;No.186 113-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下载次数:6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4 ]

审计高质量发展研究

  • 新时代政府采购审计的现实困境及其纾解路径

    段瑞娟;苏曦凌;

    政府采购审计意在对政府采购资金支出规模、类别及其规范性等开展检查与评价,并在审计监督中提升政府采购的预算绩效和管理约束能力。政府采购是规范国家财政性资金的支出,以及实现国家政策功能,加强廉政建设的重要方式。强化政府采购的审计工作,可以对政府的全口径预算决算进行审查与监督,发挥其在国家治理中的“免疫系统”作用。该研究以此为视角,阐述政府采购与审计的主要内容、工作程序和现实意义,然后针对新时代政府采购审计的现实障碍及其原因进行探讨,并提出构建客观公正的审计标准,健全后续管理和跟踪机制,改进政府采购审计方式,制定有针对性的审计方案等纾解路径,以及推动审计监督的全覆盖,加强法律法规体系建设,提高审计人员综合素质,优化和创新审计方式的保障措施。

    2022年02期 v.43;No.186 119-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1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7 ]

  • 《南宁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征稿启事

    <正>《南宁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双月刊)创刊于1973年,为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A刊)扩展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我刊关注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常设文学、经济学、教育学、法学等栏目,着重选用观点明确、结构严谨、论证充分、引证可靠、表达流畅、有创新性和学术价值的学术研究成果。来稿注意事项:1.内容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价值取向和研究导向。2.20字以内的标题名;450字左右的摘要及3~5个关键词。摘要应写成报道性文摘,采用第三人称表述,突出论文中心要点和研究结论。文末附标题、姓名的英文翻译。文章字数一般20000字左右为宜。

    2022年02期 v.43;No.186 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1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下载本期数据